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淮阳郑集:苗果托起贫困户致富梦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侯俊豫

2020-06-04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张罡 孟洋

眼下,滴翠流绿的淮阳郑集百果园中,酸酸甜甜的桃儿、杏儿坠弯了枝条,十多名工人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一派丰收的景象。

郑集乡林苗育苗繁育有300多年历史,现有涉及130多个品种的苗果7000余亩。近年来,该乡依托苗果产业发展产业带贫,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累累果实和青葱苗木为人们带来了触手可及的甜蜜享受和美丽风景,而产业带贫则让7000亩苗果托起了贫困户的“甜蜜”致富梦。

该乡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在实践中摸索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经营模式。村民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吸纳村民就业,公司做好技能培训与产销对接,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生产经营。

在郑集乡百果园合作社,管护工刘海义正在给果树浇水。刘海义今年66岁,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他一个人带着身体不好的孙子在郑集居住。“年纪大了,做不动重活,在这里照料果树活不累,还能就近照顾家庭,一天能挣200元,以前想都不敢想。”刘海义说。“不仅是贫困户,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好多人外出打工的‘固定收入’没有了,在乡党委政府指导下,我们吸纳了3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像刘海义这样的大龄劳力、弱劳力和半劳力也是我们的‘特殊员工’,照料果树活不重,只要肯干,每月收入2000元不成问题。”百果园的负责人张作民介绍说。

在郑集,像百果园这样的苗果扶贫基地有27家,2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有6家,像刘海义一样靠着苗果产业增收的贫困户有210户760人。

除了“家门口”就业,该乡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实现了“走出去”致富。

在许庄苗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王兰勤现场演示了她新掌握的双刀嫁接技术,两张纤薄的嫁接刀片划开砧木外皮,两边迅速同步贴上芽片,再以薄膜包裹,一次嫁接不到半分钟就完成了。“双刀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咱们乡有专门的苗木花卉生产研究会,每年举办技术大赛,育苗、嫁接技术在全国都是先进。我参加了乡里举办的培训班,现在也掌握这项技术。”谈起未来王兰勤很雀跃,“有了技术,就能跟着咱合作社的嫁接队到外地进行技术援助,一个月起码能挣一万多!”

2017年以来,郑集乡聘请区林业技术指导站等地的专业人员开展育苗、嫁接技能培训29期,培训700余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10人次,实现了有培训意愿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全覆盖。

同村的许刘榜是王兰勤的榜样,许刘榜2014年因父亲患癌症致贫,在乡党委、乡政府和村合作社的帮助下,学习嫁接技术出外嫁接,同时,承包起了40亩地发展家庭农场,综合年收入10多万元,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脱贫、买车、盖房三连跃。“许刘榜脱贫是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的突出展示。”许庄村支部书记刘平总结道,“鼓励有技术的贫困户发展家庭农场,一方面加强金融支持和奖补激励,确保贫困户创业有本,另一方面开展结对帮扶,为贫困户提供‘手把手’创业指导,‘许刘榜式’创业带贫在今天的郑集正在成为一种现象。”据悉,该乡累计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向11名贫困户提供精准扶贫小额贷款35万元,发动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任“创业导师”80名,目前,全乡创业带脱贫户已有近300人。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相信,郑集乡贫困户们的“甜美”致富梦终会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