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写下遗书给爹娘义无反顾上战场——太康县抗美援朝老兵张诗义的忠义人生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10-30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姜大超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半个多世纪前,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彻鸭绿江沿岸,如今,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当记者坐在抗美援朝老兵张诗义面前聆听他讲述战争的经历时,顿感血雨腥风扑面而来,同时被他对祖国、对战友的忠肝义胆所感动。

深秋午后,记者专程到太康县毛庄镇石庄村拜访当年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张诗义。张诗义今年84岁,虽然听力不济,却十分健谈。记者说明来意后,他随即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1952年9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在异常激烈地进行,刚满16岁的张诗义听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河南省征兵补充兵源,他没有和父母商量就迫不及待地赶往商丘报名参军了。经过两个月的集训,同年11月,张诗义和战友们一起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临行前,张诗义给父母亲写下了遗书表明以死报国的决心,并嘱托两个弟弟要照顾好爹娘,随后,他便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张诗义的父亲听说消息后,连夜赶往商丘想去送送儿子,到商丘后却被告知部队已经开往辽宁丹东,父亲竟没能和张诗义见上一面。次日,张诗义的父亲便拿着儿子托人转交给他的遗书回到了太康老家。张诗义的父母亲都不识字,就请人把遗书念给他们听,书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两位老人边听边哭,念信的人也是流着眼泪把信读完的。

“您还记得在哪支部队吗?”记者靠近他的耳朵大声说。“当然记得!我是高小毕业,部队领导看我年龄小又很机灵,就分配我到38军112师炮兵团侦察营当观察员。”张诗义凝望着远方,思绪又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场。

张诗义说,部队从辽宁丹东入朝直接开到了“三八线”附近,在那里打完一仗后又调往朝鲜西海岸,准备进行反登陆作战。当时,敌人出动了几艘航母和几千架飞机,敌机每天都不断地侦查,狂轰滥炸,所以,我们的部队行军大多在夜间,经常是一夜行军一百多里。饿了就在雪地里就着冰雪吃一点炒面,脚上打了泡,他就用手掐破,继续拼命往前赶。在一次激烈的炮战中,张诗义的耳膜被震坏了,听力受到损伤,虽然现在戴上了助听器,要大声地说话他才能听得清楚。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张诗义随部队回国在吉林通化驻守。1956年,他有一次在部队提干的机会,他却把机会让给了自己的战友。1957年,张诗义所在的榴弹炮营进行裁员,他就主动复原回到了太康老家。张诗义先后在符草楼乡政府、太康县水利局、太康县农机局有过一段工作经历,但终因在部队没有提干而无法落实工作关系,后来,他便一直在家务农。

“我从来不后悔!”当记者就工作安置问题表示惋惜时,张诗义坚定地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应该做的,比起牺牲在朝鲜的19.7万名烈士,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临别前,张诗义还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了抗美援朝70周年前夕省、市、县各级领导看望慰问他的情景。10月24日,他还应邀到鹿邑县预备役部队做爱国主义教育讲座。

谁是最可爱的人?70年前著名作家魏巍告诉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70年后的今天,经历过战争血与火的洗礼,老志愿军战士张诗义显得格外从容,他对眼下的生活感到十分幸福和满足,胸前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映衬着他幸福的笑脸,闪耀着沉甸甸的光芒。②9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