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兜底扶贫精准 党恩滋润民心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徐松

2020-10-21

记者 徐松

近年来,郸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担当作为,紧紧围绕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织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增设智慧养老智能系统,提升供养标准,筑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坚固防线,确保全县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困难残疾人、孤儿等特困人口通过兜底保障全部脱贫。

郸城县民政局长胡晓兰在汲冢敬老院调研

在小康路上,郸城县把最容易掉队的弱势群体精准统计,一人一策,绝不落下一人,令他们沐浴党恩更多、滋润心田更深。他们是8355名特困供养人员、54982名低保户、15373名困难残疾人、11870名重度残疾人、620名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5026名80岁以上高龄人群,以及临时遇困被救助的5441人等。

汲冢镇敬老院菜田的丰收景象

高标准建敬老院 高质量智慧养老

寒露过后的一场秋雨把气温拉低至12摄氏度,一望无垠的田间弥漫着一层薄雾,为深秋增添了几分诗意。郸城县汲冢镇敬老院的12亩菜田生机盎然,84岁的谭运常、70岁的张大平两位老人饭后闲来无事,有说有笑信步到菜田,打量着一畦畦菜的长势,憧憬着冬季蔬菜大丰收。

“俺院是全国敬老文明号,现有108将(院民),南边正建新宿舍,明年可住156人。每周饭菜不重样,吃得饱、穿得暖。”郸城县民政局局长胡晓兰在79岁的赵长彦老人的宿舍调研时,赵长彦老人夸不完院里的好。

赵长彦老人2017年入住汲冢镇敬老院时病怏怏的,在这里24小时有医护、生活变规律、伙伴多起来,如今他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还被评为“文明院民”。

近年来,郸城县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对19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改扩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消防设备、设立无障碍设施、配备康复器材、新增护理病床,安装烟雾报警系统、应急呼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慧用电系统,厨房全部配备电气化灶具、大型橱柜、食品留样柜,改建水冲式厕所,设立医务室,一人一档建立院民健康档案,实现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看的目标,满足生活不能自理、半自理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需求。

同时,该县一切遵从老人意愿,将失能、半失能人员安置在医院享受医养结合,不愿意离村的老人在全县43个村居联养点养老,不愿意离家的老人由其亲属亲情赡养。高标准的投入,实现了高质量的“智慧养老”。

新建的胡集乡敬老院有古色古香的亭台长廊,有四季如春的百花园,有全电气化的厨房设备,有全智能化的卧室……因为院民都是农村人,骨子里舍不掉种地的习惯,敬老院特别预留了“责任田”供老人们耕种。

虎岗乡把闲置的李牌坊行政村小学改造成和乡镇敬老院同样标准的村级联养院,周边三五个行政村的38名老人合居于此,安享晚年。

双楼乡以“空心村”改造为契机,利用小赵行政村楚堂村82岁五保户王自知的宅基建设了村居联养点,将其余4名五保户的宅基整理成耕地,5人合住一院。从破旧小屋孤寡居住,到一人一间住室、一间厨房的大瓦房,最重要的是足不出村养老,老人们由衷满意。

在完善敬老院安全、医疗、文化娱乐等设施的基础上,该县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出台了《郸城县乡镇敬老院综合考核互评细则》等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季度对全县乡镇敬老院进行量化打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鼓励种植、养殖业发展,年底进行奖励,每头牛奖励500元、每头猪奖励200元、每只羊奖励100元,最大限度调动各敬老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奖励资金用于提升院民生活质量与敬老院建设。

硬件强硬保障有力,软件柔软服务周到。该县推行人性化服务,凸显敬老院“家”的归属感,例如,在传统节日为老人准备丰盛的饭菜,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营造节日氛围,每月都会为院民集体过生日,并为“寿星”送上礼物和寄语,使特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一老一小一低保 爱心浇开幸福花

在脱贫攻坚兜底扶贫工作中,郸城县民政局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做细做实做好各项工作,当好困难群体的守护者、社会治理的推进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用高质量的兜底扶贫、兜底服务为脱贫攻坚绘就了出彩的“底”色。

近年来,郸城县民政部门始终坚持“民政跟着民生走,保障围着脱贫干”的工作原则,制订了《郸城县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郸城县持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全面推行贫困户低保渐退机制,让低保户在小康路上平安上马、再送一程。

2018年4月,汲冢镇貊楼村68岁的杨东启、王树英老两口的次子因病去世,儿媳改嫁他乡,给两位老人撇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对此,县、乡、村各级立即介入帮扶,将4人纳入“户保”,他们每月能享受2256元低保金,再加上10多项补贴,杨家生活无忧。

除了老人和低保户,在社会上还有一个群体更能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吴台镇河湾村的小芝(化名)7岁时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只能寄养在亲戚家,过着凄苦的生活。该县民政局有关人员在2019年冬天走访时看到小芝被反锁在柴房里,10个脚趾冻烂6个、衣着单薄,立即把小芝带走照护、治疗,并调查其具体身份遭遇。原来,小芝的父亲因犯罪入狱,母亲改嫁,父母均在世,不符合孤儿标准。

对此,胡晓兰连夜召开班子会,研究学习国家政策,确立小芝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立即收入福利院。来到“新家”,小芝有32名兄弟姐妹,他们一起上学,学会了跳舞、唱歌,找回了如花童年。

“惠民政策就是惠民,落实不好是失职;惠民政策就是为民,用得不活就是渎职,只要有一名特困人员得不到救助,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就失去了意义。”胡晓兰说,民政救助的目的就是让困难人员“一个都不能掉队”。

党恩似海深,爱心浇开幸福花。郸城县福利院的郝满堂考上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徐婷婷考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尚前进考入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还有4人在读高中、6人在读职业中专、5人在读初中、15人在读小学。

“每年暑假寒假,大孩子放假回来都会为小孩子补课,讲外面的故事。这个家,很温暖。孩子们排练的舞蹈还参加了广场演出呢!”郸城县福利院院长梁霞热泪盈眶地说。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的关键之年,郸城县进一步提升兜底标准、加大兜底力度,截至目前,发放兜底资金近2亿元,为十多万名特困人员打造了幸福温馨生活的甜蜜港湾。

“兜底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是全面小康的托底安排。通过这项制度,‘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关系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水平。我们将以最优水平、最强保障,兜住底线、保住幸福值,坚决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重大政治任务,使广大困难群众更好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