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20-05-17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魏东 通讯员 蔡光宇
“按照合同约定,你们每家贫困户年底可在振要种植专业合作社领取分红收入2000元!”在西华县址坊镇蔡庄村,村里的法律顾问高霞给40多户贫困户讲解入股分红情况。
贫困户蔡保初告诉记者:“村里自从有了一村一警,来了法律顾问后,矛盾纠纷比过去明显减少,治安形势也越来越好了,群众有事都愿意去找律师和民警帮助解决,别看她俩都是女同志,在村里说话比男的都好使。”
西华县在扶贫帮扶中发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维权观念。外出务工不签用工合同,造成讨薪难;民间借贷频发,形成债务纠纷;儿女不尽赡养义务,独居老人户较多。这些看似个别家庭现象,极易影响社会稳定,制约脱贫攻坚成效。
县委、县政府和县委政法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结合精准扶贫、执法办案工作实际,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集公证办证、法律援助、社区矫正、调解指导和法律咨询等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搭建起“一站式”全方位法律服务平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该县在开展“法律六进”普法宣传活动的同时,认真落实“七个一”工程: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建立一个法律援助点、完善一部村规民约、帮助群众掌握一套维权方法、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同时,在贫困村还推行了移动法庭等巡回审判服务。今年以来,全县接受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的贫困群众达15000余人次。通过法治“活水渗透”,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打通了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西华县红花镇龙池头社区,法治文化宣传广场上,健身的群众正在观看普法宣传展板,一晨练的村民说,“法治宣传到处可见,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懂得了怎样维权,我们外出务工也就放心了。”
西华县结合实际,利用城区36个小游园、乡镇25个乡村文化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把法治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和城区游园建设之中,将阵地建设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
同时,为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该县公法检司4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敦促赡养人将被赡养人限期接入安全住房》的通告。通告对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由司法部门指定法律援助机构,为老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执;对拒不支付父母赡养费的,依法从快强制执行,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址坊镇蔡庄村闫某3个儿子均已成家,都有楼房,但就是没有人出面赡养老人,让他蜗居在濒临坍塌的危房中。为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厚君,第一书记张联合,法律援助工作者宋广启多次到他们家走访,刚开始兄弟三人各执一词,以种种理由推托,不愿赡养老人。宋广启给他们讲,“宪法明确规定赡养老人是你们应尽的义务,你们不可以讨价还价,如果不尽赡养义务,根据法律规定,最高可以对你们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终在镇党委、镇政府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调解下,兄弟三人达成一致意见,把老人接到家中赡养。
在法律顾问的协助下,当地的村规民约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得到进一步完善,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被及时妥善化解,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这一切工作的背后,换来的是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基层自治管理明显改善,全县上下形成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村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格局。
西华县县委书记林鸿嘉说,“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实施和“法治文化广场”、“普法小游园”的建成,让乡村有了法律专业人才,让群众身处法治宣传氛围当中,打通了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不论是对依法行政还是社会治安、矛盾调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法律顾问的工作,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共同促进了社会和谐,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