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践行嘱托争出彩•小城故事⑥丨 制曲师一“醉”12年

来源:大河网

作者:

2020-09-20

编者按:迎国庆,适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一周年之际。为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河网派出记者到河南沿黄8市采访,开展“小城故事”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请跟着大河网一起走进“小城”,见证人民幸福生活,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大河网讯 (记者宋健)渑池县境内,离黄河岸边2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叫仰韶村,1921年在这里发现了彩陶文化,从此仰韶村名扬天下,而这个史前文化遗址的发掘表明,7000年前的仰韶先人已经掌握了酿酒方法。

位于仰韶文化遗址的仰韶文化博物馆

今天,大河网给大家带来制曲人张振科的故事。

9月17日上午,大河网记者在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的制曲车间看到,曲砖生产线正在紧张生产,张振科抓起传送带上的原料进行挤压,查看原料的水分度和粉碎度。和生产线的工人交流后,张振科又和徒弟来到曲库,分别拿起半块曲砖,放到鼻子下,深深吸气,嗅闻曲砖的曲香。

张振科已在制曲车间工作了12年,每天,查看“曲宝宝”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这条生产线每天要生产曲砖20余吨。对于酒曲,很多人知道它是酿酒必备的发酵品,作用和蒸馒头用的酵母是一个意思,酒曲的品质等级不仅给白酒带来了“风味”,而且还带来了多种“香型”,正所谓“曲定酒香”。

制曲工作非常辛苦!日复一日,张振科和徒弟们对待曲砖不敢有丝毫懈怠。除了制曲砖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曲砖入房后的保湿、保温、翻曲和最后出库送往酿造车间,全都是人工操作。在张振科看来,制曲是一门微生物艺术,也是一个体力活,更是对黄河文化、仰韶文化的一种传承。张振科说,他愿意每天“醉”在酒香中。

张振科学的是化学工程分析专业。1999年,张振科大学毕业来到仰韶酒业工作,2008年,被调到制曲车间。在十几年的制曲工作中,张振科边学边干,在2018年11月举行的河南省制曲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生,荣获个人第一名。

如今,以张振科为代表的豫酒人传承古法酿造,以实际行动光大仰韶文明,并将酿酒制曲这个中国人才有的独特技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助推中国白酒第十三种香型——陶融香的确立,成为豫酒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2020年年初,中国酒业协会发布“批准发布《仰韶陶融型酒》团体标准”的通告,该标准自今年4月1日起实施。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评价,这个标准的实施表明了豫酒从此有了自己的风格,将为豫酒振兴提供强大的动能。

“赤水河孕育了茅台,母亲河哺育了仰韶彩陶坊。”根据旅游策划专家的建议,仰韶酒业于2017年年初,主要围绕7000年仰韶文化价值体验,在黄河岸边的段村乡着手打造仙门山景区。2020年8月初,一个生态景区加美酒产区的体验式景区开门迎宾。

渑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线伟表示,依托仰韶文化,仙门山被赋予了灵魂,根植了山水田园之美、花田酒地之盛、历史文化之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渑池力量。(视频制作:李彤上官红亮)

记者手记:渑池自秦时置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美酒特色产区。靠工业、矿业“发家”的渑池,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随着“三县一城”(特色工业县、休闲旅游县、秀美乡村县、宜居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这个酒香氤氲、文化气息浓厚的豫西小城,天空更蓝、街景更亮丽,宜居指数不断提高。我采访到的张振科,本是豫东扶沟县人,“媳妇把我留在了渑池,酒厂让我在这里扎下了根”,从内心里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而这座城市也正因为有了一个个张振科的不懈付出更有活力、更有魅力,包括张振科在内的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和谐的小康社会由人民群众共建,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渑池走的就是这条路,这也是渑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来源 大河网)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