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20-09-02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韦伟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事事都诠释着为民情怀!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处处彰显着军人的风采!
他是一名村支书,心里总是装着乡亲们的冷暖!
他就是沈丘县白集镇白集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黄玉中,今年57岁,有着 32 年党龄的一名退伍军人。
黄玉中自199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心扑到工作上,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全体村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发展经济,美化家园……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就。白集行政村支部先后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尊师重教先进党支部”“先进青年民兵之家”等荣誉称号。黄玉中先后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白集行政村包括白集、西张庄两个自然村,1960口人,800亩耕地,位于白集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不到10公里。30年来,白集行政村在黄玉中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昔日贫穷落后、垃圾成堆的白集村早已变成了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8月25日,在白集行政村村室里一位中等身材的人正在安排村干部:县里和乡里要的材料要准备好及时上报、上午要走访的家庭要及时走访……话语斩钉截铁。随后他又来到村室前的街道上,对清洁工人安排工作:路边的草坪要及时修剪、垃圾要及时清运、再看看街道墙体有没有小广告……同样是斩钉截铁的话语,入伍4年,黄玉中的性格被锻造成型: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是看准的、定了的,总是雷厉风行,不成功决不罢休。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该村时,黄玉中正在向清洁工人安排工作。中等身材,微微发福,黑黑的脸庞,一双眼睛特别有神,敦厚又不失精明,这就是黄玉中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与记者的交谈中,黄玉中聊起了退伍后生活的点点滴滴。
党建引领,支起全村人的主心骨
1979年刚刚15的黄玉中初中毕业,满怀一腔爱国热情投身到绿色军营,1983年在部队经过四年的锤炼转业回到的故乡。转业后他做饭店等生意创造了自己财富。 1988年在白集行政村党委的引导下,黄玉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成为了一名光荣共产党员。1990年在村委换届选举中,黄玉中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走马上任后,黄玉中带领村两委班子走访全村群众了解乡亲们的所想所盼。改革开放的思潮席卷祖国大地,人心思变、人心思富,盼望过上好日子是群众最强烈的呼声。
在了解到群众呼声后,黄玉中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开展的讨论,如何才能让群众富裕?村务工作怎么办?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建立一个团结的村两委班子才能把经济搞上去”“说一千道一万还得党员干部领着干”……
经过激烈的探讨,大家终于理出了一个思路:没有坚强务实的村委班子带领就不可能实现发家致富。
通过探讨得知,群众对党员信任尤为突出。黄玉中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就要求老党员来监督村务工作,同时发动他们积极推荐年轻人入党、参军,鼓励村中青年好好学习等。几年过去,全村有40多人进入军营,全村现有65人在部队得到过锤炼(包括现役和1990年以前进入军营的),有的在部队里入了党提了干,有的回到地方成为公职人工,还有的经了商……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党员。
村委健全完善“两会一课”制度,坚持工作与学习两手抓,让村两委班子时刻对上级精神、政策吃透、学深并付注于实际工作中。
为了树立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黄玉中对自己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群众请吃不到,便宜不贪占,好处不伸手。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处理日常事务,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清白账”,还自己一个“清白身”,由此创造了30年群众零上访、零投诉、零纠纷的历史纪录。
“迈开自己的腿,到群众家走一走,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黄玉中时时惦记全村军烈属和“五保户”“低保户”的生活,在各种灾害面前,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嘘寒问暖、排查险情、妥善安置。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村21名党员紧紧团结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为白集行政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了全村最坚强的后盾,全村群众有了主心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发展经济,腰包鼓起来是硬道理
村两委班子健全后,怎么带领乡亲们致富成为了黄玉中及同事们心中重点。村两委班子将村里区位优势、人员优势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最终决定全村经济发展的框架。
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商业。白集行政村是白集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经济文化中心,他们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将全村规划住宅区和商业个结合的建筑格局。他们合理规划了村里的道路,沿路两都建起的两层或三层小楼,一楼为门面房,上级住人。门面房向外出租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村“两委”牵头,先后建起农贸、百货、服装3个市场、电商服务站1个,设置摊位400多个,800多人从事个体经商。
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农业。由于该村是紧靠城市,不仅是镇政府所在地,离县城只有8公里。他们利用区位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开展了特色种植和养殖。引导群众发展黑皮冬瓜、葡萄、槐山药等高效农业,种植面积700多亩,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免费为群众实地指点迷津,使村民年人均增收600多元。同时开展了蔬菜种植,将生产中蔬菜直接销售的县城各大饭店和商场,有效提高的土地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利用能人发展企业。 作为村里的带头人,致富能人黄玉中自建木材加工厂,吸纳20多个贫困群众就业上岗,人均月收入2300元,圆了他们的“家门口上班梦”。同时引导村里的青年人外出创业。
“我们有两个青年人服役期满准备回来,我就劝他们说别回来,要抓住在外联系广泛、门路多的机遇在外创业。”黄玉中介绍,他们 从新疆复员时,在他的指导下,决定在新疆企业。现如今黄高峰在新疆有两座综合货站,年收入达100多万,年纪轻轻就拥有了上千万的资产。还有张新庄在黄玉中的引导下,在内蒙古成立了乐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每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在成功青年示范带动下,白集行政村更多的青年走进军营,又投身于商海里,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发展商业、农业和企业的同时,作村支部书记,黄玉中还积极向上申请资金和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7年,在黄玉中的努力下,白集行政村争取308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
黄玉中说:“我们村的光伏发电项目,是全县最大,每年发电308千瓦,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每年为村集体收入 6万 元,保障村内基础设施的完善。”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白集行政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目前的白集村,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收入。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村。
文明新风,传统文化决不能丢弃
走进白集行政村,宽阔平整的街道一尘不染,街道两旁广玉兰、百日红、大叶女桢……花红树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公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尊老爱幼”等宣传标语、宣传漫画特色醒目。
白集行政村对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视。黄玉中说:“只有物质上的富裕没有精神的富裕,就好比一个爆发户,浑身上下穿金带银,名牌服装手表,但一开口就露馅儿,显得特别没修养,俗不可耐。”
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白集行政村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黄玉中任组长,全方面地推进此项工作。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他们将社会语言核心价值观标语以及各种精神,通过标语版画,贴满了大街小巷。同时通过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群众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给优秀家庭披红带花,进行物质奖励,引导群众继承优良传统,共建和谐邻里。
开展“好人评选”,对尊老爱幼、好人好事、助人为乐、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方面涌现出的好人进行表彰,引导群众,共建和谐社会。
白集行政村还开展了移风易俗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意识,反对迷信和铺张浪费;开展奖励品学兼优学生活动,引导群众教育好子女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白集行政村通过上级的帮扶,建设完善了文化广场,给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鼓励村民组建民间文艺演出队,并利用农闲时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通过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村里的群众打架斗殴的没有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打牌赌博的没有了,干事创业的多了;信神信鬼的没有了,相信科学的多了;以前比金钱的多,现在比孩子成绩的多、比孝敬父母的多……
精神文明的实施让白集行政村群众显得越来越有修养,越来越有内涵了。
美化家园,村民们住进了花园里
“现在我们变得越来越美了,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25日,记者在白集行政村采访时,村里的群众谈起居住环境的变化都竖起了大拇指,称黄支书和村干部真了不起。
村内道路宽阔笔直,整齐划一,各种植被绿意盎然,村内的坑塘水清彻见底……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看到记者的疑虑,黄玉中告诉记者:“以前村内除了杨树没有其他树种,坑塘内扔满了垃圾,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气刺鼻。”
黄玉中介绍说,村子里的变化多亏了15年前他的一个决定。当时村民建房根本不考虑未来发展,村中的道路很窄。黄玉中上任后总感觉这样没有规划的乱盖房子对村里发展不利。由于黄玉中眼界开阔,又到过许多大城市及沿海先进地方,他觉得应该把村子好好规划一下。经过和村班子的同事商量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交规划为 三纵三 横格局,每条街道必须达到 米,路沿石以外一米不准建设。
“玉中就是见过大世面,以前总觉得一个农村要这么宽的路弄啥?”村中一个 百岁的老人 说:“没想到这几年大家都富,家家都有小车,要不是路留得宽,这进进出出还真是麻烦。”
白集行政村不仅道路宽,还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沿路两旁还栽种各种绿化树木及花草,铺了人行道,安装了路灯。近几年,在上级的帮扶下该村先后修建了标准化的村室,配齐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设施。户厕改造达100%,建起公共厕所3座,成为全县最早有公厕的行政村之一。黄玉中自掏腰包8.5万元为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每当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乡亲们载歌载舞,孩子们喜戏欢跳,文化广场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每逢节假日、周末,篮球场上,乒乓球台及健身器材旁挤满了爱健身的群众。
在村支书黄玉中的带领下,该村群众齐动手对村内的坑塘进行彻底整治:他们把垃圾清除干净,又用挖掘机翻新了坑塘,在周边进行绿化和美化,种了莲邁、养了鱼。
“废坑塘、废坑塘,提起废坑塘心里想骂娘。”以前村民面对村里的废坑塘一边发着牢骚,一边向坑塘扔着垃圾。
“黄玉中就是中,下定决心整废坑,各种垃圾全挖走,养了鱼儿种上邁,坑边裁上花和树,看了心里特舒服。”昔日的臭水坑变成村中的景点,时常有村民在此散步、纳凉,还编出了顺口溜,夸起了村支书。
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不再乱扔垃圾了。村里还专门配备了清洁工,专门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
小村越来越美了,村民们都说自己住进了美丽的花园里。
[责任编辑:李欣]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