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决胜脱贫 筑梦小康——沈丘县“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韦伟

2021-01-06

记者 韦伟 通讯员 肖飞

这里人文厚重,是怎样的历史变迁,让千年古县焕发勃勃生机?这里村美人和,是怎样的扶贫春风,让昔日徘徊在贫困线上的父老乡亲露出了笑脸?

沈丘,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59个、贫困户3万多户12.27万多人。

面对这顶“贫困县”的帽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沈丘的广大乡村间拉开了序幕。

沈丘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目标,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全体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累计实现脱贫人口2.7万多户11.16万多人,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降至0.9%。2018年8月8日,经国务院第三方考核验收,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沈丘县脱贫摘帽。

筑实堡垒,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2015年之前,沈丘县新安集镇瓦房庄村脱贫工作推进缓慢。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是瓦房庄村脱贫工作的首要难题。2015年9月,沈丘县纪委刘俊杰被派驻到瓦房庄村任第一书记。他把强班子作为主要任务来抓,通过抓党性教育、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使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明显增强。随后,刘俊杰顺势而为,协调资金350万元,建村室、文化广场,硬化道路,亮化村庄,同时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发展庭院经济、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等,脱贫攻坚稳步推进。

这只是沈丘县上下联动,抓脱贫攻坚先抓组织整顿、资源下沉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该县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农村发展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们建立了干部驻村帮扶制度,选派159个工作队进入159个贫困村,工作队员共计542人,实现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实施科级干部联系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制度,共下派科级干部412人,联系393个村。”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针对脱贫攻坚及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该县开展了脱贫攻坚问题持续整改月活动,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在一个月内带头吃住在村,按照全县工作方案要求,对所分包村存在的问题一项一项解决,有效提升了所分包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据了解,经过轮岗后,沈丘县共投入驻村帮扶科级干部1000余人,参与帮扶干部11000余人,加上乡村干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突破20000人,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创新模式,以产业保障群众收入

初冬时节,正是槐山药丰收的季节。在沈丘县北城办事处泉海槐山药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李海泉和入社贫困户任西峰正忙着收获山药。“槐山药种了4亩多,去年就脱贫了,今年还盖了两层小楼,俺家的日子越过越滋润。”勤劳致富的任西峰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加强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基地运营管理,稳步增强帮扶带动能力,让贫困群众得实惠。”县长刘国庆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沈丘围绕脱贫找“思路”,围绕产业找“门路”,围绕增收找“出路”,完善了一整套产业扶贫机制,全力打好产业脱贫这场硬仗。

针对无法外出就业而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该县创新性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引导县产业集聚区内服装加工、电子组装、户外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在贫困村规划建设“扶贫车间”107个,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尽快实现脱贫。截至目前,沈丘县依靠“扶贫车间”已经带动5000多人实现就业,其中贫困群众1500多人,月收入1500元至3000元。

扶贫攻坚,主战场在农村,难点焦点也在农村。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沈丘县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新“县建乡管村有能人带”产业扶贫融合发展模式。

“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5.9亿元,把建设的扶贫车间、种植养殖基地、村级光伏电站等产权划归村集体所有,以入股形式,投入扶贫基地或带贫企业,按‘扶贫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困难群众靠入股保底分红获得稳定收入,构建贫困户与扶贫基地长效利益分配机制。”刘国庆介绍说,目前该县4个扶贫龙头企业、107个扶贫车间、341座光伏电站、65个产业扶贫基地收入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全县初步形成了肉牛养殖、槐山羊养殖、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服装加工、电子组装6大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健康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贫困户持续增收的“三方共赢”良好局面。

落实政策,以机制支撑稳定脱贫

莲池镇刘八庄行政村村民朱沉中和爱人均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按照政策,属于“兜底脱贫”的特困户。11月14日,他们领到了自己光伏发电兜底项目的第一笔分红700元。“俺两口子没法干活,孩子还在上学,要不是县里按照政策给我们兜着底,那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朱沉中说。

“这部分贫困群众没有劳动能力,只能依靠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来带动他们脱贫。”皇甫立新说,沈丘县认真落实上级扶贫政策,结合今年脱贫摘帽实际,不断完善县级扶贫政策,加大扶持帮扶力度,提升脱贫成效。以朱沉中享受的光伏项目为例,全县已建成并网发电341个,每个电站年收益7万元左右,可带动特困户20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稳定收益20至25年,可有效解决特困群众稳定增收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让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沈丘县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扶贫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脱贫攻坚民政兜底实施方案》等县级扶贫政策;印制了扶贫政策明白卡,包括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11大类43小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建立15个专项扶贫政策落实责任组,推动扶贫政策落实到人。

教育扶贫方面,仅去年上半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830人次,发放资助金1498.9万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6158人,资助金额903.5万元,做到了“应助尽助”,全县无一名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健康扶贫实施“一站式”服务,推动城乡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特殊病种门诊救助和住院病人救助、政府兜底五项报补有机衔接,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共12266人次,免收住院押金1132.9万元;407名30种大病人员全部按照规定的救治政策得到集中救治;30172户贫困户全部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资助77270名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每人资助30元,贫困人员100%参保;累计为15361名贫困人员办理慢性病卡,其中2020年办理1278人,门诊慢性病补偿贫困人员11.62万人次,报补资金810.1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报补13079人次,报补资金6558万元,报补率达到90%以上。

扶贫扶志,以精神扶贫斩断穷根

“话说扶贫攻坚战,眼下进入关键点。这天扶贫工作队召集大家提意见。授人以鱼不如渔,我们思路要转变。扶贫首先要扶志,扶贫首先治懒散……”“十三五”期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脱贫攻坚主题演出在沈丘县各贫困村先后上演。据了解,从2017年7月至今,该县开展的“脱贫攻坚百场文艺巡演”活动已经演出200多场,涵盖沈丘22个乡镇和所有贫困村。由于节目内容多以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语言平实质朴,讲述政策通俗易懂,主旨积极向上,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

“送钱送物确实让困难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但仅靠这些却无法彻底帮他们改变现状、走出困境。”皇甫立新表示,外力必须通过内力才能起作用,如果贫困人口自身不努力、不主动、不作为,外力再强,持续脱贫也是一句空话,只有做好精神上的扶贫,贫困人口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为此,该县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致富能手”“最美村民”“脱贫先锋”等评选活动,不断凝聚农村正能量,形成了扶贫先扶志、扶志促脱贫的良好局面。

“沈丘县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成绩固然可喜,但绝不能就此松懈!”皇甫立新说,沈丘将继续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健全完善后续扶持工作,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③6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