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别让教育资源不均,成为下一个流量“撕点”

来源:红网

作者:

2021-05-21

10:00击剑课、18:00看戏剧社表演、语文课是用线装本手抄论语、午休有专门的午休室……随着#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登上热搜,一场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的争论再次爆发,有人艳羡,有人愤懑,有人高呼“世界的参差”,有人辩解“我们也很努力”……

然而,若是从最炙热的舆论场中抽身,不难发现此事的蹊跷之处:首先,这条视频并非标题所说的北大附中学生的日常,而是已经毕业的校友在校园开放日回到母校拍下的非纪实短视频,将一些高中生活中特别或有趣的片段剪辑到一起,自然是套上了滤镜的、理想化的现实;其次,这条视频最初发布在抖音平台,但却被转载到微博并很快冲上热搜并引起骂战,那么就不禁让人发问: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将这条视频推上热搜,并带上真实学生生活的标签?北大附中必然不会如此为之,视频创作者本人也根本没必要在没有发布视频的平台追求流量。那么,这场骂战的背后,究竟谁是既得利益者呢?令人不寒而栗。

答案或许一时还难以浮出水面,但作为贡献流量的普罗大众,却必须要警惕这双对热点和舆论进行操纵的“无形的手”。其实这条视频背后的舆论结构不难透视:同去年B站的《后浪》宣言一样,这条视频通过高密度的符号堆叠,塑造甚至诱导出人们对 “大城市”“精英”“中产”的想象,营造出一个脱离实际的“躺赢的精英阶层”,其中经过剪辑与美化过后的内容,将所谓的精英生活摊开在公众面前,从而激起了人们的比较、愤怒、站队甚至是党同伐异。如果说当年的后浪只是一场营销意外,那么今天的北大附中上热搜则绝非无辜,甚至有抄“后浪”作业、制造假想敌,从而收割大批流量的嫌疑。

回想上一个流量“撕点”,正是创造了杨笠等一众“斗士形象”的性别对立问题。从“蝈蝻”到“普信男”,从“女权”到“女拳”,总有人通过挑起性别对立来拉拢一批粉丝、收割一波流量,屡试不爽。然而在性别问题不断发酵的过程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形象都被妖魔化:平权运动沦为“拳师打拳”,理性发言却要被迫站队。无论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是否真如此尖锐,这些互联网上无脑的党同伐异,无疑消解了一些理智者的努力。而真正吃着性别对立红利的,无疑是那些打着性别关怀议题收割消费者的商家、高举性别大旗包揽流量的平台和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部分自媒体营销号。在舆论意义上,性别对立正是流量时代的情绪爆点。

回到北大附中的热搜事件。诚然,这条热搜的背后是“人上人”和“小镇做题家”之间的割裂,是确然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是由社会发展速率、资源分配与代际资本传递等多方共同形塑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如同千百年男女角色分工所形塑的性别结构矛盾。和那些已被无数数据和个体体验证实的性别不平等事实一样,这种地域间、个体间生命体验的巨大差距,及其背后割裂的世界同样值得被看见、被关注、被讨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在性别舞台上已经上演过一次的党同伐异、对立冲突的戏码再次重现,让地域对立、教育资源对立甚至阶级对立成为下一个流量“撕点”,让芸芸众生在非理性的愤怒中被当成下一茬待割的韭菜。

文/吴雨萱(北京大学)

[责任编辑:赵文琪]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