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道客户端
2021-04-09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金月全
“我是听着姥姥和母亲讲姥爷的故事长大的。”4月8日下午,在扶沟县举行的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暨第8期红色大讲堂上,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以《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忠诚》为题,讲述了吉鸿昌烈士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令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当天,吉鸿昌将军外孙女、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所属单位大校郑吉安分别从“吉鸿昌的童年”“好男儿当兵”“鸿昌学校”“开发宁夏”“做官不许发财”“《就义诗》分析”等方面系统讲述了吉鸿昌烈士抗日救国、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
“妈妈曾对我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姥爷总是把她抱到书桌上讲花木兰、甘地的故事,结尾总是‘我是中国人,不当亡国奴’,这份爱国情怀,她牢记了一辈子,这份爱国情怀,也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郑吉安饱含深情地说。
吉鸿昌将军,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是全党褒扬的革命先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4年,被列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895年,吉鸿昌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吕潭镇,1913年投笔从戎。
在日本侵华战争步步深入、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历史关头,他毅然组织建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毁家纾难、浴血奋战,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康保、宝昌、多伦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在天津秘密开展抗日斗争,直至英勇就义,谱写了一曲曲高亢的抗日壮歌。
“1930年,姥爷买下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的一幢三层英式小洋楼,第二年全家迁入。1933 年,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与日本侵略军夹击下失败,姥爷乔装辗转回到天津,把那里变为党组织的地下交通站,进行秘密革命活动。这里,也成为他生前最后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郑吉安说,这座楼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楼”,不仅因为它的外观为红砖墙,更因为这里鲜红的革命故事和红色精神。
除了“红楼”,吉鸿昌在天津的另一革命据点则是现在的和平区赤峰道58号——国民饭店。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这里负伤被捕。
1934年5月,吉鸿昌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被推选为该同盟的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惹恼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特务处决定秘密捕杀吉鸿昌,行动地点就定在国民饭店。11月9日,南京当局刺杀未遂,导致吉鸿昌肩膀受伤被送到医院,随后巡捕房以杀人嫌疑为由将其逮捕。不久,又以“通缉在案”为由,将其秘密引渡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关押在北平陆军监狱。11月24日,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判“立时枪决”,年仅39岁。殉难当天,他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用树枝当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不朽诗篇:“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行刑前,姥爷声色俱厉地对特务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特务本打算从背后开枪,姥爷再次大声喝道:‘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背后挨枪子!站到我的面前来!’”讲起这一幕,郑吉安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悲愤。
“后来,姥姥从姥爷的遗物中看到一张纸条,写着:不要厚殓。”郑吉安说,姥爷就是这样一个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人,这也是他们世代传承的家训。
郑吉安还着重讲诉了吉鸿昌让人烧制带有“作官即不许发财”字样的瓷碗,分发给全体官兵的故事。“这是太姥爷吉筠亭留给姥爷的遗训,也成为他一生践行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告诫着部下。”据了解,在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内馆藏的瓷碗是件仿制品,真品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吉鸿昌强烈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吉鸿昌将军的女儿吉瑞芝早早加入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宣讲团,几十年来,坚持为青少年讲述烈士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外孙女郑吉安也继承遗志,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郑吉安的女儿史如静,从小在严格的家风熏陶下成长,最后毅然选择了响应国家号召去甘肃定西支教,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英雄精神继续传承。郑吉安说:“妈妈告诉过我,姥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后人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竭忠尽智、无私奉献,我一定要将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扶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武卫东说,吉鸿昌烈士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挺身而出、毁家纾难、身先士卒的英雄事迹至今令人传诵;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英勇就义的悲壮场面至今令人感动。在全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扶沟将用好用活吉鸿昌这张本土红色文化名片,深入挖掘吉鸿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强大精神力量,激发干事热情,自觉担负使命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扶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②7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