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道客户端
2021-01-24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韦伟 通讯员 肖飞 文/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沈丘县在周口有个雅号——“小上海”。
彼时的沈丘县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强烈,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经济发展走在全省的前列,受到全国的关注。产品远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新亚暖气片公司、闻名全国的金丝猴奶糖及全省知名的河南亿兴公司等都是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思想解放、经济繁荣成了沈丘县独有的时代标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东南沿海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内地。
沈丘人纷纷走出“小上海”,走进大上海。他们觉得“小上海”太小了,大上海才是施展本领的舞台。
1985年,出生于沈丘县范营乡卜花园行政村的张云祥,高中毕业后,借钱买了一辆运输车和朋友一起来到了大上海。那时的大上海各项建设突飞猛进。
“东方明珠塔、杨高路拓宽工程、杨浦大桥等,上海这些有名的建筑都是我们运输的水泥、砂石……”张云祥说,那时的上海搞运输有干不完的活儿,一天能挣500元,比县里一个国家干部的工资还高。
1993年,上海掀开了建设浦东的序幕。彼时,上海浦东新区到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浦东机场、港口码头、杨浦大桥……为来沪外地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伴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张云祥在贡献上海建设的同时,也积累了财富,到1997年他的存款已达到300万元。
一个又一个沈丘人来到上海,加入到运输行业。
提起沈丘人在上海的运输事业绕不开一个人——谢文珍。
谢文珍是沈丘县老城镇人,1993年3月,他筹借了7万元钱,领着爱人到上海开始搞运输。由于没运营证和箱运证,他的车被上海市虹口区运管处给扣了,还要罚款6000元。初来乍到,哪里有这么多钱呢!谢文珍就天天到虹口区运管处打扫卫生,诉说自己的难处:下岗工,还要养家糊口。连续干了24天,虹口区运管处的领导实在忍不住,就问他具体情况。
谢文珍把自己来沪的想法、目前遇到的难处与虹口区运管处领导进行了诉说,表明了自己为浦东建设贡献力量的真情实感。谢文珍的真心打动了虹口区运管处的领导,决定对他免于罚款,并将运输车还给了他,并告诉他,只有拥有10辆以上运输车才能成立运输公司,才能办来手续。
一听这话,谢文珍乐了:“别说10辆运输车,就是100辆也能找到,光沈丘县的都用不完。”
很快,谢文珍在上海注册了第一家沈丘人任董事长的物流公司——上海北华物流有限公司。
随着沈丘人走进大上海的步伐加快,大上海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宝山区、黄浦新区沿海码头附近,有很多运输车挂着河南牌照,开车的司机大多是河南人。这些河南人,十有八九来自沈丘。2015年的数据显示,在上海码头从事物流行业的沈丘人有20多万人。
在上海浦东新区,被称为“集卡之乡” 的凌桥,每天不计其数的集装箱卡车从这里绝尘而去,这些卡车上拉着的是小半个中国要出口的货物,它们都要经凌桥出海。
如果你瞪大了眼睛,透过车轮带起的风尘仔细看,你会发现,“车屁股”上挂着是豫P的牌照。
其实,除了凌桥,临港和宝山杨行一带,也是河南人聚集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不过,最多的还应是做物流及相关行业的。
而这些河南人,几乎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沈丘。
沈丘人在江浙沪包邮区跑货车运输的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把沈丘在外地跑的货车全部开回来,这些地方的运输行业就会瘫痪。
这话一点儿也不唬人,前几年,因为港口堆场收费不合理等问题,沈丘集卡司机闹过一次停工,然后上海整个进出口物流链几乎瘫了。后来,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向沈丘县委、县政府致电表示求援。在沈丘县党委、县政府的干预下终于平息这次停工。
沈丘人为啥要选择开卡车这个行当呢?
门槛低、没有学历的限制、挣钱多,只要诚实守信肯出力气就能赚到钱,还有就是亲朋带动效应等原因。
看见沈丘人开卡车挣钱你千万别眼气,那都是用命换的,上海的淘金梦并不是那么好实现的。
“上海的钱好赚,到上海来发展吧!” 在朋友的怂恿下,2001年,30多岁的豆品礼放弃了他在沈丘的手机维修店铺,毅然决然来到上海。
看到有沈丘老乡在上海靠从事物流运输行业赚了钱,老豆就想“复制”这些老乡的成功模式。他买来一辆二手翻斗车,雇了司机,在一个位于海岛的工地上拉建筑材料。
豆品礼则每天坐船到海岛上一起工作。虽然还在上海的管辖范围内,但岛上资源匮乏,如果遇到台风天,通勤的船要停运,物资进不来,人也出不去。困在岛上好几天,淡水少,他就一连几天不洗澡。
然而,艰苦的条件和微薄的收入并不成正比。终于有一天,老豆再也无法忍受海岛的生活,他站在海边,看着远处的天空,海天茫茫一片,似乎没有一点儿希望。
豆品礼彻底崩溃了,他大哭起来,这也是他第一次在远离家乡的上海痛哭流涕。因为他发现,在上海赚钱并不像朋友说得那么容易。
沈丘县石槽集乡大涂营村的涂征良对此也感触颇深。17岁那年,涂征良初中毕业后,在村里当电工。他看到村里有人靠在上海开卡车拉集装箱月入好几千元钱,也就颠儿颠儿地跟去了上海。
到了上海,老天似乎没有对这个乡下来的“笨小孩”有什么照顾——没有老板愿意雇他开卡车。无奈之下,他只好自己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拉点小活儿挣钱,一个月只有几百块的收入。这跟开卡车的工资差别太大。
后来,涂征良真的当上了卡车司机。不当不知道,一干才知道月入好几千块钱,那都是拿命换的,开夜车、半路车抛锚什么的都是小事。
一个下雪的冬夜,路上结了冰,涂征良开着大货车从上海出发,要把集装箱运送到合肥。高速公路由于积雪被迫关闭,按照约定时间,这一车货必须在第二天运到合肥。
为了把货按时送到目的地,涂征良决定冒险走山路。山路又陡又滑,当大货车走到一个上坡时,车轮开始打滑。如果滑下山谷,免不了一个车毁人亡的结果。
涂征良赶紧让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徒弟下车,找一些石头堵在车轮后面,以此增加阻力。他自己拎着车上准备的热水,一点儿一点儿浇到前面道路的冰面上,冰融化一点儿,他就赶紧上车前进一步。
就这样,涂征良终于赶在天亮前通过了这段山坡,在规定时间内将货交到了对方手中。
沈丘人在上海创业的故事太多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创业体验——只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才能成就事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代又一代沈丘人来到上海,加入到运输行业之中,他们常年开着号称“百吨王”的运输车往返于各大货场和港口之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搞运输的沈丘人已超过50万人。他们有的已经落户上海,有的是几代在上海从事物流运输。有一部分沈丘人的运输车不再悬挂豫P牌照,挂上了上海当地牌照。
沈丘物流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什么原因成就了沈丘人在上海物流行业中的地位呢?
改革开放后,沈丘和诸多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一样,经济发展缓慢,企业少,就业机会少,促使大批沈丘人外出淘金,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沿海城市,成了沈丘人的首选。上海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许多行业发展,特别是运输行业对货车司机需求量大。沈丘人乡情观念浓厚,总愿意帮助自己的亲朋好友。沈丘许多适龄青年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得不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就选择到驾校学习驾驶技术,在亲朋好友的带领下陆续地来到上海,加入到了物流运输行业。
聚沙成塔,汇流成河。一个个沈丘青年来到上海成为司机、成为运输公司经理、成为物流业的领军人物。
他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用自己的坚韧和执着打造出了沈丘人在上海物流业的地位,叫响了沈丘物流品牌,铸就了沈丘物流的靓丽名片。
如今,在物流运输行业经营多年后,积累了一定财富的沈丘物流人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有人干起了宾馆、超市,有人开办了酒店,还有人做起的汽车销售、健康服务等生意。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