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太康:老乡带老乡 脱贫奔小康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0-11-09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郜敏 王可

“工资3000多元,离家近,也不耽误接孩子,比出去打工强多了。”11月9日,在太康县逊母口镇高庄村鼎鑫电子厂的生产车间,贫困户马萍告诉记者。

在广东电子厂当技术员的李起2018年返回家乡太康县,在村里创办了鼎鑫电子厂,如今,鼎鑫电子厂已经吸纳56人务工,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带动22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太康县逊母口镇紧紧抓住外出精英人士资源优势,畅通返乡创业渠道,搭建服务保障平台,走出一条“精英老乡带着本土老乡”的脱贫小康路。

“俺村有本事的人大部分都出去发展了,在家的村民不是没资金,就是没技术,发展产业难上加难!”提及当初脱贫短板,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振伟一脸无奈。

“咱村党员干部想办法联系在外边有本事的人,给他们说说家里的情况,让他们帮帮咱们搞产业。”高庄村党支部会上,李振伟又提议新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庄村村委一班人通过积极联系和对接,该村原来在广东电子厂当技术员的李起、在郑州做物流配送的李东杰先后回家创办鼎鑫电子厂和承翔石磨面粉加工厂。2018年,高庄村顺利完成脱贫任务。

承翔石磨面粉被《全国扶贫产品832平台》收录,订单连年增加。今年,承翔石磨面粉加工厂以每斤高于市场1毛钱的价格收购贫困户优质小麦6万公斤,惠及200名贫困群众。

“原来是个打工仔,说到底就是为老板挣钱,现在不一样了,年年被评为好乡贤,带领老乡们致富,那档次瞬间提升!”李起、李东杰谈起现在的日子幸福感爆棚。

如果说党旗指引返乡路,那么暖心的服务更是吸金的“磁石”。叶南村村民夏振飞17岁外出打工。2018年,47岁的夏振飞返乡创业,投资400万元创办弘源家庭农场,当年流转土地500亩,建优质西瓜、甜瓜等大棚10个,种植草莓、苹果、冬桃等水果200亩,绿化苗木150余亩,实现利润50万元,吸纳90余名群众就业。

“赁地一年多少钱?干活一天多少钱?能入股分红吗......”项目落地前,村民的提问随即多了起来。

“这是一张意愿表,大家把问题写下来,我们村里会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拿出一个让夏振飞和父老乡亲们都满意的答案,好不好?”叶南村党支部书记郑先席解释道。

“村里把父老乡亲们组织起来,我们坐下来,把问题一条一条解决好,项目才这么快建成。”夏振飞言语中饱含感激之情。

尝到发展生态农业的“甜头”后,夏振飞干劲更足,准备扩大规模。但是,农场里没有硬化道路和浇水管道,让夏振飞犯了愁。2019年,该镇筹集资金50万元,为他的农场修了一条长1.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配备了地埋管灌溉系统,解决了他的实际问题。

“这是苏翠1号梨、这是紫藤、这是白玉兰......我们基地能保证一年四季有新鲜水果,还能采摘、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垂钓......”叶南村贫困户郑海洋在农场里当起了解说员。如今,该农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现在我的家庭农场已更名为豫枫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我已经与北京北方丰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2021年规模发展到5000亩以上,让周边村的老乡们都过上在花园里干活、果园里游玩、轻松把钱赚的日子。”畅想发展远景,夏振飞信心满满。

据了解,逊母口全镇39个村全部建立了返乡创业的引进、培育和扶持机制,全程服务于产业发展。156名在外精英人士返乡创业,创办产业126家,涉及服装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电子产业加工、生态高效农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带动25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②9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