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云宗连: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英雄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21-01-13

云宗连: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英雄

□吴万金

核心提示:

云宗连,周口鹿邑人,早年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任连长,后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任红五军团13师37团团长。他参加了第四次、五次反围剿,荣获“三等红星”勋章。在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他壮烈牺牲。由于当时战事紧张,没有记下他的名字,致使其英雄事迹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后在其战友寻找追忆下,于1992年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少年英雄投笔从戎

云宗连(1903~1935年),系鹿邑县姚庄行政村王庄自然村(今属该县产业集聚区)人。云宗连的太爷、爷爷皆为清朝的秀才,父亲文武全才。云宗连自幼聪明好学,后又随父亲学习武术,功夫也十分了得。他在上私塾期间,爱看《杨家将》《岳飞传》等书籍,从小就养成了爱国忧民的思想,立志长大报效国家。他心地善良、嫉恶助贫。有一次,他看到一名同学因家庭生活困难,在严冬之季常常每天吃不上午饭,身上衣服单薄被冻得瑟瑟发抖时,就从家里把自己的一套棉衣拿出来让他穿,还每天上午多带一份午餐给他吃,帮助同学度过了寒冬。还有一次,他的玩伴受到了一个财主儿子的无端欺辱,他就带着这个玩伴找到财主的家去理论,使这个“恶少”再也不敢“耍横”了……他的行侠义举受到大家的赞誉,成了乡里的“孩子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云宗连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萌发了爱国救民之心。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赵博生(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等进步军人,并在1921年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后升任为连长。

云宗连离家入伍后数年未归,家里人为此非常担心着急,于是在1928年以父亲病重为由,让其回家与王月英结婚。婚后三日,部队命他马上归队。他走时,妻子王月英送他到村头,云宗连把自己身着戎装的单人照片送到妻子的手中。王月英泣不成声地说:“我等你回来。”没想到这是他们终生的最后告别。

反蒋倒蒋加入红军

1930年,蒋冯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以失败告终,蒋逼冯交出兵权下野。时任冯部特种兵旅旅长的赵博生,坚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政,举义造反。此时,云宗连是赵博生的警卫连连长。作为赵博生心腹干将的他,立即率其警卫连冲锋在前反蒋倒蒋。不久,赵博生的义军在“东江口”遭敌军伏击溃败。云宗连紧随赵博生辗转激战20余日后,投到冯玉祥原部将孙连仲麾下。孙连仲后被蒋介石收编,任命为26路军总指挥,开赴江西宁都围剿红军革命根据地。

到宁都后,时任26陆军参谋长的赵博生积极与地下共产党员罗亚平、袁血卒等人联系,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参加工农红军。云宗连、刘向三、耿万福、吕咸等十多人秘密开会串联进行活动,积极配合。(见原中国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刘向三著《往事得回忆》37页)在此期间,赵博生成立高级执法队,负责总部领导的安全,侦察总部内外部的情况,对高级军官军风军纪的检查与纠正等重大事务。云宗连是执法队七人之一。

1931年12月“宁都起义”成功,起义部队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云宗连、刘向三等一大批在起义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第四次、五次反围剿中,云宗连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被授予“三等红星勋章”。由于他能文能武,人才难得,中央“彭杨”步兵学校校长陈赓把他调到瑞金步兵学校任教官兼连长(团级干部)。长征前,他仍在陈赓任团长的干部团当连长,享受团级干部待遇。

飞夺泸定桥壮烈牺牲

1935年5月,云宗连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云宗连的战友刘向三,建国后曾任国家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他著的《往事得回忆》一书中记载了云宗连牺牲时的情景:“1935年5月底,中央红军大队从泸定桥上渡过大渡河”。“我们看见泸定桥有很多地方被敌人拆得只剩下几根光溜溜的铁索,悬挂在大渡河激流之上。刘伯承司令员马上组织22名突击队员铺桥,在敌人的火力封锁下,勇士们一面在铁索上铺门板,一面匍匐射击前进,真是奇妙绝伦、惊险无比的战斗,我们无不为这次战斗捏一把汗。”

“在铺桥战斗中,陈赓同志的干部团调上去掩护,干部团的连长云宗连壮烈牺牲了。提到云宗连同志,很多人都知道他,在行军路上,他高高的个子,健壮的身影,总是替身体弱或年龄小的同志背枪支、拿东西。他常说,革命大家庭相互帮助是应该的。”“我和云宗连同志自1928年在山东冯玉祥的部队相识,直到他牺牲前,以兄弟相称,来往密切。听说他牺牲时,我掉下了眼泪。”

再说云宗连走后,妻子生下一女。孤女寡母守着分家时分得的几亩薄地艰难度日。丈夫的照片是王月英60多年守寡中的唯一精神支柱。长年累月里,王月英十分想念丈夫,白天拿着他的这张照片端详痛哭,夜里把它放在床头泪湿满巾;每逢初一、十五、逢年过节,她把照片奉供在桌上,并祈祷神灵保佑丈夫一生平安。在非常时期,她唯恐丈夫的照片丢失,就夹在一本书里,走哪儿都带着,不离其身。就这样,她坚持了60多年。她死前就嘱咐一句话:“把丈夫的照片放在棺材里,夫妻同葬。”在漫长的守寡岁月里,有人给她说媒劝其改嫁,她总说“他还会回来接我的”。有人骂云宗连是国民党的军官,她立即反驳说:“我相信他是个好人,当什么军官,他都不会办坏事,坑害老百姓。”

亲密战友寻找英雄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经典战斗之一,可惜此战中牺牲的烈士,许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成了无名英雄。当年指挥这场战斗的杨成武将军建国后多次亲自调查寻找,因这些勇士多半牺牲在长征的路上,也没有全部找到。他每讲到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时都十分激动,一遍一遍地呼喊“我的22名勇士,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呀!”说着说着就老泪横流,泣不成声。

云宗连的亲密战友刘向三没有忘记他,多年来一直打听云宗连的具体住址,但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消息。直到1990年,81岁的他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参加了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淮河流域考察团。在考察中,他亲自来到鹿邑,调查到了云宗连家的具体住址和家庭成员的生活情况,并立即指示鹿邑县政府为云宗连同志写出申请“革命烈士”的报告,对其家人要进行照顾。同时,他又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云宗连在宁都起义时的老首长黄火青(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十二大顾问委员会常委)和袁血卒(曾任民政部副部长)。

199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云宗连为革命烈士,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不久,黄火青又亲笔写信,指示当地政府的主管部门,按国务院规定妥善处理烈属继承的相关事宜。鹿邑县委、县政府立即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优抚烈士家属的各项政策,并把落实情况迅速如实地直报中央领导,同时又正确地解决了云宗连家庭的相关事宜。

作者手记

云宗连为革命光荣捐躯。他在家乡和部队都发生过很多革命的传奇故事,但是因他离家赴戎已百年之久,加之他的战友或在战斗中牺牲,或年事已高谢世,收集整理他这方面的材料有相当大的难度。

我是年过70岁的退休干部,退休后自发义务地搞些地方党史研究。因此,我受“原鹿邑县老子文化研发中心”主任周西华和“鹿邑老区建设促进会”刘建钊两位同志之邀,调查收集关于云宗连同志的革命事迹。这件事被与我素不相识、年纪80岁的小学退休教师王怀祥得知。他就多次电话联系,催促鼓励我。我开始对云宗连的事迹进行收集整理。在采访中,王怀祥把自己全身瘫痪、生活完全靠他照料的妻子抛在家里让邻居暂护,陪我骑三轮车四处调查了解云宗连的情况。

退休20多年并又患严重“肺心病”的孙德功不能起床,他把《党史博览》2016年第10期刊登有关云宗连事迹的内容,用电话向我介绍。云宗连的侄子、78岁的云兆启在介绍他四叔(云宗连)的童年家事和四婶王月英后半生的生活时声泪俱下,深深地表达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感情。县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优抚股长何恒当时正在外地出差,听说此事后,提前回来帮我翻档案查资料。为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我从网络上查到刘向三著有《往事得回忆》,就像本书出版销售部发电求购,但书售告罄,他们就把已赠送给他人的书给我寄来。

他们这种爱英雄崇烈士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连续跑了十多个地方,先后找60多人座谈采访,经常开电脑查资料,一直忙到深夜。超负荷的工作使我的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出院后,我又急不可耐地秉笔不辍写出这篇文章。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树塑云宗连的光辉形象,宣扬他的崇高精神,传承老子故里的红色文化。②9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