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日报
2020-09-02
记者 韦伟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事事诠释着为民情怀!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处处彰显着军人风采!
他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心里装着乡亲的冷暖!
他就是沈丘县白集镇白集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黄玉中,今年57岁,是一名有着 32 年党龄的退伍军人。
黄玉中自199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全体村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发展经济、美化家园……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就。白集行政村党支部先后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尊师重教先进党支部”“先进青年民兵之家”等。黄玉中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白集行政村包括白集、西张庄2个自然村,1960人,800亩耕地,位于白集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不到10公里。30年来,在黄玉中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昔日贫穷落后、垃圾成堆的白集村早已变成了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8月25日,黄玉中与记者聊起了退伍后的生活。
党建引领,让全村人有了主心骨
1979年,15岁的黄玉中初中毕业,满怀一腔爱国热情投身绿色军营。1983年,在部队经过4年锤炼后转业回到故乡。转业后,他靠做生意,积累了财富。
1988年,在白集行政村党委的引导下,黄玉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90年,在村委换届选举中,黄玉中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走马上任后,黄玉中带领村“两委”班子走访群众,了解乡亲的所想所盼。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祖国大地,人心思变、人心思富,盼望过上好日子是群众最强烈的呼声。
在了解到群众的呼声后,黄玉中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开展讨论,如何才能让群众富裕?村务工作怎么开展?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建立一个团结的村‘两委’班子才能把经济搞上去”“说一千道一万还得党员干部领着干”……
经过激烈的探讨,大家终于理出了一个思路:没有坚强务实的村委班子带领,就不可能实现发家致富。
为此,黄玉中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带头遵守,创造了30年群众零上访、零投诉、零纠纷的历史纪录。村“两委”班子成了全村群众的主心骨,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发展经济,腰包鼓起来是硬道理
村“两委”班子健全后,怎么带领乡亲致富成为了黄玉中及同事的工作重点。村“两委”班子对村里的区位优势、人员优势进行了全面详细分析,最终确定了全村经济发展的框架。
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商业。村“两委”牵头,先后建起农贸、百货、服装3个市场、1个电商服务站,设置摊位400多个,800多人从事个体经商。
利用紧靠县城的地理优势发展农业。引导群众发展黑皮冬瓜、葡萄、槐山药等高效农业,种植面积700多亩,使村民每年人均增收600多元;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增加群众收入。
在黄玉中的带领下,该村利用能人发展企业,助民致富,同时积极向上申请资金和项目。2017年,在黄玉中的努力下,白集行政村争取到了308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白集行政村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目前,白集村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收入。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村。
文明新风,传统文化决不能丢弃
走进白集行政村,宽阔平整的街道一尘不染,街道两旁花红树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公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尊老爱幼”等宣传标语、宣传漫画很是醒目。
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白集行政村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黄玉中任组长,全方位推进工作。
该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共建和谐邻里;开展“好人评选”活动,共建和谐社会;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坚持与时俱进。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通过实施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村里的群众打架斗殴的没有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打牌赌博的没有了,干事创业的多了;信神信鬼的没有了,相信科学的多了;以前相互比金钱,现在相互比孩子成绩、比孝敬父母……
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让白集行政村的群众越来越有修养、越来越有内涵。
美化家园,村民们住进了花园里
“现在,我们村变得越来越美了,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8月25日,记者在白集行政村采访时,村里群众谈起居住环境的变化都竖起了大拇指,称黄支书和村干部真了不起。
现在,村内道路宽阔笔直、整齐划一,各种植被绿意盎然,坑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那么,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黄玉中告诉记者:“以前,村内除了杨树没有其他树种,坑塘里扔满了垃圾,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气刺鼻。”
如今的白集行政村不仅道路宽了,还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沿路两旁还栽种了各种绿化树木及花草,铺了人行道,安装了路灯。近几年,在上级的帮扶下,该村先后修建了标准化村室,配齐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设施。农村户厕改造率达100%,建成公共厕所3座,成为全县最早有公厕的行政村之一。
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不再乱扔垃圾。村里还专门配备了清洁工,负责打扫卫生。
小村越来越美了,村民都说自己住进了美丽的花园。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