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道客户端
2021-01-07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金月全
1月5日,周口大地寒风凛冽,站在素有“中原黄瓜第一村”的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日光温室大棚一字排开,汇成一片银色海洋,颇为壮观。
扶沟蔬菜种植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当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县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来抓,坚持以打造“中原菜都”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推动蔬菜产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出彩蝶变,发展成为富民产业、扶贫产业和支柱产业。
“(我)也记不清能卖几茬黄瓜,反正一个(菜)棚挣四五万元没问题。”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53岁的时金霞抑制不住嘴角的笑容。
“我们村成立了周口市第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梅园蔬菜合作社,注册‘梅园’商标,实行统一购料、统一供种、统一销售。”全国劳模、梅桥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说,在他的带领下,全村218户菜农全部成为合作社成员。
现在,梅桥村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多吨,亩均年产值约4.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专业村和小康村,“梅桥经验”推向全省。在梅桥村的辐射带动下,柴岗乡发展蔬菜大棚总面积达3万多亩。由于声名远扬,梅桥村的蔬菜不愁销路,不仅销售到周边地区,还与万果园超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商前来订购蔬菜,从生产到销售无缝连接。
历经18年的发展,如今梅桥村已有日光温室大棚288座,面积105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原黄瓜第一村”和小康村。
其实,黄瓜带富的梅桥村,只是扶沟蔬菜种植专业村的一个缩影。
在距离柴岗乡不远的韭园镇,是另一番天地。
韭仙子、湘韭一号、韭老汉、韭菜公主……走进位于韭园镇的河南绿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韭菜大棚,这里有从呼伦贝尔、秦皇岛和天山等全国各地采集回来的野韭菜,多达几十个品种。“我们将采集到的优良韭菜苗,进行杂交育种,你仔细看,每个品种的韭菜都略有不同,有的叶子扁而宽,有的叶子细而长,有的颜色偏黄。”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凤亚告诉记者。
河南绿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是国内唯一以杂交韭菜育种、太空韭菜育种、繁育销售为主的专业单位。公司累计培育出韭菜品种106种,年销售韭菜种子130吨,年销售新鲜韭菜5600吨,年销售额5500万元。“我们培育的‘韭仙子’韭菜种子还上过太空呢!2016年,它们搭乘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践卫星‘实践十号’,被送入太空遨游12天,完成科学实验19项。”李凤亚说。
“俺在大棚里除除草、浇浇地,干点杂活,一月也能拿1600元。”在河南绿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韭园镇董村村民张响说。除了给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该公司还带动48户贫困劳动力就业,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600户农户种植韭菜2500亩,亩均增收8000元,让扶沟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挣钱。
如今,在吕潭镇杨村岗村,西兰花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辐射周边乡村种植西兰花3万余亩,带动整个吕潭成为“西兰花小镇”,全国各地客商常驻吕潭收购西兰花,再转卖到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等国。此外,该村目前已建成11座冷库,实现了冷链运输西兰花的产业之路。
……
当前,扶沟蔬菜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走出国门。在扶沟培育种植的荷兰紫茄、美国五彩椒、法国球茎茴香、紫茎兰、宝塔菜等新特蔬菜品种在国外供不应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扶沟已形成集约集群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年均产量370万吨,产值46.8亿元,成为河南第一蔬菜大县。现有蔬菜生产合作社128家,千亩以上蔬菜园区12个,百亩以上蔬菜园区266个,年育苗量5000万株以上的现代化育苗工厂12家,形成了中原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先后荣获“全国果菜十强县”“中国设施蔬菜十强县”“中国蔬菜之乡”等荣誉称号,为打造“中原菜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蔬菜生产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2020年疫情期间,扶沟蔬菜在保供给、稳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月2日,副省长武国定调研疫情期间蔬菜生产保供情况时,为扶沟确定了打造“中原菜都”的新目标。7月1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扶沟调研时强调,要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打造现代蔬菜产业体系,让小菜篮变身县域大产业、群众“金饭碗”。面对领导的殷殷期望和谆谆嘱托,“十四五”期间,扶沟围绕打造“中原菜都”,规划建设“一园三区十小镇”。
去年,扶沟县委、政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明确了“一文一武化扶沟,一都两业福桐丘”的发展思路,全力建设中原菜都,并将中原菜都大建设作为扶沟今后发展的五件大事之一。
“我们争取利用5年时间,先后在县城西、东、北3个区域建设3个蔬菜产业集聚区,即绿色蔬菜种植区、蔬菜物流配送区、蔬菜三产融合发展区。”扶沟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郁富强说。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