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推介郸城经验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徐松

2021-03-05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徐松

3月4日下午,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现场会上,郸城县作典型发言,该县高规格推进、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护、高效能融合“四高”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高丰收的做法获全市推广。


近年来,郸城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程,科学谋划、规范施工,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去年,全市、全省、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先后在郸城召开。今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对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了专题报道。

据悉,2019-2020年,该县共投入3.86亿元,修建沟渠112公里、新打机井2731眼、新建桥涵725座、新修田间道路173公里。项目区每年可节水20%-30%约600万立方米,农药使用量降低50%,化肥使用量降低20%,可增收粮食4500万斤,受益农户约18万人。

高规格推进。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制定出台《财政投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不断完善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原来项目每亩15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又拿出每亩1800元,共计增加投入7200万元,建成了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进一步提高了建设标准,完善了配套体系。

高质量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五统一”原则,制定工程管理细则,明确工程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职责,确保工程质量。同时,抽调12名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组成质量监管队伍,划区域监管。县纪委监委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工程安全。

高标准管护。坚持“四有”标准,以行政村为主体,成立管护队伍和用水协会,负责灌溉设施日常检查和水电费用收缴;乡镇党委政府强化监督,推动管护责任落实;县财政把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硬件设施,财政出资纳入保险范畴,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

高效能融合。依托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与中科院、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大、周口师范学院、市农科院等院校深度合作,打造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依托高标准农田物联网技术,建立病虫害智能检测分析、小气候信息采集等生态远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高标准农田生产智能化。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挥金丹科技、天豫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发展脱毒甘薯、高淀粉玉米等特色农业,构建绿色种植—科学示范—精深加工—观光休闲—废弃资源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高标准农田效益最大化。

目前,该县已经对2021年新建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行了提前谋划,并已挂网招标,预计5月底开工建设,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并移交地方管护使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③2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