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沈丘:“党建+小分队”啃下扶贫“硬骨头”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20-05-07

□记者 韦伟 通讯员 肖飞

“老孙,这羊买来了,圈修好了,别的你干不动,薅草喂羊累不着,你可得好好干,不能再拖后腿啦!”

“放心吧,张队长!这7只羊现在可是俺家的‘宝贝蛋’,恁啥都给俺办完了,俺肯定好好养,今年一定能脱贫!”4月25日一大早,沈丘县教体局局长、驻范营乡八里棚村扶贫小分队队长张海洋就和正在喂羊的对口帮扶户孙运东聊了起来。

孙运东自身患尿毒症,其妻子听力残疾,且有精神问题,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人靠低保金度日,导致至今仍未脱贫。如今,扶贫小分队筹资买的羊,能让他年增收近2万元,孙运东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沈丘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通过国务院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顺利脱贫。目前还有未脱贫户1084户(其中19户为集中供养人员),脱贫监测户1036户,边缘户768户。

“脱贫攻坚走到收官之年,行百里者半九十,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这三类人员皆是难啃的‘硬骨头’。”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表示,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啃下“硬骨头”、啃好“硬骨头”,关键还要看党员干部发挥的引领作用。

沈丘在全县93个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和16个中央、省、市驻村帮扶单位中,组建109个精准帮扶临时党支部,统筹本单位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各单位依托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县1065户未脱贫户每户组建了一支不少于3人的专属精准帮扶小分队,同时带动1-2户脱贫监测户,联系1户边缘户。

“‘三类人员’的致贫原因、家庭现状、发展能力等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求小分队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先对分包人员信息进行精准把握和识别,对未脱贫户制定‘脱贫套餐’, 对脱贫监测户制定‘巩固套餐’,对边缘户制定‘保障套餐’。”沈丘县扶贫办主任陈晓东表示。

“满意,太满意了!有了这个大棚,我一年咋也能多挣个三五千,加上媳妇打扫卫生的工资,俺老两口生活也不愁了!”沈丘县卞路口乡霍楼行政村霍思金今年68岁,已于2017年脱贫,但主要收入仅靠家里的3.5亩地,具有返贫的风险,属于脱贫监测户。

对口帮扶的沈丘县组织部第二小分队了解到霍思金有蔬菜种植经验,在充分听取其本人意愿后,出资4000元为他建设一座占地半亩的蔬菜大棚,并安排霍思金妻子在村内公益性环卫岗位工作,每月也能收入500元,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堵住”了两口子返贫的可能性。

全县“三类人员”有2800多户,逐户开展帮扶,资金如何保障?该县实行了“财政拨一点、单位挤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多元化帮扶经费筹措机制。

“除县财政为每个帮扶小分队下拨1万元的专项帮扶经费外,我们还要求各单位为下属的每个小分队挤出5000元,最后经本单位党员干部开展扶贫济困一日捐和动员社会力量筹资后,确保每个小分队的帮扶经费不少于2万元。”皇甫立新介绍,这些帮扶经费原则上按照集体决策、建立专账、阳光运作、全程公示的要求,以精准帮扶小分队为单位安排使用,由所属单位根据实际需求统筹调剂。

“你买羊羔我补钱,你兑小羊我兑圈,你种蘑菇我兑棚,你想上班我搭线。”目前,沈丘县109个精准帮扶临时党支部坐镇指挥,下属1065个小分队帮扶资金全部到位,3000多名队员下沉入村,采取制订帮扶计划、帮助发展生产、介绍就业务工、开展消费扶贫、改善居住环境等十项“保姆式”帮扶措施,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确保年底全县“三类人员”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剩余贫困户如期脱贫不掉队、脱贫监测户稳定脱贫不返贫、边缘户改变现状不致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