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讲述“百个红色故事” 鹿邑人记住了这个不是共产党员的“抗日”县长魏凤楼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周西华
不读不知道,一读还真的吓一跳。民国自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到1949年蒋介石溃逃台湾,民国政权在大陆存在了38年时间。可就是这短短的38年时间里,鹿邑县竟有42位县长。
平均算来,每个县长只在任上干了九个来月的时间。而42位县长中又有三位任期比较长,分别是第二任王光第,5年;第十一任胡宗鲁,3年:第三十一任濮耀东,4年。这三任加在一起就是12年。也就是说,其他39位的任职时间加在一起只剩下了26年,平均起来才只有六个月。更有甚者,第二十五任宋庆鼎的任期只有两个月,第十四任王宝树只当了一个月,第四十一任陈涛只当了一天。
虽然今天的鹿邑人已很少能记得那38年间的47位县长的真名姓了。但有一位不是共产党员却积极抗日、支援新四军还恤民的好县长——魏凤楼。
魏凤楼资料图
魏凤楼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他抗日。发生在鹿邑的第一场对小鬼子的战斗就是魏的保安团打的。二是他对共产党新四军很友好。他卖老君台、卖付桥、卖城墙,卖城门楼给鹿邑的士绅大户,所得的钱款都用来支援新四军,给新四军做棉袄棉裤。后来当上共和国上将的张爱萍晚年曾说,彭雪枫的军服就是魏凤楼支援的。三是他恤民。他当鹿邑县长那年春节,3000多要饭的难民围聚在县城,魏忧心如焚,腊月23小年那天,他请鹿邑大乡绅地主吃饭,向他们化缘。名曰吃饭,实际上请吃的是红薯和窝窝头。他把向这些大户们化缘得来的一万多银元,按每人两元分给那些要饭的穷人们。魏在鹿邑当县长的时间也短,只有短短的8个多月,可那些受过他帮助的鹿邑人和他们的后人已将他的恩德记住并宣传了80多年。
鹿邑人还记住了一个县长王光第,他因为在老子故里太清宫留下了写有“老子诞生处”的石碑而被今天的鹿邑人所记住。这个人在民国鹿邑史上是第二任,也是任期最长的县长,他当了整整5年。他刚来鹿邑时口碑还不错,到后来不行了,光贪污受贿,老百姓怨声载道。王光第当了五年县长,落下了一个很坏的名声,但后来的鹿邑人却记住了他。记住了他并不是因为他贪污,也不是因为他当县长的时间长, 而是因为他在老子生地留下的那通碑刻,从而得以青史留名。
其他的那些县长是《县志》不记,百姓不传,自己又不写,七十多年过去,竟都至湮灭无闻了。
王光第在太清宫太极殿前题立的“老子诞生处”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