来源:
2020-03-29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韦伟 通讯员 黄海涛
“单打独斗没有出路,只有跟着临时党支部种蔬菜,才能增收致富。”在沈丘县卞路口乡霍楼村蔬菜种植基地,70岁的脱贫户张桂荣正在大棚里采摘上海青,一天务工收入40元,再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一年收入1万多元,实现了稳脱贫、不返贫。
“张桂荣就是临时党支部牵线搭桥,到蔬菜基地干些力所能及的轻活。打工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霍楼村干部霍海涛介绍,基地是临时党支部重点支持的扶贫产业,对贫困户、边缘户、监测户优先聘用。这“三类人员”在基地只管埋头干活,种什么菜、销往哪里都由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由村集体负责落实。
霍楼村是沈丘县“临时党支部一线促脱贫”的缩影。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今年3月,该县从县直单位抽派了精兵强将与乡镇、村(社区)干部一起,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和工作小分队。
“剩余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这三类人员是临时党支部和工作小分队的帮扶重点,扶贫干部对他们逐户分析研判,因户因人施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持续提高他们的稳定增收能力。”沈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立文介绍,该县以“稳脱贫、防返贫、不致贫”为工作目标,在临时党支部领导下,每个工作小分队帮扶1户未脱贫户、1户脱贫监测户,联系一户边缘户,开展点对点帮扶。临时党支部书记由单位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员副职担任,负责一抓到底,使临时党支部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
在具体工作中,对有产业发展需求和能力的“三类人员”,临时党支部和工作小分队引导他们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小庭院“五小经济”,靠生产经营增加家庭收入;对符合金融扶贫条件的“三类人员”,协助办理户贷户用小额贴息贷款,用于发展食用菌、大棚果蔬、养鸡养牛等特色种养殖和加工产业;对有就业意愿的半劳动力、弱劳动力、通过开发与其相适应的乡村保洁、治安巡逻、护路护林等村级公益性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责任编辑:支亚茹]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