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太康:独塘乡化解小纠纷促进大和谐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9-11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刘卫亚

太康县独塘乡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开展平安建设、推进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思路,以组建村“家长理短”调处会、乡“道德法庭”为载体,做到人员下沉、窗口前移、一线调处,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选好“和事佬”确保有人问事

一是组建村级“家长理短”调处会。从每个村的老党员、退职老干部、老教师、威望高的同志中选聘出3至5名人员,实行一村一“家长理短”调处会,共组建34个行政村“家长理短”调处会。调处会除开展矛盾调解外,还积极参与普法、禁毒、扫黑除恶、反邪教、反电信诈骗等平安建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全面服务平安乡村和法治乡村建设。二是组建乡级专职调解队伍。独塘乡将德高望重、离退休干部、热衷调解工作的人员聘请为专职调解员,组建乡“道德法庭”,对各村“家长理短”调处会未能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进行二次调解。三是落实奖励机制。对“家长理短”调处会每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纠纷案件,乡政府给予参与调解人员各奖励200元人民币,并且对调解人员的通信费用实行实报实销,极大提高了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强化协同作战。乡政法委员、片区书记明确牵头责任,积极组织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和乡村两级社会治安辅助力量,深入辖区村、组、户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劳资纠纷、土地征收、医患纠纷、婚姻矛盾、邻里纠纷,为及时有效做好化解稳控奠定基础。

善用“小妙招”确保能够成事

一是突出一个“早”字,“家长里短调处会”充分发挥信息员、调解员和宣传员的积极作用,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今年6月15日,该乡康庄村民孟某到“家长理短”调处会反映,经邻村熟人介绍在焦作一超市打工,受疫情影响返乡后对方拒绝支付7000元工资。调解员积极联络、多方询问得知,该超市系本村村民酒某的叔父在焦作经营,便当即找到其亲属,向其宣传关于农民工工资的政策规定。三天后,超市老板将拖欠工资如数支付到位。孟某为表感谢向调解员给予500元酬金被当场拒绝。二是突出一个“勤”字,勤跑腿、勤协调,用真心打动群众、以真情赢得理解。该乡大王庙村的苏康某、苏东某是叔伯兄弟,因前后相邻出路积水问题产生矛盾多年,并发生肢体冲突。乡派出所将打斗双方家属拘留后问题仍未解决。苏东某夫妻态度坚决、拒绝调解。为防止发生“民转刑”案件,调解员连续四天每天早上6点赶到苏东某家做工作,在调解员耐心细致工作下,苏东某夫妻终于愿意接受调解,两家共同协商了处理办法,签订协议、握手言和,一起即将升级为刑事案件的民事纠纷成功化解在萌芽状态。

定期“回头看”确保问题根治

一是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回头看”。为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彻底化解,“家长理短”调处会定期会同村“两委”班子,主动做好已调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回访,及时了解双方协议履行情况,对未按时履行调解协议的,专人跟进督促,防止“旧病复发”,确保矛盾根治。二是开展精神病人管控“回头看”。乡党委、政府组织乡卫生院、派出所、村“家长理短”调处会,定期到18户精神病患者家庭开展走访慰问,查看管控情况,掌握有无重新激化的可能,确保不发生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三是开展其他高危人员“回头看”。由乡党委、政府领导,乡综治中心牵头,村综治中心参与,对生活无着、长期病患、心理失衡、悲观厌世等有暴力犯罪倾向的重点人员定期走访,实行人盯人、一帮一的稳控疏导方法,使其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管好“责任田”确保安全稳定

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部署要求,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研判,按照“可化解、可稳控、可激化”分类,从中列出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建立基础台账。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一人一策、一事一策”,严格落实稳控措施,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案事件,全力维护辖区安全和社会稳定。

今年以来,该乡共排查信访事项及各类矛盾纠纷82起,成功调处化解76起,化解率92.7%。独塘乡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连续多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