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鹿邑籍革命烈士李少堂与两块银元背后的故事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吴梦达 李小伟
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的展柜上,有两块不起眼的银元,它们的主人叫李少堂。在写满英雄名字的英烈墙上,这个和银元一样不起眼的名字背后,却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李少堂(1901-1931),河南鹿邑人,1925年流落到连云港新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任中共东海中心县委军事委员,参与领导1930年8月大村暴动失利后,率队伍转战赣榆,1931年夏战死于青口。
1928年,李少堂入党后深入国民党盐防营,以修理工身份作掩护,负责情报和策反工作。为了革命,他把家里变成了地下联络点。在盐防营当差的军饷每月七块大洋,他两块交党费,五块购买枪支弹药,筹措军需物资时,还卖掉了家里唯一的土地。
1930年7月中旬,徐海蚌特委改为徐海蚌总行动委员会,所属各县委均改为行委。随后,东海行委根据总行委的指示,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花果山大村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暴动。身为东海县委军事委员的李少堂,利用在盐防营当杂役的身份,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从盐防营弄到长短枪30余支、子弹300余发。
1930年8月8日晚,东海县行动委员会率领500多名武装人员汇集鸡鸣山顶,随后向山霸仇东山大院发起进攻。经过10余天艰苦奋战,暴动武装缴获当地民团枪械30余支,并联合了南城、大伊山农民,形成了近千人的队伍。国民党灌云县党部和县政府急派要员赴徐州,向国民党第26师告急。第26师遂派出1个团前来,对暴动队伍开展追剿,农民军虽经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伤亡惨重,终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大村暴动失败后,李少堂暴露了地下党员的身份。随后,他立即决定带领部队撤离。离家一个多月未归的李少堂,撤离前连夜赶到家。他轻轻推开门,熟睡的妻子立马惊醒,发现是丈夫,松了一口气。可定睛一看,眼前的丈夫衣衫褴褛、浑身是伤,她看得眼泪止不住地流。李少堂安慰妻子:“唉,我这不是好好的嘛。你眼睛本来就不好,别哭了,别哭了。噢,对,这两块银元是我这个月的党费,你务必替我转交给组织部长杨光銮同志。”说完,李少堂转身就要走,妻子连忙拉住他说:“等等!我给你下碗面吃,你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啊!”李少堂看着妻子翻出家里仅剩不到半袋的面粉开始忙活,想到自己为了革命苦了妻儿,没忍住落了泪。
当妻子端着热腾腾的面条回来时,李少堂已经走了。只见熟睡的孩子枕边放了把木头做的手枪,下面还压了张字条写着:“保护妈妈。”这一走,又不知道李少堂何时才能回来,妻子拿着两块银元环顾着空空的家犯了难:“藏在哪儿呢?放在枕头下,太不安全。缝在被子里,也不行。”她正低头犯难,突然注意到了墙角的破洞。她连忙和泥将银元糊在了墙缝里,静待时机替丈夫上交组织。
李少堂带领队伍转战赣榆时被叛徒告密,十几位地下党员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他们残忍地砍下李少堂等人的头颅,抛尸荒野。还派人到李少堂的家里大肆搜刮,家里所有像样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连一床被子都没剩下,好在藏在墙缝里的两块银元逃过一劫。妻子托人四处寻找李少堂的遗体,可正值酷暑,一个星期后找到遗体时,堆在一起的烈士遗体都已经腐化不堪,甚至无法辨认身份。此时李少堂妻子正身怀六甲,谁也不敢让他看到遗体的惨状,便将李少堂的遗物放在棺材内匆匆下葬。
李少堂牺牲后,妻子伤心欲绝,可尽管内心承受着巨大悲痛,他一刻也不敢忘了丈夫的叮嘱:一定要将银元上交组织!这是丈夫最后一笔党费,也是他最后一个心愿。妻子带着孩子徒步到上海寻找杨光銮,可就在李少堂牺牲后不久,由于叛徒出卖,杨光銮已经牺牲。因为李少堂地下党员的特殊身份,上交银元之路异常艰难,可尽管一时间无法上交,无论生活多么拮据,李少堂妻子始终保存着这两枚银元。
新中国成立后,李少堂的孙子才联系上了李少堂曾经的革命战友惠浴宇同志。时任江苏省省长的惠浴宇同志得知消息后,亲写证明递交党中央,这才证实了李少堂的身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少堂成为江苏省第一位被追授的革命烈士。1981年,李少堂烈士之孙李宝林代表自己的祖父,将这两枚银元郑重地交于中共连云港市委,完成了李少堂生前的遗愿,他的最后一笔党费也终于得以上交给组织。
“我虽然没见过我爷爷,但是爷爷的事迹和奶奶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全家人。”李宝林看着爷爷的照片说道。
一个人影响一家人,一家人影响更多人,这就是红色文化的力量。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