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郸城:全力打造“中国伞业之乡”金字招牌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徐松

2021-01-04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徐松

2020年12月23日,全国制伞行业精英齐聚河南郸城,共商制伞行业发展大计。这是郸城县紧紧把握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的契机,精准聚焦“伞”业,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打造投资洼地,全力打造“中国伞业之乡”金字招牌的又一里程碑。

“郸城县作为河南省东南地区面向江浙一带的桥头堡,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我们期望沿海企业前来创业,呼唤在外成功人士归来。如今,沿海的产业转移浪潮把劳动密集型伞业推向内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务必以最优的政策、最优的环境,让客商愿意来、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全力打造‘中国伞业之乡’的金字招牌!”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说。

近年来,郸城一直致力探索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郸城县委、县政府组成党政考察招商团,数次赴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走访和调研,推介郸城、招才引智、招商引资、谋求共赢。千淘万漉出真金,通过反复论证,充分发挥郸城有10万在外务工人员从事制伞行业这一优势,把握东南沿海伞业向内地转移的良机,培育县域经济伞业新动能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郸城县明确伞业招商专人专责,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企招商,针对制伞企业,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先保障,并在厂房租赁、外贸出口等方面给予奖励。经过精准对接、取长补短,开放的郸城终于受到广大伞业客商的青睐,吸引了众多伞企前来,目前已发展制伞企业60多家,形成了“县有总部、乡有工厂、村有车间、家有班组”的发展模式和特色产业链条。据悉,最大的企业年产量可达1200万把雨伞。

“我带着兄和家居回乡创业,充分感受到了老家特有的温暖。我们追加投资3000万元新注册的三和雨具已入驻伞业产业园,愿与沿海产业转移的兄弟企业共谋发展。”今年56岁的徐建是钱店镇胡楼行政村徐桥村人,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下海热潮中赴深圳外企打过工,在江苏国企当过分厂经理,后来在南京创办兄和科技总部,多年来一直从事伞业制造和雨具原材料制作。目前,兄和家居从县城向乡村辐射,以10公里就业覆盖圈为基准,已拥有县城2个总厂、乡镇5个分厂、村(户)100多个加工点,带动700多人就业。眼下,这一具有全产业链的制伞企业,已成为郸城返乡制伞企业的优秀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建为自己的企业先行向内陆布局感到庆幸。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制伞专业委员会会长蔡卓燐肩上扛着中国伞业的发展重担。2019年年初,他受到郸城县委、县政府邀请,到郸城伞业生产基地考察,亲眼看到郸城渴盼发展而付出的努力。如今,蔡卓燐带领200多家制伞行业精英亲临郸城伞业产业园考察,再次见证了郸城县打造“中国伞业之乡”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其进军郸城的信心。他在大会上号召会员单位“共创伞业繁荣”,共商中国制伞大业。

“我们曾走访了全国多个地区,郸城县党委政府重视伞业发展、发展伞业的决心和信心感动了大家,推进集聚效应的做法深深地说服了大家。”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制伞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彤感慨地说。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郸城县伞业升级规划建设的占地2000亩伞业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完善之中。他们制定了支持制伞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实施只开一次会、只跑一次腿、只进一扇门“三个一”改革,实行“保姆式”服务和项目全程代办制等,打造了审批少、流程短、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郸城县又拿出1000多万元,对科技创新、三大改造、明星企业等进行了表彰,重商、亲商、安商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目前,该县伞业制造链条基本完备,从塑胶键、中棒、伞骨、铆钉等部分原材料制作,到各类伞具组装,再到质检、出口,在郸城均可“一条龙”完成。

“我们将进一步保持产业发展定力,围绕制伞产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大中小互动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培育壮大制伞龙头企业,力争3至5年内,制伞企业突破1000家,制伞龙头企业达10家以上,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真正把‘中国伞业之乡’名片做实、擦亮。”郸城县长李全林坚定地说。③6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