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20-04-21
周口市慈孝文化促进会是一个社会组织,在保护母亲河沙颍河、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运会、抗击疫情等一系列活动中表现突出,助人为乐“红马甲”的群体形象令市民印象深刻,会长孙彩云被川汇区水利局聘为“民间总河长”。每周一次,冬夏不辍,他们自费购买劳动工具,义务劳动,守护着中心城区20多公里长的沙颍河,为保持其干净卫生不懈努力。在近期第55次护河行动中,记者直击一线,深入了解促进会发展历程,和志愿者们一起劳动,感受这群新周口普通人身上体现出的无私、大爱与光芒。
首席记者刘彦章 见习记者乔小纳 文/图
“你看那名大爷,我们这儿年纪最大的,68了,老党员,我还没分工呢就先下去捡垃圾了。”4月13日下午,大闸上游中岛,周口慈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孙彩云刚见到记者就介绍了起来。
介绍完沙河水边的大爷,她又让记者注意河堤上一个奔跑的小小身影。“那个小女孩看到没?是年纪最小的,才5岁。肯定不让小孩儿去河边呀,她就自己掂个袋子捡地面上垃圾,干得可起劲儿了!”
说着,孙彩云带领记者走进《周口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调查问卷棚。“我们今天上午在五一广场做问卷调查,收了300多份,下午转移到这里,这两个淮阳来的大学生全程跟着。”两名女大学生看着记者,带着口罩,双眼弯弯不挡笑意,她们说:“我们是在海南上的大学,很喜欢参加志愿者活动,这不因为疫情现在还没开学吗,在网上查到慈孝文化这个组织就来了。”
问卷棚旁是摆放整齐的河面垃圾清理工具,铁锨、铁耙、绳索、编织袋、扫帚、垃圾箱一字排开,写有“川汇区巡河护河”、“志愿者服务总队”字样的红旗迎风飞扬。记者向志愿者借了身衣服,和大家一起等着护河总指挥孙彩云分工。
直击护河一线——
“我们的梦想,是让沙河水捧起来就能喝”
留下若干人员做问卷调查,孙彩云开始安排护河人员。谁拿铁耙,谁拿网兜,谁拿垃圾箱,谁负责运垃圾袋……孙彩云一一分工后,拿起大喇叭给志愿者团队提示注意事项:“只捡白色垃圾呀,不要钩水草,这个季节鱼在上面产卵呢!”
要走到河边,身体需后倾大概45度角,这不仅考验鞋子,更考验平衡能力,颇有少林功夫“飞檐走壁”的架势。“我们都走惯了,大闸这块儿还好,不太陡不用捆保护绳,八一路桥那段是最陡的,需要捆腰,防护措施得做全。沙河两边河堤是什么情况我们都清楚。”孙彩云如数家珍。
越靠近河边,贴在河堤壁上的湿水草越多,稍不留神,脚踩上去就会滑到河里。不过,这也挡不住一名十六岁少年河堤上下飞奔的身影,更阻挡不住他与水面垃圾亲密接触的决心。“这是我儿子。”孙彩云介绍到,“开始是我叫着才来,现在自己主动来,有进步,哈哈。”
水边的垃圾很多,志愿者没带手套就徒手捡,捡得飞快,而远离岸边的河面垃圾就需要工具了。记者用铁耙半天捞不上来远处的塑料袋,可耙子在志愿者手里就灵活多了。遇见难捞的碎泡沫,铁耙子翻转下立即化身为铲,大家捞得又快又干净。把手里的护河工具往前伸的远一些,再远一些,只为把垃圾清理的更彻底。“护河都护出来感情啦,见不得一点儿垃圾,上次看到河中心有个白色布袋,叫个划船的也得捡回来。”一名志愿者说。
“哇!这回捞上来得多,快捡呀!”前方不远处,一群志愿者欢呼着分拣刚捞上岸的一堆垃圾:塑料瓶,白色瓶盖,玻璃瓶,包装袋,化肥袋……志愿者们把他们逐一捡进身后的垃圾筐,拉上河堤,装进白色大编织袋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十余大编织袋垃圾被装车运往垃圾站,慈孝文化促进会第55次护河行动顺利结束。
“有些人说我们做的是无用功,清了下游清不了上游。你现在来看看咱们老周口人以前游泳的这一段,以前这块儿尽是门板,烂木条,还有粪便,经过我们长期清理后,你看看现在。”靠大闸最近的河滩上,水面如镜,波光粼粼,几名妇女在洗衣服。孙彩云指了指岸边摆放的垃圾桶,上面写着“周口市慈孝文化促进会”、“川汇区民间河长办公室”的字样。“这块儿的垃圾桶是我们捐的,护河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长期维护,影响带动更多市民自觉爱护母亲河。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沙颍河水会恢复到捧起来就能喝的状态!”
从初心到使命——
“我们图给予的快乐”
送淮阳来的两个大学生上了大巴车后,孙彩云娓娓道来慈孝文化促进会的成长故事。
2016年,内退的孙彩云陷入人生迷茫期,孩子已经上了初中,自己终于有了大把时间,可是该干些什么呢?就在孙彩云找不到方向时,她与丈夫听了一场关于孝道的传统文化课程,听过后她决定:这么好的课,要让更多的人听。于是她自费购买了投影仪、幕布和二十来个小马扎,在川汇区政府广场附近免费放映。
“来听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逐渐熟络了,有些听过课后想分享些心得,大家就自发建了微信群。”同年冬天,群内一名做鞋类生意的成员说,有一批儿童棉鞋,想到困难家庭儿童天冷了没鞋穿心里难受,问哪里有捐赠渠道。孙彩云看到后心中一动,当即多方联系捐赠,几经辗转,历经波折,终于把这批棉鞋捐赠给了福利机构。这次经历也在孙彩云心中埋下了一颗做志愿服务的种子。
当孙彩云把成立志愿者团体的想法在微信群里公布后,得到了群友们的积极响应。可民间志愿团体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凭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孙彩云一家家寻找挂靠单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毅力感动了周口市妇联。在市妇联的支持下,2017年4月28日,组织定名“周口市慈孝文化促进会”,同年5月8日,首次护河行动在大铁牛下举行,成为守护母亲河的起点。2018年5月31日,周口市民政局批示下发“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慈孝文化促进会正式成为国家注册社会组织。
经过志愿团队成员不断的磨合与探索,慈孝文化促进会目前拥有五百余名志愿者,囊括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其中有30余名党员,并成立了党支部,下设“红歌会”和“健步走”两个分支组织,制度化建设也越来越成熟完善。2019年4月19日,是“守护母亲河,环保志愿行”护河行动常态化开展的日子,川汇区水利局为表示支持,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为该活动先后提供了红马甲、小红帽和电动三轮车、垃圾车及部分清扫工具。同年7月14日,慈孝文化的24名志愿者获得市、区河长制办公室颁发的“川汇区民间河长”证书。9月25日,孙彩云获得河南省水利厅授予的“省十佳民间河长”称号。
行善之路上不只是支持和鼓励,还有不理解。面对质疑,孙彩云回应到:“我们这群人干劲儿太大了,经常被人怀疑是‘假慈善’,怀疑我们拿的有工资,可我们真没有。但要说我们做好事儿什么都不图也不可能,我们看到沙河水越来越清是很有成就感的,我们图的是给予的快乐。”“说实话,现在的感受是,不是我们成就了志愿活动,是志愿活动成就了我们!”
一群人一座城——
“只要家乡需要,我们随时准备着”
慈孝文化不仅志愿护河,成立三年来,她已经与家乡的每次脉动紧密相连。
周口中心城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慈孝文化促进会志愿者走进街头巷尾,协助市民与机关单位共同为周口的城市品位提升尽一份力。
“五城联创”的各项活动,慈孝文化促进会志愿者尽心参与,大家的无私付出和大爱善行得到了市委书记刘继标的充分肯定。
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周口举办期间,慈孝文化促进会志愿者搭起休息区,免费为过路观众、游客、运动员等提供纯净水,并备桌椅让行人休息。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慈孝文化志愿者开启逆行之旅,志愿协助街道值守卡口,挨家挨户登记居民信息,认真检查出入人员情况。社区排查期间因了解到孤寡老人因无法出门遭遇的困难状况,志愿者们积极筹款,为老人买药买食品,担负起扶弱助困工作。没有报酬,没有强制要求,这群人守望相助,成为疫情期间的中心城区的寒风中地一抹温暖。这期间共有4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的感人事迹让党支部成员流下热泪。
回首往事,孙彩云感慨到:“3年前刚开始做志愿者,很多人说我们作秀,这3年下来,我们坚持志愿服务常态化,沙河边的人经常见到我们,市民经常见到我们,渐渐的肯定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多,加入我们的越来越多,我们的动力也越来越大。人心是肉长的,坚持见真心,只要家乡需要,我们慈孝文化随时准备着!”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