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郸城:“两建三扶四评”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1-04-14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赵千里 徐松 通讯员 周申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儿子媳妇住高楼,老头老婆住地头”……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不堪贫困重负的人们不仅仅缺少物资上的帮扶,而且缺乏一种向上的精气神。

为此,郸城县创新“两建(建强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三扶(扶志、扶能、扶业)四评(评脱贫致富户、评孝老爱亲户、评诚信守法户、评清洁卫生户)”党建引领激励体系,全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赵素萍(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批示:“‘两建三扶四评’是农村工作的好办法,要坚持抓,注重典型引路,让好办法出好成效,造福老百姓。”

强化“两建”,夯实了基层基础

4月12日7时,周一,郸城县巴集乡段寨村党建综合文化广场上国歌雄壮,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党员参加完升国旗仪式,来到党史长廊、党史馆学党史、悟思想,随后到党群服务中心上班,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的繁忙工作中。

段寨村的党建综合文化广场是全县523个行政村(社区)落实“两建三扶四评”之“建强基层组织”的典型代表。

据郸城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先后整合资金1.1亿元,按照党建阵地“布局科学化、配置标准化、功能规范化”的原则,对全县所有村级活动场所进行重建或整体提升,同时建设了文化广场,制定“八有标准”,即有活动室桌椅、办公桌椅,有文件资料柜,有规范的制度版面,有黑板党旗,有旗杆国旗,有公开公示栏,有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脱贫攻坚办公室门牌及活动室等标牌,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布等远程教育设备且能正常使用。“党建+服务”使“红色引擎”在脱贫攻坚战中动力更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服务群众心贴心,为民做事实打实”,一行行大红标语在全县所有行政村村室精彩展现。

该县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吸引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者陆续回乡任职。

巴集乡程楼村党支部书记钱杰原来是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在家里开了一家诊所,在村里威望很高。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之后,他积极与在外打工的成功人士联系,引进了广惠农业和名扬帽业两家企业,带动村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发动党员群众筹资10多万元对村庄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并带领党员群众进行环境大整治,把村庄打造得干净整洁。

党建引领有力,农村发展迅猛。几年来,该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2.96亿元,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扫干浄、摆整齐、坑塘清”标准,全县1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垃圾中转站,并把保洁服务推向市场,组建了3687人的保洁队伍,全县美丽乡村之花遍地开放

突出“三扶”,构建了支撑体系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后,郸城县聚焦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大力实施“扶志、扶能、扶业”三扶活动,用“志智双扶”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激发贫困群众志气、提高贫困群众勇气。

扶志。该县在为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的基础上,选派县直单位党员干部组建工作队进驻非贫困村,实现全县488个行政村驻村全覆盖。通过成立乡贤会、村民议事会,制订《村规民约》,选树脱贫致富模范户开展巡回宣讲“创业史”“致富经”,“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激发了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破除了贫困群众“人穷志短”“等靠要”的思想。

扶能。该县坚持“远”“近”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实现由“他扶”到“自立”的转变。“近”是指抓培训,在田间地头、种植基地、养殖小区、企业车间,实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短期就业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了一项劳动技能,到就近的扶贫车间务工,50后、60后“巧媳妇”“巧婆婆”变成了制衣、制鞋、制伞、编织等手工业加工能手,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远”是指抓教育,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发放贫困补助,动员社会各界设立助学基金,开展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支持有意愿的贫困学生报读中等职业学校,坚决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业。该县牢固树立“两短两长”理念(短期靠扶持、长期靠产业,短期靠政策、长期靠发展),把发展产业作为最有效、可持续的脱贫方式,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引扶结合,打造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依托食品医药主导产业,该县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扶贫车间和特色扶贫种养基地,建立光伏扶贫运维中心和发电实时监控平台。全县产业扶持措施叠加度达326%。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推行“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五位一体农业合作贷款模式,让贫困群众创业有后劲。

注重“四评”,树立了文明乡风

郸城县出台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意见》,形成了“四评”工作机制,坚持行政村季度评、乡镇半年评、全县年终评。行政村评出“季度模范户”和“年度总冠军”,门前悬挂流动红旗,并将评选出的先进户向乡里推荐。各乡镇每半年对行政村推荐的各类模范户分类评选,评出“乡镇之星”,并披红戴花,大力表彰,让先进模范户在亲戚朋友面前感到骄傲、感到光荣。县里每年对各乡镇推荐的先进典型进行年度总评,大张旗鼓表彰奖励。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汲水乡小刘庄村“好媳妇”孙玉真“架子车拉婆婆”的故事。73岁的婆婆王超兰老太太常年有病,但她执意和老伴住在老宅。为了每天接公公婆婆吃饭,51岁的孙玉真就准备了架子车,从自己家到婆婆家300米,每天来回跑6趟。在“四评”活动中,被评为“好媳妇”的孙玉真坚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的新房,更是感动乡邻。

像孙玉真这样的好媳妇孝顺公婆的事迹不胜枚举。几年来,全县共召开评议表彰会议3982场次,先后评选出“孝老爱亲户”19520户、“脱贫致富户”18765户、“诚信守法户”17896户、“清洁卫生户”19392户,在每年召开的全县“十行百佳”表彰大会,先进典型受到隆重表彰,不断扩大各类模范农户先进事迹的影响力、带动力,弘扬了正能量,进一步提升了脱贫攻坚识别精准度、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实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系统化和具体化。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表示,“两建三扶四评”推进郸城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深深印证了这项党建引领激励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举措,是建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有效抓手,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培育乡风文明的切入点。

走进郸城,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全县农村基层党支部的示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发生深刻变化,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支部强起来、产业兴起来、村民富起来、村庄美起来、村风好起来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上,137万郸城人民正携手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进发。②10

[责任编辑:赵文琪]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