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道客户端
2021-01-21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徐松 通讯员 杨云帆
1月21日上午,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推进会上,郸城县巴集乡做典型发言,汇报巴集做法,推介巴集经验,受到好评。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巴集乡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严格按照市、县统一部署,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因村施策,全力推进,加快实现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坚持谋划先行,注重统筹推进统筹谋划。该乡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当前乡镇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倾全乡之力、集全乡之智,通盘考虑,分步推进,坚决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个目标。强化考核。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是衡量基层干部治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我们把此项工作的落实成效作为片长晋升考核、行政村分类考评的重要依据,每月一观摩,观摩综合评比前三名的直接定为一类村,最后一名直接定为三类村。加强督导。成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导组,按照市、县整治方案,对各村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发现问题,附图附整改内容和要求,随即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对限期整改不力的,进行全乡通报或严肃问责。
充分发动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农民群众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实施主体,这项工作仅靠乡村干部、保洁员、公益性岗位,没有广大群众参与,注定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因此,该乡千方百计让群众参与进来。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在乡村显要位置悬挂横幅、墙体标语1000余幅,制作壁画200余面,发出倡议书,出动宣传车,召开广播会、党员群众会、村民大会,深入宣传整治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炒热群众思想,营造“村村有响声、户户能听到、人人都了解”的浓厚氛围。发动群众“各扫门前雪”。村组干部逐户通知群众,各自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秸秆、杂物,村干部每天检查验收,完成一户、销号一户。对认识不到位、思想觉悟低、行动迟缓的群众召开群众会,广播会点名批评,耐心教育。户内户外齐头并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开展“最美庭院”“清洁卫生户”“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群众的劳动不仅带来自家环境的美化,还可以获得奖品和荣誉,有效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抓住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是旱厕、村内坑塘和私搭乱建、残垣断壁以及村与村交界处、桥下、沟边的陈年垃圾,这些问题也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难点,该乡多措并举,坚持抓关键、解难题。开展厕所革命。两年来,政府出资和农户自建相结合,全乡共改造旱厕9500多户,建立标准化公厕16座,大型三格式化粪池4座,配备抽粪车8辆,全乡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5%以上。整治废旧坑塘。采取“挖大填小”的方式开展废旧坑塘整治,挖了54个大坑塘,填了96个小坑塘,大的变成了清澈见底的池塘,池塘周围修建围栏,进行绿化、硬化,成了村里的风景和群众散步的好去处,填的小坑塘变成了花园或果园。清理陈年垃圾、卫生死角。该乡书记、乡长亲自带队,逐村摸排,对乡与乡、村与村交界处,沟边、桥下的陈年垃圾、卫生死角进行登记造册,销号管理,组织乡村干部、保洁队伍和公益性岗位,动用机械,集中清理,做到清理一处、干净一处、销号一处,各村抽派专人负责保持,形成人居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开展私搭乱建集中整治,全乡拆除乡村道路两侧、村内主街道的私搭乱建共计两万多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900多处,新建统一标准围墙12600多米。针对常年无人居住的危房、杂草丛生的荒宅,以电话、微信等方式通知户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传到位,绝大多数群众都非常配合;对于没有按照要求整治到位的的,结合不动产登记、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暂办或缓办不动产登记证。
撬动各方资金,全面美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道路、胡同的硬化以及村内空地的绿化。硬化和绿化需要政府、群众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他们积极撬动各方资金,动员引导群众,凝聚乡贤力量,形成人居环境整治的合力。政府加大投资。2020年,乡政府在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26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美化亮化、人居环境整治的机械和行政村的奖励费用。引导群众集资。在全乡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高潮时,群众见证了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动参与、自发组织、筹集资金对自家门口的小胡同进行硬化,仅仅魏冢、段寨、刘庄、屯民4个行政村,就筹集资金320多万元,硬化胡同70多条。凝聚乡贤力量。乡党委政府主动与乡贤沟通联络,为他们搭建活动平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广大乡贤积极响应,踊跃捐资捐物、献计献策,参与家乡建设。两年来,乡贤累计捐助物资达1300多万元,其中包括现代化行政村办公楼一座、太阳能路灯650盏、文化广场12处、1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或花园)48处,栽种玉兰、桂花、水杉、银杏等优良绿化树3000余株,乡贤已成为助力巴集人居环境改善的一支重要力量。该乡党委书记朱明理表示,将按照市、县安排部署,找准发力点,加大绿化和硬化的资金投入,提升工作标准,因村制宜,整体谋划,按照“宜拆则拆、宜建则建”的原则,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努力建设“道路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美丽宜居乡村。③2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