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家纾难支持抗战的爱国人士——安云中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刘彦章 刘昂 通讯员 彭世繁
战火无情,军民如亲。在艰难的抗战历程中,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用血与泪谱写了一曲曲壮烈战歌。西华县作为豫东地区一个隐蔽的革命根据地,同样布满了这样的历史印迹。
图为1957年安云中(右二)与妻子、大儿子合影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记者为调查了解当年西华县群众与抗战部队军民鱼水情的故事,近日在西华走访了十几位8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爱国人士安云中为支持部队抗战,毁家纾难的事迹令人深感敬佩,其爱国爱党、敢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值得学习赞扬。
为凑军饷兄弟反目
西华县城北关86岁的老居民肖保金,向记者讲述了为凑军饷,安云中被三弟拔刀刺中的故事。肖保金说,听父母讲,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家与安云中家相邻,安家有30多口人,土地百亩,深宅大院3处,楼房两所,其他房屋60余间,还经营酒馆、饭店、油坊、卷烟房、浴池、煤行等10多种生意。当时安家三兄弟都是30多岁,年富力强,老大安翠府,时任西华县联保主任,颇有威望;老二安云中,爱国情深,曾与王其梅、魏凤楼、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等人义结金兰,多次冒险为他们提供情报、会场、食物等,3次卖掉生意为他们买枪,还多次到东夏袁家、西夏朱家等大财主家动员为抗战部队捐献粮款;老三安云喜勤劳持家。
1938年10月,彭雪枫、肖望东、吴芝圃三支部队在西华杜岗会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在部队离别东征之际,西华县群众为部队送去了粮食3万多斤,大洋2万多块,还有棉衣、鞋袜等等。在此之前,时任西华县县长的楚博把凑集军饷的任务交给了县联保主任安翠府。安翠府与安云中商量,县城捐钱由他自己负责,家中捐款由老二安云中负责,力争家中捐钱2000块大洋。随后,安云中找来家人和10多个生意负责人协商,本着打紧开支,尽可能多捐钱的目的,很快凑够了2000块大洋。但是,安云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三安云喜坚决不同意捐钱,他要求分家,把自己的财产留下来。两兄弟反复协商无果,安云喜情绪激动拔出匕首,向安云中的屁股上刺了一刀。无奈,安家三兄弟分了家,财产每人一份。
安云中并没有因家庭变故减弱为部队捐款的决心。当时,安云中与哥哥安翠府拿出了分家财产,仍凑不够2000块大洋,他便带伤四处奔走联络,最后卖掉了酒馆、木料行,才凑够了2000块大洋,捐献给了杜岗会师部队。
支持抗战在所不惜
走访中,多位老人回忆,安云中不仅帮助杜岗会师部队,而且对活动在西华县境内的共产党员、人民子弟兵也关怀备至。当时,安云中拍着胸脯说:“只要我有饭吃,就敢保证子弟兵有枪用、有饭吃。”他一诺千金,说到做到。
1932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派沈东平来西华,恢复发展党组织,开辟革命根据地。沈东平深入西华县艾岗乡“三岗”(都城岗、陵头岗、苗里岗三个村庄)发展党员,建立农民武装。当时物资严重缺乏,特别是枪支弹药。艾岗乡安庄村(现新桥村)爱国人士武永光与安云中是亲戚关系,武永光把他邀请到家中,让其利用人脉关系找些枪支支持“三岗”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安云中毫不推辞,向武永光保证,尽最大努力去办。安云中利用全家社会关系,四处打听枪支消息,并亲自带人到处购买。同时,他让妻弟史强文利用在国民党队伍当差的便利偷运枪支。很快,安云中凑集28支枪后,直接找到武永光,一起给了沈东平。
193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提出“组织领导群众,发动游击战争,组织游击队,建立游击区”的战略决策。河南省委、豫东特委也作出了“豫东沦陷后,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在县长楚博领导,沈东平帮助指导下,西华县迅速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到年底,西华县的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千余人。由于发展迅速,枪支弹药出现了缺乏,楚博就指示安翠府、安云中兄弟,要千方百计购买枪支弹药,以适应武装力量发展的需要。经兄弟二人多方打听,得知杞县一伙地方势力有枪,安云中立即带领5个伙计前去购买了120支枪、600发子弹,交给了楚博。
在抗日自卫军几次对敌作战后,人力物力消耗严重,物资更加匮缺。楚博就动员当地大户,出钱出力,为抗日自卫军筹备军饷。全县群众积极响应,纷纷捐粮捐钱,唯有曹河村的曹本成(地有千亩,是全县有名的富豪)不愿捐。楚博无奈,就把曹本成关进监狱让其反省。因为安云中与曹本成关系好,楚博便派安云中到监狱做思想工作,最后曹本成同意为抗日自卫军捐粮捐钱。为了给曹本成压力,安云中便替曹本成坐监,让其回家凑粮款,保证为抗战出钱出粮。就这样曹本成回家3天,凑粮千斤、凑钱100块大洋,交给了抗日自卫军,安云中才返回家中。
安云中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有一颗爱党、爱国的赤子之心,同千千万万史上无名、口中有碑的无名英雄一样,在中华大地熔铸成一座座高耸的丰碑。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