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郸城:以县域医共体助推健康扶贫攻坚克难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徐松

2020-05-19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徐松 通讯员 徐涛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郸城县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全面提升健康扶贫工作质量、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的关键举措。通过组建4家紧密型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行业资源,打通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等要素流动渠道,解决了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短板,成功闯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医疗体制改革的试点示范之路。

该县紧密型医共体的实施,推动了医保基金从医院 “收入”向医院 “成本”转变,医疗机构关系从 “竞争型”向“协同型”转变,医疗行为从 “治病”向 “防病”转变,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看病成本,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为助推健康扶贫攻坚克难提供了坚实保障。

统筹谋划,积极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在医共体建设中,该县建立了以 “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4家紧密型医共体。每家医共体内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贯通,实行人、财、物、责、权、利融为一体,职责明晰互为补充。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29家民营医院和523个行政村卫生所,分别并入到四大紧密型医共体实行统一管理。医共体集团总医院统一设置运营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保监管中心,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统一使用,人才资源统一调配,药品耗材统一供应,大型设备和建设统一审批。总医院派专家定期下乡坐诊帮扶,乡镇卫生院派医生包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县乡村同享远程会诊平台,实行分级诊疗,避免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村卫生所竞争的局面,让县域医疗资源形成“一盘棋”,高位推动,方向精准,为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助推健康扶贫释放出更大的效能。

统筹整合,积极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

医改前,该县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吃饭,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破旧、医疗器械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的现象, 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县级医院却人满为患。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多年没有添置过新的医疗设备,基层就诊率不足25%。医共体成立后,各集团总医院对辖区卫生院给予资金和人才支持,定期派出各科专家到卫生院长期坐诊、以师带徒,乡医生到总医院进行轮训、跟班学习,县乡医生联合到农村开展义诊、巡诊活动,基层就诊率迅速提升到75%。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努力实现群众”看病就医有保障”

医改前,该县医保基金年年穿底,群众医保费用逐年增加。对医疗机构来说,医保基金是块 “唐僧肉”,都想比着争着花, 造成了医保基金年年穿底。医改后,医保支付改革实行 “总额预算、季度预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将医保基金的90%打包拨付各医共体购买服务,加强全程监管,倒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推动 “以治病为中心”向 “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各医共体集团进一步控制医疗成本,围绕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的目标,组织县乡村医生进村入户巡诊,推动健康促进 “321”落实,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开展健康扶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慢病管理和健康宣教,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医保基金风险。2019年,该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同比下降1.05%,民营医院补偿费用同比下降24.29%,住院病人次均费用4707.56元,同比下降7.4%。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该县医保基金一举实现了从年年亏本到一朝盈余的根本性转变,当年共结余医保资金1.0043亿元。

推动医防融合,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该县努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助力健康扶贫。全县家庭医生签约 率 达 72%,贫 困 户、慢 性 病 患 者 等 重 点 人 群 签 约 率 达100%,打通了服务群众看病就医 “最后一米”。目前,初步形成了 “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防治体系,开启了 “少生病、少住院、看好病、少负担、重预防、保健康”的医防融合新模式。该县的医共体改革以健康为导向,强化医防融合,加强政策的联动,形成了合力,促进了县域综合医疗能力、公共卫生水平、患者报销待遇、医院收支结构、群众健康素养、医保基金回流占比 “六个提升”,实现了 “群众得实惠、医改可持续、医院得发展、医生受鼓舞、党委政府得民心”的新目标。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