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念好“三字诀” 打好“三组拳”——太康县扎实开展城乡“双清”爱国卫生运动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马治卫

2020-04-26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姚继伟 朱琪

太康县以疫情防控为中心日前以卫生创建为抓手,在“建、联、创”字上动心思、在“推进、求实、长效”上做功课,强力推进城乡“卫生大清扫、垃圾大清运”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巩固深化了全县疫情防控成效。

注重一个“建”字,在推进活动上挂满档。为此,该县建立规格推进机制。在保持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基础上,县成立了县长任组长、负总责的工作专班,发挥“一个指挥系统”、“两条工作主线”的领导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主持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协调会、现场会。建立层级负责机制。印发《太康县城市精细化管理“街长制”实施方案》,城区实行副处级以上干部为“街长”包街道、县直单位包路段“双清”责任制;各乡镇将辖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把工作区书记、包村乡干部、村支部书记分别任命为三级网格长,工作量化无死角。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制定“双清”工作方案及考评细则,县指挥部成立了由副科级以上干部带队、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的6个督导组,坚持每天巡回乡镇督导,每晚6点汇总督导情况,及时总结通报。

立足一个“联”字,在力求实效上亮实招。一是坚持干群联动。坚持全员动员,全民参与。以“议事说理平台”为依托,聘任老党员老干部等好乡贤为街长、胡同长,负责村级环境整治等工作动员,广泛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动员干群开展“六字”创卫活动,即:“扫”,清扫路面垃圾,实行村民门前“五包”;“捡”,号召“多弯一次腰”,捡拾街道游园、河沿路边、田间林地的农药瓶、塑料袋等;“分”,行政村干部、保洁员及时引导群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清”,及时清扫村庄“五边”垃圾,保持河清水美;“种”,加强道路两侧绿化,鼓励村民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美化庭院;“管”,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环境卫生长期保持。二是坚持部门联治。城市管理、城乡建设、国水资源等部门开展“四项整治”,即:治路边私搭乱建,坚持“依法行政、柔性执法、人性拆违”原则,及时拆除;治城乡卫生死角,出动环卫工人及大型器械集中清理清运;治工地扬尘,对照“七个百分百”、“两个禁止”,对施工工地、建筑清运车辆进行检查;治县域黑臭水体,对重点河道、疑似黑臭河道、易反弹河道进行现场踏勘,通过问题共查、方法共研、协同治理,逐步进行治理改善。三是坚持活动联创。建立卫生、文明单位联审机制,把卫生先进单位创建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必要条件。坚持与“六村共建”相结合,每2个月组织一次观摩活动,实行悬挂“红”、“黑”旗制度,先进单位挂“红旗”,落后单位挂“黑旗”,县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

致力一个“创”字,在建立常制上开妙方。一是创新宣传教育模式。在《周口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和太康微信公众平台开辟“双清”爱卫工作专栏,全面宣传“双清”工作要求和动态,引导村民保持居家环境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二是创新社企运作机制。和华融清润、环球环卫两家垃圾清运公司合作,节约了政府公共卫生治理成本,实现了合作双赢。三是创新长效治理体系。坚持“群众自治”原则,成立乡村(社区)“双清”管理组,组织群众爱卫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开展“双清”活动;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绩效监测问题惩处办法,确保“双清”爱卫运动持续扎实开展。

目前,该县已组织爱国卫生志愿者36048人次,参与单位2200个,参加人员15755人次,出动车辆12010车次,清运垃圾62542吨,开展集中消毒活动1426次,重点公共场所清洁度呈现较好状态,为疫情防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