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讲述“百个红色故事”:彭雪枫将军的“三宝”之拂晓剧团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李小伟整理
拂晓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抗日前线、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绽放的一朵文艺鲜花,而精心培养这朵鲜花的园丁,就是当时新四军第四师的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后来,拂晓剧团与骑兵团、《拂晓报》被人们称为彭雪枫的“三件宝”。
彭雪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著名将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44年9月,彭雪枫在抗日前线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1938年4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从豫东东进深入敌后,沿途行军休息时,常常写标语,教育部队、宣传群众,做些鼓舞士气的工作。同年11月,部队在鹿邑县转楼村住下时,来了一批13到16岁左右的男孩,他们都是杞县大同中学的学生,能说会唱,抗日热情很高,要求集体参军。部队研究决定,欢迎他们入伍,并以这批学生和有文艺特长的战士为骨干,成立拂晓剧团。
剧团成立后,彭雪枫师长语重心长地提出要求:“你们要多编排一些配合当前抗日斗争的小话剧、活报剧,向人民群众宣传抗日的道理,同时又揭露汉奸和伪军的罪行,打击日寇的气焰。这样既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也教育了人民群众。”根据彭雪枫的要求,拂晓剧团在鹿邑双楼第一次演出了活报剧《打鬼子》。该剧讲的是两个狂妄的日本兵残酷杀害某村镇居民,群众恨之入骨,报信给游击队,结果游击队将其抓获,并消灭了一个日军小队的故事。
演出结束后,观众群情激昂,许多热血青年当即踊跃报名参军。首演一炮打响后,一发不可收拾,剧团又先后编演了《保卫麦收》《军民一家亲》《参加新四军去》等一批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新剧目。彭雪枫一直关注着剧团的成长,他经常观看剧团演出,还对剧团成员们说:“你们的演出一定要让群众看得懂,要适合群众的要求,最好还能激起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剧团演出设备虽然简单粗陋,但在巡回演出时,每到一村都受到村民们的欢迎。
1938年深秋,剧团到泌阳县邓庄铺演出,群众自动地找木棍、找门板、挖土埋柱子,很快搭起一座戏台,挂上幕布,点燃油灯,男女老少坐在戏台前的空地上。戏台上先是演员们合唱抗日歌曲《新四军军歌》《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等,后演出话剧《突击》。当剧中的老爷爷抱着被日寇杀死的孩子,含泪控诉敌人的暴行时,台下的观众禁不住地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1939年11月初,徐海东随刘少奇由竹沟到华中路过新兴集,彭雪枫命拂晓剧团组织一个晚会,以示热烈欢迎。拂晓剧团接受任务后,大家争分夺秒,只用了一天时间,就集体创作排练出京剧《徐海东粉碎日寇“扫荡”》,第二天就在欢迎晚会上演出。
帷幕拉开,扮演徐海东的演员在一阵“急急风”的锣鼓声中上场,只见他战袍一撩,战刀一舞,亮相自报家门道:“我乃徐海东是也,湖北人士,窑工出身……”此时,正坐在台下观众席上陪同徐海东看戏的彭雪枫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附耳对徐海东说:“昨天我才交代他们搞一个晚会欢迎你,不想今天他们就现编现演了这出京戏,而且是就地取材,连你是湖北人、窑工出身都调查得一清二楚,写进了戏里。”徐海东听后也不禁连声大笑叫好,感叹道:“好好好,雪枫同志这‘彭家班’真是名不虚传哩!”
在向群众、友军和部队做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拂晓剧团也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演职人员增多了,业务水平提高了,受到了广大军民的赞誉。彭雪枫师长也曾在师直干部座谈会上说:“如果让我凭兴趣挑选工作的话,我愿意做拂晓剧团团长。”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这支文艺战斗队啊!
拂晓剧团冒着枪林弹雨在舞台上不断地锤炼、成长,积累了一大批革命剧目,也培养了许多人才,堪称播种机。抗日战争胜利后,拂晓剧团和苏中的前进剧团合并,改编为华中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继续作贡献。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