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新人变“超人”?警惕“能者多劳”陷阱

来源:红网

作者:

2021-05-21

文/孔德淇

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什么事都丢给年轻人”,导致部分年轻干部被迫“啥都会”“啥都做”,存在基层新人成“超人”现象。报道刊发后,引起不少网友强烈共鸣。(5月19日 中国经济网)

年轻人接触新工作、新岗位,确实要多多历练,尤其对于刚刚踏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更需要经历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的栉风沐雨、奔波劳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啥活都能干”“啥事都得担”。如今,一些基层单位认为“年轻干部有三头六臂,有金刚不坏之身”,以“历练新人”为名过度加压,正消磨着年轻人工作的积极性。

如今,很多年轻人的疲惫感,并非仅因“人少活多”,更多源于工作意义感、获得感的缺失。首先,长期的高强度劳动,让“能者多劳”变成“能者过劳”,产生诸多危害,很多新人处于“白加黑”“996”“007”的状态。久而久之,不仅挑战身体耐受度,更挤占个人生活时间,使他们很难在工作、家庭和日常社交之间做出平衡,造成社会疏离甚至自我疏离。

其次,单位工作总是向年轻人“摊派”任务,做多了不算苦劳,做好了不算功劳,收益往往也不成正比,由此带来强烈的不公平感、被剥削感。再次,整材料、忙会议、搞接待等机械重复的基层工作,让对新岗位充满憧憬的年轻人产生消极心态、止步不前,不仅能力得不到提高,还加重了内心的失落和焦虑。

“新人万事全包,做多错多被背锅”暴露出当前激励制度不恰当、容错机制出了问题。“能者多劳”的前提应是确保工作投入与回报相匹配,并赋予其一定的容错空间。我们要警惕“能者多劳”的积极一面,对组织中“慵者逍遥”的掩盖,以及对绩效管理的不科学和滞后性的遮蔽。

对于新人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历练和成长,还有言语上的关怀和实质性的奖励。用人单位要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同时也要切实关心“能者”身心健康和职业成长,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核结果在人事任用中的运用。既提供舞台和锻炼机会,也容许歇歇脚、喘喘气,既给“压担子”又给“递梯子”,才是对年轻人才最大的激励和呵护。

[责任编辑:赵文琪]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