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日报
2020-12-18
□记者 杨光林 实习生 邵佩佩
12月15日,在项城市付集镇双庙行政村,规划有序的蔬菜大棚、干净整洁的道路映入记者眼帘,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口市档案馆干部史国冉正在走访群众。
史国冉驻村以来,带领大家修桥修路、推进村级项目建设、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亮化广场、美化家园,以“六村共建”为标准,扎实做好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是2017年11月来付集镇双庙行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村里道路是出门两脚泥,旧桥塌陷,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修路修桥迫在眉睫。”史国冉说。
说干就干。给村里修路修桥,帮助群众耕地、浇水、除草,干的农活多了,和群众的心也拉近了,村里的大小事情史国冉都一清二楚。
今年70岁的村民顾翠兰,儿子5年前意外去世,留下两个孙子,大孙子已读高中,学习成绩很好,儿媳妇带着小孙子远嫁他乡、杳无音信,她自己住在三间破瓦房里,遇到阴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史国冉了解到顾翠兰家的情况后“对症下药”,“第一剂药”是危房改造,解决住房问题;“第二剂药”是公益性岗位,解决吃饭问题;“第三剂药”是教育扶贫,解决孙子上学问题;“第四剂药”是大病医保。这“四剂药”开到了顾翠兰的心窝里。
来到贫困户马秋花家里,翻盖一新的房屋又大又敞亮。马秋花今年34岁,大女儿于2014年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让原本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
史国冉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一有时间就来看望,询问孩子的病情。因为病情,孩子每月都要换血,花费巨大,史国冉和北京中华骨髓库搭上了线,只要有合适的骨髓就不放弃对孩子的治疗。他还先后为马秋花一家办理了低保和大病医保,解除了马秋花一家的困境。
在村口,我们见到了53岁的村民夏学营,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的右脚三级残疾,但是看到他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他的爱人孙玉荣今年53岁,二级肢体残疾,还患有精神残疾,两个女儿都已出嫁。
“史书记来到后,看到我家房子破旧不堪、已经不能住人了,就帮我们申请了危房改造,还把院子进行了硬化,厕所里也安装了扶手和马桶。他还在村里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现在我养了100只母鸡,加上残疾补助,我和老伴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史国冉刚到双庙村的时候,村集体经济只是一个有60台机器的服装加工车间,产业基础薄弱,劳动力外出打工者居多。
史国冉说,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通过多方努力,协调各种关系,2018年2月,双庙村扶贫车间建成并投入运行,带动贫困户十余人;当年6月底,占地7.5亩的光伏基地建成并投入运转。随后,投资310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落户双庙。2020年9月,投资261万元、占地30亩的日光温室大棚项目在双庙村建成投入使用。
如今,路宽了,灯亮了,景美了,村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每天聚集在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扭秧歌,整个村庄都活跃了起来。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