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道客户端
2021-03-31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徐松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阳春三月,被誉为中原粮仓的豫东周口大地迎春返青的麦苗迎风摇曳,孕育着丰收的希望。麦垄如谱、麦苗作符,舞动着的正是那欢快的乐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桃花红、梨花白、油菜花儿金灿灿,一望无际的麦田如绿毯覆盖大地,春天的周口大美如画。而这一抹绿色便是产粮大市巨幅画卷的最美底色。
行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感慨最多的就是让“中国碗”多盛“中国粮”;感叹最多的就是这片1.2万平方公里的周口大地,常年粮食产量180亿斤左右,不负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引领着创建河南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奋斗方向;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发展,呼唤着中原粮仓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走进河南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的核心区郸城县,一批批科技人才的驻足,一股股科技力量的注入,一件件科技设备的投放,为大地增添了智慧。恰是深刻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得知创建河南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农科院来了,在这里成立了郸城分院;河南农业大学来了,创建了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院;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科技人才扎堆来了,在这里创建了周口现代农业研究院。还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周口市农科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试验基地;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技术合作,拥有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6项、省重大科技专项9项,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56项。
在这里,科学家把一粒小麦解剖成胚乳、皮层、胚三大部分,从外至内细分为茸毛、淀粉粒、糊粉层、管细胞、胚盘、根冠等17个小部分,还有角质率、粉质率、杂质、色泽等数十项专业数据。以此计算、调整、培育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把藏粮于技变得臻微入妙。
众多科技力量的投入,催生了一大批涉农近农企业的茁壮成长。园区初步形成了集良种选育、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有企业106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7亿元,其中核心区202.6亿元,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占比72.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2.6%。
在这里,周口人把千万亩普通农田建设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种田,不再是会种那么简单。如今,这里把会种田变成了“慧”种田。
就园区核心区郸城县而言,该县2019年至2020年总投入3.86亿元,建设21.5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高科技。浇水,手机遥控即可,作业半径290米的中心支轴式喷灌10小时能灌溉400多亩;捕虫,全时自动运行,高空昆虫控诱灯密布田间,捕杀害虫数量、种类一目了然;气象,通过手机实时监测,风雨干湿及时预报……除了高效节水自动化灌溉技术、病虫害监测、气象监测这些“硬核”之外,项目区还有土壤墒情监测、无人机喷药等设备一应俱全,再加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广泛应用,高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去年,郸城县粮食产量又是稳步增长,粮食总产连年突破20亿斤,总产实现“十五连增”,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亩均可增产粮食200多斤,受益农业人口18万人。
正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歌中所唱一样:“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因农而生,因农而兴。河南金丹科技有限公司成长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上市企业,还有甜蜜蜜糖业、天豫薯业、正星面粉、豫丹食品……仅周口现代农业研究院,就以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果蔬五大优势产业和食品安全检测为重点,在农作物育种及栽培技术、土壤处理、农产品检测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和研究,建有科研实验基地3000亩,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实用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出的周麦系列品种全国领先,打造了周口良种品牌。先后培育小麦新品种49个,省级以上审定小麦品种25个,1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周麦9号集高产多抗于一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周麦18号、周麦22号等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周麦新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3000万亩,占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的30%以上,成为黄淮流域多个省市冬小麦当家品种,为粮食安全和粮食增产贡献了周口智慧和力量。
细数家珍,必点金丹。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IPO上市企业。在这里,能把一粒玉米从头到尾零丢弃,引领着我国乳酸行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主导产品有L-乳酸、乳酸钙、乳酸钠等10多个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轻工、环保、新材料等重要产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75%以上。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检测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新产品试制等50多个技术项目,8项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3项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拥有29项发明专利,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乳酸及系列产品核心技术领跑世界。
步入河南甜蜜蜜糖业有限公司的车间,一股甜蜜蜜的味道扑鼻而入,名副其实的农产品深加工让人品到了甜蜜蜜的味道。该公司采取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以玉米、小麦为原料,形成了从玉米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先后建立了“河南省功能性淀粉糖研发中心”“国家玉米深加工研究中心分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质量检测中心。与复旦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承担了863计划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省级重点产业化项目。拥有多条淀粉糖和糖醇产品生产线以及2个结冷胶生产车间,年加工生产高酰基和低酰基结冷胶近500吨,糖醇5万吨,淀粉糖6万吨。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全国先进民营企业、河南省百强企业、省优秀企业、省明星企业、绿色节能企业十佳单位等多项荣誉。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当年豫东人靠红薯救命,如今,位于园区核心区的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靠红薯奔向乡村振兴。园区建有甘薯产业基地,种植甘薯2万亩,建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甘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与河南省农科学院合作共建甘薯育繁推基地,建设有全国绿色红薯种植基地。“郸城红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天豫牌红薯淀粉及粉条系列产品,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带动2万多农户从事甘薯生产,辐射周边区域甘薯种植面积达30万亩。
一块红薯从最初的蒸着吃、煮着吃,经过科技力量的注入而变成了全粉红薯粉条、红薯面条、红薯粉丝、红薯轧糖,还有能像咖啡一样冲着喝的红薯粉、紫薯粉等等,热销世界各地。土里土气的红薯,经过全产业链利用“种-加-销-游-创”五度空间切入创新创业模式,真正变成了带领农民奔向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麦籽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瓷丁丁……”园区内,汲冢镇谢寨村的文化广场上一段豫剧《朝阳沟》唱出了农民感党恩、喜庆丰收的大好心情。
这个拥有2777人的村庄,就是因为地处园区核心地段,全村3314亩有2500亩是优质小麦育种基地。靠种地发了家的谢寨人陆续投资建设了足球场、文化广场、街头游园等,还在村里开办了服装厂、足球厂两家企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千万工程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村民万众一心、一心向党,从全面小康奔向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步履正铿锵。
创建河南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让一个又一个“谢寨村”从脱贫攻坚奔小康,再迈上乡村振兴的大道。
[责任编辑:孙婉秋]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