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周口日报《红色记忆》采访组走进郸城宁平镇竹园行政村刘晓初:头可断 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21-04-19

刘仰生夫妇展示父亲刘晓初的烈士证明书

□记者 王锦春 张志新 李昂 文/图

他不满15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郸城县早期秘密党员之一。他不满25岁,就不幸被捕,视死如归,坚守党的秘密,最终被敌人挑断双脚脚筋,剁去十指,残忍杀害。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革命烈士周文雍的《绝笔诗》正是刘晓初烈士的真实写照。1952年,郸城县人民政府追认刘晓初为革命烈士,其英雄事迹被载入《郸城县志》。

谷雨前的大地,草木葱茏,生机勃勃。4月15日,周口日报《红色记忆》采访组一行走进郸城宁平镇竹园行政村采访刘晓初唯一的73岁儿子刘仰生,从他口中再现其父短暂如流星且悲壮如泣歌的一生。

1924年,刘晓初出生于鹿邑宁平城(现为郸城宁平镇)三刘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入宁平小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热潮席卷全国。刘晓初在进步师生的影响下,幼年即投身于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12月,共产党员李子木以民运指导员的身份在宁平小学借房举办抗日干部训练班,刘晓初积极报名参加。由于刘晓初表现十分突出,经李子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不满15岁,成为当地早期秘密党员之一。

1939年初,刘晓初在鹿邑县城作宣传工作。5月,由于形势恶化,中共党组织暂时撤离,刘晓初被留在当地坚持工作。1942年至1944年,刘晓初先后考入设在太和县的鲁苏豫皖边区战时中学师范部求学。1944年秋,刘晓初回宁平小学任教。其间,他身在课堂,心忧天下,经常在师生中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和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成为团结革命青年的中坚力量。

1946年底,豫东纵队所属部队在豫东一带开展工作,刘晓初被任命为该部交际部联络员,他的家作为联络点,后来刘晓初改任豫东纵队情报处三刘庄情报站站长兼情报员,他的家作为情报联络站。其间,他还动员母亲、妻子和年幼的弟弟冒着生命危险为党组织传递重要情报。

1947年,刘晓初被鹿邑县长张笑南任命为宁平小学校长,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暗中当情报员,积极为党工作,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投身革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只是这一天来得太早。1947年冬天,军区主力部队转移后,地方反动地主武装乘机反扑,革命形势血雨腥风。1948年1月11日,刘晓初与妻子内兄等乔装改扮,准备到亲戚家暂避,走到宁平城东南十多里五岔路集,被国民党联防头子抓住。刘晓初被捕后,敌人软硬兼施,妄图从刘晓初口中套出共产党的秘密。刘晓初横眉冷对,拒绝透露党的任何信息。敌人恼羞成怒,先挑断刘晓初双脚脚筋,又剁去他的十个手指,将他打得皮开肉绽,并于1948年1月12日将其杀害。

刘晓初牺牲时,留下一个已怀身孕的妻子。半年后,其儿子刘仰生出生。今年73岁且身体硬朗的刘仰生回想起从小没有父亲的日子,以及与母亲颠沛流离,躲避敌人报复的不幸经历时,顿时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青青麦田,幽幽花香。随后,刘仰生陪着记者一起拜谒了他父亲刘晓初的坟墓。

刘仰生站在父亲的坟墓前哽咽地说,在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于斗争下,新中国已经建立,现在的人民群众正在党的领导下向着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迈进,一切都不负他初心,并如他所愿。

接下来,周口报业传媒集团将通过多平台发布文字报道、专题视频等,讲述烈士刘哓初的革命事迹,敬请关注。②5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