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道客户端
2020-12-16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梁照曾 张猛 文/图
“开饭喽!”随着一声喊,十几位老人走进炊烟袅袅、菜饭飘香的小院,拿着碗和积分卡,排队打饭。这是12月15日中午,记者在西华县奉母镇七里仓二村看到村食堂开饭的场景。老人每人一碗臊子面,吃得浑身热乎乎的。这一勺饭,让这里的老人长寿幸福,从此不再怕风雨不再畏严寒。这一勺饭,是七里仓二村今年实施土地治理后的村集体公粮,也是实施土地承包制40年来村集体里的首份余粮。
“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朴实,是大实话,我真信!”站在记者身边,一直少言寡语的七里仓二村党支部书记何世圈开了腔。他说,七里仓二村挨着漯河市临颍县,有1583人,是个老村落,有2000多亩耕地,村有三四十个没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的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瞎灯冷灶,吃饭不应时。这种不良生活容易让老人生病,是折老人的寿啊。
何世圈说,今年镇里为解决这些老人的生活问题,决定开村食堂,开大锅饭,凡是能给村里干点公益事,均可到村食堂吃饭。大锅饭的开支由村里实施土地治理中收回的土地种粮收入保障。镇里选试点村,报名的村党支部书记被拉到临颍县的一个宾馆里进行竞争答辩,何世圈挣回的这个大锅饭试点。对此,很多村民摇头,认为搞大锅饭不现实,也搞不起来。有个村民干脆和何世圈打赌,如果能办起大锅饭,他愿意捐给村食堂一头猪。
两个月前,经过筹备,七里仓二村的村食堂建成,大锅饭开伙。食堂设在一家去世的五保户家里。村里将房子内外粉刷一遍,还买来了厨具、桌椅。做大锅饭的是村里的两名留守妇女。记者于12月15日中午赶来时,村食堂正开饭,老人们凭票打饭,午饭是臊子面。老人每人端一碗,来到饭厅就餐。这里有村里装的电视,大家边聊天边吃饭边看电视,其乐融融。
给老人做饭的宋玉勤告诉记者,她过去在广东打工,也是给人家做大锅饭,会做菜馍、包子、蒸面条、饺子、炒菜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大锅饭一天三顿饭,她想着法做,早上馍菜汤,六点半开饭,中午面条或米饭,还有炒菜,晚上五点半开饭。她说,老人们操劳一辈子,休息吃饭时间和年轻人不一样,就要靠时,就要热乎。记者看到,食堂里还配有消毒柜,老人吃过饭后,碗筷清洗放到里面消毒,像机关里的食堂一样干净。
“还是共产党好啊!”七里仓二村三组的73岁老人何世全边吃边告诉记者。他孤身一人,给村里干保洁,一天能挣3个工分,1个工分吃一顿饭,一天三顿都在村食堂吃饭,天天准时吃个热乎饭,感觉很舒服,比在家里强。他说,过去一个人在家,不想动手,吃饭冷热不靠时,感觉日子就是熬着过,现在老哥们能在一起吃饭,很开心。
“村里叫俺干啥,俺就干啥。”69岁的何广炎开心地说。他腿脚不灵便,拄着双拐,干不了体力活,就到村里转转。哪个地方不干净,他就招呼一声,让大伙打扫一下,有时还帮食堂买菜,一天能挣3个工分,顿顿吃在村食堂。他说,关键是村里把老人们的劲都调动起来了,让大家感觉村里就是自己的家,为村里干事就是为家里干事。
记者在村里走访,看到七里仓二村的确很干净,街道都铺成了水泥路,房前屋后,路边水塘边,都是干干净净,还种上了花草,如城市街道一样靓丽。奉母镇党委书记陈鹏告诉记者,今年七里仓二村经过对废地、坑塘地等治理后,通过种植,为村里带来了几十万元的收入,保障了村食堂的运营。
记者看到,老人吃过饭,休息一会儿,又陆续走出门,到村头找活干,有的清理垃圾,有的平整路边,有的砌花园墙……何世圈告诉记者,老人们活动活动,不仅身体好了,吃饭也香了,更重要的是不再扎堆打牌打麻将了,给村里带来了新气象。
其实,随着奉母镇农村产权改革步伐加快,这种变化给村民带来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家的感觉,才刚刚开始……②3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