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四两拨千斤的成功实践——西华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综述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21-01-09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谢海洋,周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路云一行到西华县人民法院调研诉前调解和“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县委书记林鸿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赞华参与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刘国连到西华县人民法院调研指导诉前调解工作。县领导林鸿嘉、周晓燕、刘贡献、韩秀娟,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赞华等参与调研。

市政协副主席杨珺到委员驻西华县法院调解室调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西华县政协主席郭峰参与调研。

□记者 张猛 通讯员 张艳君 曹志宏 文/图

年轻夫妻因为家庭琐事一时冲动要离婚闹到法庭;邻里之间因为两句话恼羞成怒大打出手闹到法庭……生活中这些原本经过简单调解即可消除的鸡毛蒜皮之事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不但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带来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引发信访上访或恶性事件。

公正高效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西华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经验,从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出发,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化解决纠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在司法调解过程中,西华县人民法院不断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探索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参与诉前调解的新方法,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化解矛盾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但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而且使一些长期棘手难缠的社会和家庭矛盾得以化解,走出了一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诉前调解的新路子。

代表委员新时代的新担当

走进西华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一面面锦旗挂满墙壁。这是人民群众对该院诉前调解工作的认可和赞赏。一位群众说:“在人大代表耐心调解下,我们两家之间的矛盾很快得到化解,避免了对簿公堂。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不到一周就把我们的问题解决了。”

长期以来,基层人民法院始终存在案多人少的问题,虽然办案法官经常“白加黑”“5加2”工作,有的甚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但仍有一些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引发信访上访或恶性事件。

为解决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缓解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压力,西华县人民法院于2013年在立案庭设置了调解工作室。该院一位法官说:“当时,虽然设置了调解工作室,但由于人手少,没有配备专门调解人员,诉前调解工作是由立案庭的同志兼顾开展的,工作成效并不明显。”

2018年3月,西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赞华认真听取党永富、陶金华等驻西华县各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经院党组研究决定让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并在西华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设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让人大代表零距离感受、监督法院工作。

2019年6月,人大代表驻西华法院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下半年以来,经王赞华与西华县政协主席郭峰等领导多次协调,政协委员驻西华法院调解工作室应运而生,于2020年6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

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和支持下,西华县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诉前调解中心,该中心设有诉前纠纷调解委员会、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四个调解部门,有专职、兼职调解员36名。

诉前调解中心设立以来,调解效果显而易见。截至2020年10月底,西华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共计接收各类纠纷1704件,成功调处496件,调解成功率29.1%,调解案件平均办理时长14.53天。

“五心”调解员化解纠纷有“心”招

“调解工作成效好坏,调解员是关键。一名称职的调解员,要同时具备积极的工作热情、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相应的政策法律知识。”西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赞华告诉记者,人大代表调解员在实践中把这些条件归纳成调解员应当具备的“五心”,即耐心、热心、爱心、公心、责任心。

在成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的同时,西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晓燕等县领导非常关注人大代表调解员的选派问题,制订了由人大代表自报参加加慎重遴选的方案,精选确定了有充足的时间参加调解、有丰富的经验从事调解、有足够的爱心经营调解的15名全国、省、市、县人大代表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从中确定4名人大代表调解员作为专职调解员。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两人一组,轮流在调解工作室值班,采用专人包案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

在确定政协委员调解员的时候,该院复制人大代表调解员的选法,选用10名政协委员作为调解员,并从中选出4人为专职政协委员调解员。

调解员调解案件的范围及任务怎么定?经该院党组研究,他们坚持把调解贯穿解纷全程的策略。无论案件在诉前、诉中还是执行环节,只要纠纷主体同意,案情适合调解解决,就可以将案件流转入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

为此,该院专门制定下发了《西华县人民法院转入诉前调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案件范围的指导意见》及《案件对接流转表》,以规范流转入调解室案件的范围。同时还制定下发了《西华县人民法院驻院人民调解员绩效考核暂行办法》,明确要求每个调解员每月需调解纠纷五件以上,调解成功二件以上,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实践证明,做好调解工作必须了解、熟悉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为此,该院出台了《西华县人民法院调解员培训计划》《西华县人民法院调解员培训办法》《诉前调解中心接待来访人步骤》等文件,开展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操作规范”“诉调对接与司法确认”“调处婚姻纠纷的思路”“当前处理民间借贷纠纷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培训。

诉前调解中心坚持以服务诉讼群众需要为目的,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服务方法和流程,先后制定了《西华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实施细则》《案件繁简分流量化表》《调解员守则》《人大代表诉前调解工作职责》《政协委员诉前调解工作职责》等文件和规章制度,明确了在调解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及同时应当做的附带性事务等问题。

同时,该院还主动与县司法局结合,将4名人大代表专职调解员和4名政协委员专职调解员纳入到了县聘调解员名额中,保障每名专职每月得到1500元的工资,每调解成功1件案件得到50~300元的办案补贴;兼职调解员每调解成功1件案件得到50~300元的办案补贴。

庭前调解奏出和谐新乐章

很多调解案件需要长时间、多次前往当事人家中,由于案多人少,法官很难挤出很多时间到当事人家中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代表、委员来自于人民,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让他们参与到诉前调解中做当事人的工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华县清河驿乡清河驿行政村70多岁的杨某好育有三儿一女,由于老杨对一些问题处置不当,引发家庭内部矛盾,造成父子不和及弟兄之间的恩怨,儿女们对老人意见很大,对逐渐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兄妹四人都不愿意赡养,于是老人上访、上诉。县司法局、县法院和清河驿乡司法所多次调解无效,行政村干部56次做老杨和子女们的工作也无济于事。

县人大代表调解员张新芳、省人大代表调解员陶金华等人前后14次前往老杨及其子女家,他们从法律、家庭、邻里等角度反复做纠纷主体的工作,老杨的几个子女慢慢消除了对父亲的隔阂,表示愿意赡养老人,老杨主动提出了撤诉,消化了一起上访案件。

“法院工作人员的时间是有限的,面对特别棘手复杂的矛盾,有时很难挤出更多的时间往返去做工作。”西华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金山表示,代表、委员平时工作在基层,有些甚至距离当事人很近,他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接触当事人,了解民情民意,舒缓化解矛盾。

西华县华盛雅苑小区的业主,因为小区物业管理存在“屋顶琉璃瓦、墙壁砖严重脱落,给居民和行人安全造成隐患;下水道不畅通,影响了居民生活;要求居民统一把原来的电表换成智能电表,业主担心电表质量,给用电和安全带来不便,又要多花钱,所以不同意”等问题,多次到县城建部门反应,甚至找县主要领导反应,均未得到有效解决。

政协驻法院调解工作室调解员雷永胜、冯双丽接到案件后,深入华盛雅苑小区调查了解情况。在了解业主反映问题属实的前提下,征求物业管理公司的意见,又找来城建部门,主持三方协商,达成调解协议后又逐项监督落实执行。促使纠纷圆满解决。最后,华盛雅苑小区的业主、物业管理公司双方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因为观念偏差,很多情况下,当事人对法官的话半信半疑,法官很难起到调解作用。代表、委员参与诉前调解,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群众信任他们,愿意听他们的,很多棘手难缠的事情,通过他们调解就迎刃而解了。

2018年9月,家住田口乡的王某与聂堆镇的鲁某登记结婚,双方皆为再婚。今年春节期间,鲁某回到家中,以王某向其父要钱为由将王某左侧胸部捅伤至骨折,被人送进医院治疗。后来,鲁某父子二人拒绝王某回家居住,经民警出面调解,鲁某才允许王某回家居住。6月4日,王某从郑州治病归来,鲁某对王某进行辱骂殴打,并拒绝其回家居住,致使王某手术部位病情加重。王某以鲁某犯遗弃罪为由,将鲁某诉至法院,请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立案前,法院工作人员多次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但因调解无果而立案。案件虽然立了,但是让法官揪心的是,判决后不能够彻底解决双方矛盾,如果轻易下判,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给这个家庭造成更大负担,甚至引发不良后果。征得诉讼双方同意后,承办法官将调解工作移交给了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

人大代表调解员张新芳得知这一情况后,分别从夫妻感情、家庭和谐、今后生活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做王某和鲁某的调解工作,同时对鲁某进行批评教育,使鲁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向王某赔礼道歉。经调解,王某主动撤回了刑事自诉状,案件转化成了民事起诉。再经调解,鲁某当场付给王某2万元医疗费。一场差点进一步恶化的矛盾就这样得到了化解。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长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们是最接地气的人之一。一些当庭难以调查清楚的案件,经过代表、委员的深入调查,更能剥茧见丝,实事求是,化解矛盾。

址坊镇叶桥行政村村民叶某,现年85岁,育有三子一女,他的妻子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二儿子提出曾经赡养过爷爷奶奶,不愿再对父母承担赡养义务,导致其他子女也不愿再管老人。老人一怒之下,将儿子告到法院。立案前经导诉员引导,案件流转到了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

人大代表调解员张新芳从百善孝为先、家庭和睦、不赡养老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方面面做老人3个儿子的工作。通过几个小时耐心解释,老大、老三解开了“思想疙瘩”,承担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唯独老二不愿承担赡养父母的任何义务。后经诉前调解中心商议,建议叶某单独对他的二儿子不愿赡养父母的违法行为提起诉讼。目前,西华县人民法院对老人的起诉已经立案受理,案件进入审理程序。

在调解工作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法院工作人员存在着防范心理,他们不敢说、不愿说出事情的真相。但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自与群众,群众愿意向他们说出事情的真相,他们参与调查,很大程度上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避免了调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也为案件的审理和公平公正判决提供了合理合法的“参考资料”。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到诉前调解工作中来,对诉前调解成功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王赞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该院流转到诉前调解中心的纠纷共1244件,通过调解成功化解纠纷293件,调解成功率为23.55%。同期流转到审判团队的案件共计2538件,如果加上诉前调解中心已经调解解决和正在调解的案件数量,今年上半年起诉到该院的各类民商事案件应当为2927件,这一数字,与2018年上半年的收案数2498件相比,净增429件。

实践证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各类纠纷的调解化解工作,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及时发现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也有利于降低该县万人成讼率,在构建平安西华、和谐西华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

“小小调解室,发挥大作用。”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曾对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西华县人民法院继续深化“西华经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西华县法院调解工作室为样板,以基层法庭为纽带,全面建成县、乡、村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体系,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筑好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工作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不断增强全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王赞华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亲和力,正确疏导民意,为群众搞好法律服务,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参与诉前调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促使他们在调解中做到依法依理,公平公正。同时,加强法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间的配合,努力把诉前调解工作打造成西华县人民法院工作的新亮点、新品牌。②10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