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小城大美——沈丘县“十三五”城市建设综述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21-01-11

    记者 韦伟 通讯员 肖飞

    以五年为限,对比沈丘今昔图,会让人产生时空错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砥砺前行中,一座饱含绿色之美、发展之美的沈丘,已然绽放在颍河之滨……

    五年来,沈丘县坚持“东进西改、南通北扩”的县城发展思路,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县城提质发展。大力推进高铁片区开发。加快推进片区拆迁安置和“三路一广场”建设,积极开展高铁小镇招商引资,打造以高端商务商贸为主导的高铁片区经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沈丘县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城市,不断实行完善机制、提高标准、强化考评、严格督办等一系列制度。如今,路畅、景美、“颜值高”,一个生机盎然宜居宜业的新沈丘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拉开城市框架 描绘美好蓝图

    从宁洛高速沈丘下站口驱车5分钟,就来到了沈丘县进城景观大道——人民大道。纵眼望去,路正道宽,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婆娑,景观如画。

    随着沈丘城区的不断扩展,现如今,人民大道已经成为沈丘县东部新区最重要的一条主干道,这条双向六车道的沥青大道连通城区与高速公路、高铁之间。在它两侧,中华槐园、沈丘县玉文化产业园、上亿游乐园、商务中心区、一高新校区、文广大厦、新县医院罗列矗立,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和住宅开发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拔地而起。

    东区旅游生态城的建设仅是沈丘县壮大城市框架的一个生动缩影。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沈丘县按照“东进、西改、南通、北扩”的城市建设思路,拉开城市框架,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规划建设。

    规划已定,蓝图已画。根据规划方案,沈丘县进一步完善基础功能,提升形象品位,增强承载力和竞争力。同时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规划理念和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等功能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五年来,一批崭新的道路、桥梁、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沈丘县城市的整体框架迅速拉开,中心城区面积迅速拓展,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2019年7月16日,沈丘县新沙河大桥建成通车。市民老张因工作需要,经常往返于沙颍河南北两岸之间。他笑着说:“以前的桥是双向四车道,刚建成时感觉挺宽阔,随着时代发展,后来就不够用了,每到高峰期又‘添堵’又耗时。”老张表示,新桥样式更具现代气息,也给沈丘人带来了更多便利!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做优城市发展空间的强力引擎。近年来,沈丘县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城区交通路网,完成了颍河大道、颍水路、S207、阳光路、和谐路、兆丰大道、永安路等13条道路升级改造,人行道进行了硬化,车行道重新覆油;道路路面挖补修复42690平方米,侧石修复3581米,人行道道板修复4126平方米;对77条小街小巷进行道路硬化、排水设施整修,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提升城市品质 共建大美之城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

    为守护这份蓝天白云、绿城碧水,沈丘县下最大决心,始终坚持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园林城市总目标,把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造福百姓的“一把手”工程,紧密有序有效地推进“创园”工作,各项成绩显著。

    2020年11月24日下午,初雪过后的沈丘县城空气如洗。虽然已经步入冬天,但沈丘城区内仍是满眼绿意。中华槐园里,伴着树影婆娑,三三两两居民结伴而行,或漫步聊天,或坐在木凳上享受难得的清闲,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这里有山有树,环境好,而且路也好走,很适合我们健步走。”居民陆大爷说,相比以前,这几年沈丘县的公园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了,已经退休的他就住在中华槐园附近,几乎每天清晨、傍晚都会到公园里走路锻炼。

    见缝插绿、还绿于民。2015年以来,该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文明县城为契机,以城区公园广场为主体,以城市道路为重点,以街心小游园和单位小区为点缀,按照乔灌结合、高低搭配的原则植树铺绿,目前建成区内共有行道树41037棵,各类绿地面积606.17公顷,公园面积230.5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40.26%、绿地率36.74%,生态绿化建设总体形势良好……绿色沈丘县渐行渐近。

    一水绕城过 两岸景色新

    打造秀美县城,水的“颜值”尤其重要。沈丘县积极推进沙颍河两岸综合环境整治,重点改造西蔡河两岸户区,建设运动景观公园和西蔡河湿地公园,有效改善了老城区生态环境和县容县貌。

    每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沈丘县城便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缤纷变幻的光影之下,城市的风情或清新、或端庄,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伴着欢快动感的音乐和华灯,广场上的大妈、大爷踩出一曲曲自信与悠闲。“以前沈丘一到晚上就黑乎乎的,现在灯亮了,很漂亮。”时隔多年回到家乡的孙哲惊叹于沈丘县城的变化。

    “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是品质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尺。沈丘县对160座楼宇、41个单位的标志性建筑进行亮化,创造了一个亮丽多姿、流光溢彩的夜景新环境。如今,夜幕下华灯万盏的“不夜城”让居民增强了对这座城市的亲和力和归属感。

城市要“三分建七分管”。“我们实施以克论净和‘路见本色’目标考核,力推环卫保洁全面提档升级。”沈丘县城市管理局局长程怀峰表示,沈丘城市管理局紧盯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突出重点路段,瞄准商场、车站等重点区域,落实增人延时作业,保持街面的干净整洁。积极利用晚上车少人少时间开展“清街净城”行动,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城村接合部实施重点保洁,强化生活垃圾收运管理,日产260余吨垃圾实现日产日清。自2020年年初以来,共卫生填埋生活垃圾10.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96%。

    补齐民生短板 打造宜居之城

 “要说沈丘近五年最大的变化,一是满街跑的‘三蹦子’没有了,县内交通顺畅了,二是郑合高铁通车了,沈丘往外面去的路也顺畅了!”“老沈丘”杨庆为记者细数了“十三五”期间他眼中沈丘的变化。

    2016年5月9日上午,沈丘县召开城区三轮车集中整治阶段誓师大会,对县内非法营运三轮车进行集中整治;2019年12月1日,郑阜高铁正式开通运行,结束了沈丘没有高铁的历史。这一“禁”一“通”,使沈丘人民生活更加方便,也让沈丘更加宜居。

    除了关乎城市整体品质提升的“大民生”之外,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小民生”也在五年间悄然变化。

    2016年以来,沈丘县城先后新建了17座公厕,都是按照二类以上标准建造,均设置无障碍走道、残疾人蹲位,同时还增设了管理室、工具间等,改善了使用功能和空间环境;在泰安东路、群贤路、尚德路、东环路等新建改建13座垃圾中转站,有效提升了垃圾收集率;为进一步消除城区易涝点,投资1亿元对尚德路、东环路、新一高北等12条道路进行排水治理,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绿翠环城廓,清水绕城过。树在城中立,人在林中笑。如今,无论是久居沈丘的市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会由衷地感叹:这里的天真蓝、地真绿、水真清、城市真美。

[责任编辑:赵文琪]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