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剪纸技艺显匠心 一腔热爱五十载  ——记西华剪纸艺术家王银生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1-02-01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见习记者 乔小纳


一张正方形红纸,经多次对折后,两剪刀,剪出一个大红双“喜”字。1月29日,在周口日报融媒体演播室,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会员,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非遗”传承人王银生亮出“两剪子剪出一个红双喜”的绝活。

                                                                                 王银生两剪子剪出“红双喜”

  除了“红双喜“,王银生还现场展示了剪窗花,剪蝴蝶,并应着即将到来牛年的景剪了耕牛。只见平平常常的红纸在王银生的手中精准对折,上下翻飞,一把银亮的剪刀“嚓嚓”作响,很快就赋予红纸“生命”,剪出一个个生动的造型。展示完毕后记者对王银生进行采访,探寻他的剪纸之路。

                                                                                              7岁学艺展天赋

王银生今年58岁,西华县奉母镇人。他最早是受外祖母的影响而喜欢上剪纸。外祖母李杜氏出生于逍遥焦岗村,不识字,自幼心灵手巧,外祖母和母亲都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剪纸、刺绣样样拿手。王银生7岁那年,看见一张张普通的纸在外祖母手里变成了活灵活现的鸡、狗、花盆、莲花、荷叶……惊奇不已,跟着外祖母要学。当时母亲不愿男孩子与剪子打交道,不愿意教他学,但外祖母心疼外孙,就教他剪些小动物。他很有剪纸天赋,外祖母一教就会,而且剪什么像什么。很快,王银生剪纸“小巧手”的名声就传开了。
 
     勤学苦练获佳绩
 
       长大后的王银生并不满足于家传的技艺,他曾先后到深圳、温州、西安、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多方求教,悉心观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了传统剪纸的艺术手法,能熟练运用单剪、叠剪、阴剪、阳剪等手法,并掌握了云纹、月牙纹、水浪纹、锯齿纹、如意纹、缠枝花纹等多种剪纸纹样。他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且还能加以发挥。他把从一位老师那里学来的“年年鱼”剪法作为自己的艺术特色,在画面处理上有意加大疏密、粗细、多少等的对比关系,使黑白对比更加强烈,增加了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随着王银生剪纸技艺日臻成熟,他的作品取得了一系列荣誉。2007年其剪纸作品被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年年有余》参加第三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邀请展获优秀奖,第五届(中国金坛)国际剪纸艺术展获优秀奖,《吉庆有余》获“鱼文化”剪纸大赛铜奖,《新走西口》获中国右玉剪纸艺术大赛三等奖,《腰鼓声声迎国庆》获第三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优秀奖。2010年《和谐社会喜事多》获第十七届中国豆腐节准南八公山台湾日月潭山水相连两岸名家剪纸精品展精品奖,第五届(中国金坛)国际剪纸艺术展获优秀奖。
 
       一腔热爱重传承
 
       由于日复一日的练习,王银生手上长出厚厚的老茧,右手大拇指还有因拿剪刀留下的伤口。记者问他为何会把剪纸坚持50多年,他说:“因为我喜欢。”

                                                                            王银生因长期剪纸而布满老茧和伤口的手

“剪纸除了要有兴趣,还要不断练习,要坐的住,考验的是耐性。”目前除了王银生的儿子,跟着他学剪纸的并不多,西华剪纸技艺面临传承问题。对此王银生说:“西华剪纸属于北方剪纸派系,来源于生活,生动而质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值得传承的精神文化遗产。希望大家重视非遗传承,如果有愿意学剪纸的尽管来找我,我不藏不掖,愿意把剪纸技艺普及出去。”






[责任编辑:赵文琪]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