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0-11-09

《求是》刊发王伟中署名文章

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11月1日出版的2020年第21期《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署名文章《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本报全文转载如下。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广东及深圳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到深圳视察指导,为深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掌舵领航,对经济特区建设寄予殷切期望。深圳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感恩奋进,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的行动指南

10月14日,党中央为深圳等经济特区隆重庆祝生日,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郑重宣示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相互交汇。在此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决胜长远,在深圳再次奏响“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强音,发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宣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保持战略定力阔步前行的强大意志。面对时代洪流,我们务必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全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特区的重要论述,把对经济特区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向一个崭新高度。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宽广视角,系统论述了经济特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思想极为深刻,内涵极为丰富。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特区特在责任、特在使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率先探索,就是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把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充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总书记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明确提出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阐明了进入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思路和关键路径。这对于当前经济特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经济特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准确掌握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率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让深圳成为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实践力量的精彩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总结了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和建设规律,为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鉴。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作为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经济特区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有效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强民富的信心,开拓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努力创造经济特区新的发展奇迹,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提供鲜明例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伟大的奇迹,宝贵的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于我们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转折点,成长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深圳在风雨磨砺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得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邓小平同志亲自确定深圳为第一个经济特区,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在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时期都给予关心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广东、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战略,为新时代深圳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前进动力,引领深圳经济特区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

40年来,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全球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大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等一批重大改革全面开花结果,前海发展生机勃勃态势更加彰显,外贸出口额、对外投资存量位居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地均国内生产总值居内地城市首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在全国大中城市最低,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从2012年的3家增至目前的8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国家实验室等加快建设,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30.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12年以来持续加强基础教育投入,三甲医院总量翻番,构建了新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对口帮扶9省54县(区)任务扎实推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空气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执政能力,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改革开放这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创造经济特区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

深圳经济特区不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更在探索发展规律上积累了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必须”,深刻总结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化了对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这十条宝贵经验,植根于经济特区建设实践,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努力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深圳擘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不断强化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面向新发展阶段,广东、深圳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完善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机制,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深入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重点产业“链长制”,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引进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落实好综合改革试点主体责任。综合改革试点内涵在于“综合”,核心在于“授权”,目标在于“示范”。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立场和原则,坚定扛起主体责任,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在授权事项“把得准”、权限下放“接得住”、立法变通“衔接好”、改革任务“见成效”、改革经验“可复制”、改革风险“控得住”上下功夫,推动改革试点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到2022年完成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任务,到2025年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努力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深圳样本。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持续在制度型开放上攻坚突破,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培育参与“一带一路”经贸投资合作新优势。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协同发力,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把对外开放优势延伸转化为开拓国内市场优势,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坚决筑牢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创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新模式。针对深圳发展面临的挑战,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全面强化城市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以绣花功夫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这个目标上来。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普惠发展,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格局,完善高质量全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协同香港做好疫情联防联控,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强化核心引擎功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要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按照“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深圳所能”的思路,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改革开放,高标准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强化在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主引擎作用,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携手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当好大湾区动力澎湃的发动机。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打造城市文明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优异答卷。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围绕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的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发扬“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塑造与深圳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努力打造彰显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先进性的精彩样板。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深圳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历史总是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40年前,历史选择了深圳,深圳创造了奇迹;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再次选择了深圳,深圳必将有新的更大作为。我们将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