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皮营街道办事处: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0-11-10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张猛 通讯员 艾睿

入冬时节,在西华县皮营街道办事处邝桥村芦笋基地,王永振组织村民采摘的新鲜芦笋不出田间,就被客商尽数采购,运往城乡市民餐桌。

记者在皮营千亩芦笋种植基地看到,一棚棚、一垄垄生长旺盛的芦笋,到处是一片葱茏景象,甚是惹人喜爱。

今年30岁的王永振,是皮营办事处邝桥社区刘庄村人,2013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后在当地政府帮扶下,成立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35户,种植芦笋300余亩,其中大棚芦笋50座,亩产芦笋1000余公斤,亩均收入8000余元,带领村民逐渐走上致富道路。

芦笋种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整棚、育苗、移栽、除草、施肥、打药、采摘、捡笋、分割、装箱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天都有60多位周边村庄的村民来王永振的合作社务工,每人每天60元的工资,打工顾家“两不误”。“我岁数大了,也不方便外出打工,在芦笋种植基地务工,一个月工资2000元,既增加了收入以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庭。”今年50多岁的刘庄村贫困户孙宜勤高兴地说。

皮营素有种植芦笋的习惯,西华县品牌办把皮营千亩芦笋种植基地纳入“一品牌四对接三基地两园区”工程重点帮扶农业产业基地,多次深入芦笋种植基地,听建议、搞宣传、传信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帮其与京东集团牵手合作,共同打造皮营千亩芦笋京东农场基地,让皮营优质芦笋借梯上高楼,实现优质高价,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关键在人,关键在引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村党员群众的“头雁”。近年来,西华县皮营街道办事处围绕“大党建”引领“大扶贫”工作思路,将邝桥、王楼、双楼理、刘庙、西金、北陶村、东冯营等8个村作为龙头带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的主阵地,大力发展以大棚芦笋、晚秋苹果、反季节蔬菜等为主的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这些天,尽管天气转寒,可每到双休日,家住西华县皮营办事处果农金龙奎的采摘园和平时一样,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他们三五成群,或带着子女走进果园,享受采摘带来的快乐。

从郑州赶来的宁沙沙,周末这天和朋友一起带着孩子走进果园,对什么都感觉新奇,和小朋友一道采鲜果、拔萝卜,小乡村的特色和丰收场景都让他们处处感到新鲜、稀奇。“带着孩子来体验一下,看看这些农副产品怎么种的、怎么结果的,让孩子来体验一下生活。”宁莎莎说。

口感好,重生态,实施标准化、有机生产是皮营街道办事处生态农业发展与拓展市场的一张名片。“抓住当前机场、高铁带来的变化,新兴区域优势,在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上早布局、早谋划,从而形成了具有皮营特色的芦笋、小杂果、种养殖产业格局。下一步,我们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积极谋求与京东农场等一批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加快培育新的产业与市场化格局,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走好乡村振兴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皮营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高华满怀信心地说。②9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