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刘:缔造项城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转载链接 点击跳转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杨光林
【核心提示:项城市南顿镇水牛刘村是一个红色村庄。1939年6月,项城历史上最早的共产党支部——水牛刘党支部秘密诞生,这对于项城革命来说无疑是霹雳惊雷第一声。从此,水牛刘党支部开始为党组织筹集粮饷、传递情报、救治伤员、转移干部,留下了地下斗争的红色故事,奏响了动人心魄的革命乐章。】
3月30日,在通往水牛刘村的路两边,油菜花热烈开放满眼金黄,花香沁人心脾,蜜蜂忙碌其间。除了生态美景,不时会看到路边墙上刷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红色标语,一路景色宜人,一派红色氛围。
当日,周口报业传媒集团《红色记忆》采访组随项城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到水牛刘村采访。采访组参观红色党支部纪念馆,采访革命后人,体悟革命前辈追求真理的执着……
项城最早党员 点亮信仰之光
轻轻推开红色党支部纪念馆大门,凝望着里面各个时期的文史资料、革命文物,真切感受到了革命者初心不变的宝贵品质。
回望历史方知来路艰辛,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刘永富为我们讲述水牛刘村当年的斗争岁月。提及辛酸处,他老泪纵横。
水牛刘党支部成立初期重要成员刘振乐、刘振同、刘振海(韩波)三人是亲兄弟,后人称为水牛刘村“革命三兄弟”。刘永富是刘振同的小儿子。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挑起事端,中国开始了同仇敌忾的全面抗战。国民党腐败无能,华北战场不断溃败,中原腹地河南成为抗战最前线。1938年6月至9月,日寇铁蹄先后踏入鹿邑、太康、淮阳,项城随时有沦陷的危险。
战争形势严峻,中共豫东特委为培养抗日骨干,通过统战关系在周口办起了“抗战建国训练班”,各县均派进步青年参加。怀着满腔报国之志,项城南顿青年司峻(司清敏)参加了训练班。
司峻,1915年生,项城南顿司老街人。他一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1932年进入省立三中(校址淮阳)学习。司峻参加“抗战建国训练班”期间,经地下党员贾达夫(贾兼善)、张先舟介绍加入共产党。司峻是项城爱国青年的杰出代表,也是项城党史上有籍可查最早的共产党员。
信仰之光一旦被点燃,就不会因敌人干扰而熄灭。训练班后因涉嫌“赤化”被国民党电令解散,司峻受党组织委派到中共沈丘县委负责纸店一带党的工作。因为抗战时期项城没有建立县委组织,而是在沈丘县委领导下活动,所以司峻领导成立的纸店党支部,分管范围包括项城南顿一带。
水牛刘党支部成立的过程,刘永富很熟悉,他说:“1939年初,司峻发展俺叔刘振海入党,之后又发展滕崇文、刘芳洲入党。6月,因形势变化,沈丘县委调司峻回家乡南顿开展工作。南顿地处国民党力量薄弱地带,司峻对这里很熟悉,有利于开展活动。回到家乡后,他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工作,发展党员,宣传抗日救国道理……”
南顿党支部其实就是水牛刘党支部。据项城党史记载,南顿党支部初设于南顿光武庙、南顿初级小学,后设在位于南顿的项城第三小学,不久转移到了水牛刘村。南顿党支部改称水牛刘党支部,是项城党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共党支部。党支部成立之初,司峻任党支部书记,刘振海任组织委员,滕崇文任宣传委员。
司峻,是在项城大地点燃革命火种的人,革命的烈火自此越燃越旺。水牛刘党支部在司峻以及之后几任党支部书记刘振海、刘芳洲的带领下,开始了艰苦的地下斗争历程。
水牛刘党支部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自党支部诞生之日起,项城大地有了共产党坚强的组织领导,开始了改天换地的新征程。
纪念馆里保存有司峻的党费证、任命书、往来书信、回忆录等各种遗物,生动再现了他革命的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司峻曾任河南省科协副主席,1983年离休后,他以老干部、老党员的模范作用,仍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7月,他和几位离退休老同志撰写了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多难兴邦》,文章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司峻用亲身经历,证明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深刻道理。省委领导同志阅后批语:“老同志热爱祖国,关心国事,令人敬重。所写材料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特别强调多难兴邦,值得深思。”
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奋斗近70个春秋,2006年8月,司峻走完了光辉的人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奋斗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地下红色堡垒 掩护革命斗争
1939年,抗战进入关键时期,国民党却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后,敌人又制造了“竹沟惨案” “皖南事变”等,破坏抗战。项城邻近县许多党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惨遭毒手。当时项城党组织稳定,党支部成员很团结,特别是水牛刘村比较安全。为避免被敌人“吃掉”,受上级党组织指示,项城周边一些党的领导骨干先后转移到项城隐蔽起来坚持斗争。
就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西华县委书记李彬来到水牛刘村。
西华,是中共豫东特委、西华县委所在地,也是国民党重点打击的地方。国民党发起反共高潮后,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形势危急。1940年,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西华县委书记李彬和妻子赵华转移到水牛刘村,住在刘振海家。
李彬在水牛刘村除领导西华党组织外,还被委派为豫皖边区党的特派员,负责周边县市地下党的活动。因此,水牛刘党支部是上级联系其他党支部的联络点,也是党的特派员活动的阵地。当时,李彬以“拉架子车,贩盐跑生意”名义作掩护,常常往返于周口和界首之间。李彬在水牛刘村工作4年多,后调至解放区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长,成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
在形势险恶的岁月,水牛刘党支部千方百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一个时期,水牛刘党组织成为鄂豫皖边区党委和河南省委,新四军四师、五师的情报联络站。
“在水牛刘村,李彬被安排在我叔刘振海家住了4年。俺叔调入新四军部队后,李彬又在俺家住了一段时间。”刘永富说,“我兄弟姊妹7个,我是最小的。俺哥小时候经常帮地下党望风放哨、传递情报、收集信息,是地道的红小鬼……”
司峻回忆录中说:“我党转移到项城的同志中,有西华县委负责人李彬(西华县委书记,后为特派员)、赵华(西华县委秘书)、安徽全省唯一的女乡长临泉县的韦秀芬、沈丘县委组织部长李致远、槐店区委书记丁碧岩等人。这些同志的到来,有利于项城境内党的工作,他们还继续坚持领导原来县的地下工作。”
说起水牛刘村的红色历史,刘永富自豪感溢于言表,他说:“这些转移到俺村的人中,有山东人、豫南人、豫东人,口音显然各不相同,掩护同志工作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身上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党组织活动,甚至影响上级领导机关安全。党支部通过各种关系为转移来的同志安排了各种职业作掩护……”
有一年大雨后,刘永富家的房子受到浸泡,一面墙壁倒塌了。年幼的刘永富不理解的是,距塌墙很近处,还有一面墙支撑着房顶。长大后,母亲告诉他,那时房子里特意建有夹墙,成为地下党员藏身的地方。
当时的职业革命者多是外地人。李彬是山东高密人,许天民是豫西人,政治交通员是豫南人。他们在这里,天长日久,使人生疑的情况多了,便引起特务的注意。
当时有特务向驻扎这一带的国民党头目汤恩伯汇报,说南顿水牛刘村有外地人频繁活动。汤恩伯立刻要求专门对付共产党的特务,共同到水牛刘村入户调查,不可漏过一个疑点。
国民党特务要对水牛刘村进行所谓户口调查,这对地下党组织来说威胁极大。是有人走漏了消息还是国民党特务看出了破绽?党支部成员一时紧张起来。大家分析认为,敌人不了解内部情况,虚张声势而已。在李彬和赵华指导下,水牛刘党支部作了周密部署,发动全体党员与进步群众挨家挨户宣传教育,国民党调查时就说这些外地人都是来做生意的“亲戚”,否则村里就会多出壮丁。结果国民党特务过来时,都有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陪同,“前呼后拥”。经过几天斗争,敌人什么也没查出来,虚惊一场。
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30万兵力,包围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决定中原突围。突围人员除指战员外,还有一批地方干部,都需要安全转移。为此,我军北上前指派人员到各地调查情况,确定转移路线。来项城了解情况的同志,得到水牛刘党支部的大力配合。党支部派刘芳洲、滕崇文等人兵分三路,对当地国民党的驻军、河流船舶等调查汇总,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重要而又机密的任务。后来突围时,其中有500多人路过项城,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急需休整、补充路费,到南顿后,分别隐藏在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家里。这批人员经过短暂休整,都顺利过境……
一次次险中取胜,考验了地下党组织,也考验了村里群众,更看到了党群鱼水情深的真挚感情。老同志在回忆中无不感慨:地下党员和群众结成互敬互爱、亲密无间的“亲戚”,关键时刻,群众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党的干部。
潜伏敌人内部 书写战斗传奇
水牛刘党支部秘密成立后,一直承担起地下堡垒的使命。由于受党的地下组织这一特定身份、国民党统治区这一特定环境限制,党支部成员默默奉献、忍辱负重。特别是项城周边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党员干部转移到水牛刘村后,党支部除掩护同志,还要和敌人“面对面”较量。
司峻公开的身份是南顿第三小学教师。后根据形势需要,经党组织批准,从1945年至1947年,司峻先后担任国民党南顿乡副乡长、项城参议员和国民党项城党部宣传干事等。
《中共周口市党史资料选》有一篇司峻的回忆录,记载了地下党员利用国民党内部一些漏洞,瘫痪敌人部分工作的内容。1946年至1947年间,敌人为配合军事进攻,印刷的宣传文件、电报、书籍、报纸比以往增多。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就采取能积压就积压、能拖延就拖延的方法应付敌人,削弱了敌人的宣传力量。而敌人的内部资料却掌握在我方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国民党埋藏的档案也给扒了出来。
通过斗争,水牛刘党支部认识到,要想保护群众的利益,手里必须掌握一部分政权,通过合法权力打击敌人。党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并请示上级批准,党员刘振海夺得国民党水牛刘的保政权,取得第六保保长职务。他利用合法地位,领导群众抗丁抗税,和敌人周旋,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刘振海调到新四军部队后,党员刘芳洲出面争夺第六保保长席位获得成功。手中有了权力,行动方便多了。地下党员被保公所的人带到保公所询问、盘查,刘芳洲听说后马上过去,打个招呼说是熟人或者亲戚……敌人很快放人。
党的特派员、西华县委书记李彬回忆录中描述了水牛刘党支部最初的发展定位,“由于革命处于暂时的低潮时期,根据上级党委要求,水牛刘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保存组织,长期隐蔽,慎重发展,掩护同志。后来又根据形势提出,利用国民党合法权力,打入敌人的要害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彬在回忆录中说,“我能在水牛刘4年之久,并且经常外出活动,主要在于国民党当地地方政权的公章始终为我们掌握。我每次外出,都带着很多盖有公章的空白条,利于活动……”
潜伏成功,是以“牺牲”为代价。干革命就要舍小家为大家。水牛刘“革命三兄弟”的故事令人敬仰。刘永富含着眼泪说:“我父亲刘振同经常往解放区送情报,一出去就是十几天,路上还要接受敌人的各种盘问,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我爷爷去世时,他也没能回来尽孝……父亲经常教育我,共产党像种子,人民像土地。有了土地,共产党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为什么人民对共产党那么热爱,因为共产党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从小深受红色文化熏陶,刘氏后人如今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再现前辈奋勇争先、奋不顾身的革命情怀,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水牛刘“革命三兄弟”中的老大刘振乐身上,同样有很多惊险传奇。1948年,项城党组织为贯彻“清匪反霸”方针,先后成立“项城武工队”“项城情报站”,组织上调刘振乐当情报员,活动地点在淮阳、项城等地。一次送重要情报时,刘振乐在一个小茶馆喝水时引起国民党特务注意。他见事不妙,走到另一个拐弯处迅速穿上大衫、戴上礼帽,大摇大摆扬长而去,摆脱了敌人盯梢,最终把情报安全送到目的地。上世纪60年代,刘振乐这顶礼帽还被河南省博物馆收藏,注明“项城地下党秘密情报工作人员的礼帽”,上面还有“刘振乐”的名字。这是对他地下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
1941年后,为扩大党的组织,壮大我党力量,以水牛刘村为中心的革命火种陆续扩大辐射到周围,如司老街、滕营、姜庄、冷洼等六七个村庄,先后发展了多名地下党员。这些党员都能严格遵守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直到全国解放。局外人根本不知道水牛刘村曾有中共地下党支部和地下秘密交通联络站。两组织内部成员从未有人被捕过,也始终没有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没有一个人暴露身份。转移到这里的同志不少是外地人,他们在水牛刘村几年间能够安全,离不开群众的掩护、保护、拥护。
一些老同志回忆说,水牛刘村“坚不可破”,成为当年残酷斗争中的一个奇迹。水牛刘党支部真是一个红色堡垒。
如今,纪念馆里的革命文物和资料,全面展示、介绍了当年隐蔽战线上惊心动魄的故事,回顾了早期党支部成员为了党的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的峥嵘岁月。在这个小小纪念馆里,参观的人除了感受到浓浓的地下斗争气氛,就是满满的敬仰之情。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水牛刘党支部不愧于红色堡垒这个光荣称号!
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水牛刘党支部最初创立者离开我们而去,但他们所希望看到的美好社会真实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斗转星移,水牛刘村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处处景色宜人、户户安居乐业。
刘永富领着记者参观了纪念馆里古色古香、带顶的大床以及几张椅子。他激动地说:“建国前,我家穷得一无所有,种的都是人家的地。我兄弟姊妹多,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大的穿了小的接着穿。建国后,我家分了17亩地、一头牛、一张老式带顶大床和几张椅子。现在,我把大床和椅子捐出来,目的就是让后人忆苦思甜。只有跟着共产党,生活才有盼头。现在,群众日子越来越美好,没有理由不感恩共产党……”肺腑之言,令人感慨。
刘振乐的女儿刘秀萍、刘秀荣2006年在怀念父亲刘振乐的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告白:“1966年,父亲离开了我们。他走后,家里没了劳动力干活,困难时党和政府伸出温暖之手,使我们生活有了着落。党培养我们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当了国家干部,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们为党工作,热爱党!我们是党的女儿,对党特别亲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我们与党有着特殊的感情……”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现在的水牛刘党支部继承了前辈光荣传统,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解决村民办事难问题,水牛刘村设立了便民服务站,为村民提供代办服务。为解决出行难问题,村里修建加宽了5000多米道路,安装300多盏路灯,种植绿化树木6000多棵……村里基本实现水清、路平、灯明、屋新、环境美、干群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村委会正对面就是产业扶贫车间,这是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群众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回想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南顿镇党委委员马瑞丽接受采访时说:“建国前,水牛刘党支部以其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南顿这块沃土播撒革命火种,开辟出项城境内第一块红色区域,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顿镇为‘革命老区’。这既是对开辟这块红色区域革命者的告慰,也是对全体南顿人民的褒奖。”②5
【采访札记】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水牛刘党支部的同志积极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掩护保护了一大批党的同志,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党支部最初的创立者,就是党的初心记录者、传播者和坚守者,他们的故事为我们带来一堂又一堂特殊的党史课。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复兴梦想。作为后来人,应该感恩先辈,传承红色基因,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利益为重,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更加壮丽的篇章。
图一 :司峻,建立了项城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图二:水牛刘村光荣历史永远铭记
图三:刘永富动情讲述红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