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周口 薪火相传——周口日报《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精粹(三)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黄佳
他信革命 我信他
2006年4 月25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出通稿《李子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当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大媒体都报道的李子纯的革命事迹。
李子纯是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杨树李村人。
1927年3月至6月,李子纯受党组织派遣,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讲习所里,李子纯多次聆听党的卓越领导者毛泽东及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夏明翰系统讲授的《共产党宣言》《农民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课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子纯打入国民党周口市党部,任组织部长,暗中支持、组织工人和手工业者开展革命活动。
1930年3月,李子纯按照党的指示,利用与吉鸿昌的同乡关系,打入吉鸿昌率领的十一师,是该师地下党的负责人。
1932年初,吉鸿昌从欧美考察回国,秘密策动旧部进行抗日反蒋起义。他派人秘密前往湖北黄陂一带,找到李子纯,约其抗日反蒋。不久,吉鸿昌秘密抵达黄陂,派人与李子纯联络,约定同时起义。重兵围击,吉鸿昌起义失败。李子纯得知这一消息后,预感到敌人必然要在内部进行血腥镇压和清洗。他身居虎狼之地,处乱不惊,果断组织部队中已经暴露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隐蔽疏散,自己却冒着随时遇害的危险,继续坚持秘密工作。
1933年夏,李子纯身份暴露,在生死攸关之际,李子纯把事先准备好的特别通行证让给了其他两位同志,自己不幸被捕。国民党特务以高官厚禄诱降,李子纯怒斥:“想用小恩小惠让我叛变革命,休想!”敌人恼羞成怒,遂严刑拷打逼问,李子纯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为全人类谋生存的。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 ”
李子纯被捕四天后的一个晚上,凶残的敌人偷偷把李子纯挟持到在湖北省黄陂县(现武汉黄陂区)宋埠南门外的河滩上。李子纯毫无惧色,视死如归,放声大笑,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4岁。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革命胜利哟你回头,老妹等你哟长相守,老妹等你哟到白头……” 柔肠百转的歌声中唱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妻子对参加革命丈夫的不舍与支持,也是李绍梅对丈夫李子纯深情守望的写照。
“爷爷很少回家,由于革命工作的保密性,即使回家也很少提及工作。”李子纯的孙子李九星说,“我爷爷牺牲的消息,太奶和奶奶到去世都不知道,她们一直坚信爷爷有一天会回来。”
李九星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沉浸在欢天喜地的气氛中,奶奶天天盼着我爷爷归来。只要邻村参军的人回来,奶奶总是第一时间前去打听爷爷的消息。然而,她每次都是失望而回。”
李之纯的母亲李王氏年龄越来越大,腿脚和眼睛愈发不好使,后来还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即便如此,李王氏每天到家门口的那条马路上张望。这背后,是一位老人对儿子深深的牵挂与思念。再后来,她只要看到有年轻人走来,就会上前问:“你是我家留(李子纯乳名)吗?”1960年冬天,李王氏临终时,仍念叨着儿子的名字。
李王氏走后,李之纯的妻子李绍梅独自扛起养育5个孩子的重担。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年代,独自养育5个孩子是何等困难,然而,李绍梅从未忘记过李子纯。即便李子纯一直杳无音信,李绍梅仍一直倔强地等待着。
“奶,这些都是破烂,别拾了,扔掉吧。”“可不管,那是你爷爷的文件,我得给他保管好。”
“奶,那是我爷的照片,他不会吃饭。”“不,你爷他写字累了,该吃饭了。”
李九星的爱人王慧芳说,李绍梅晚年几乎每天都重复着捡纸片儿、给李子纯的照片喂饭。只有他们明白,李绍梅等李子纯等得苦啊!李绍梅从满头青丝等到白发苍苍,从桃李年华等到耄耋之年!
1993年冬天,李绍梅闭上了眼睛,与她心心念念的李子纯终没有再见上一面。出殡那天,李九星的家人将李子纯唯一的全身照与李绍梅的遗体放在了一起。
参加革命,为国赴难,带着对亲情的依依不舍,盼望革命成功归来重聚,然而,李子纯再也没有回来。“爷爷不惧牺牲、顾全大局的英雄主义,奶奶牺牲小家为革命的精神早已融入这个家中。”李九星自豪地说,“爷爷是为革命而牺牲的,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我们没有让爷爷失望,家中有6人是党员,红色革命精神的血脉一直在我家延续。”
亮堂的堂屋内,李九星眼含热泪,捧着李子纯的遗像说:“爷爷牺牲前,有好多人都劝爷爷,干革命是掉脑袋的事。爷爷说,既然干革命,躺在柏木棺和躺在荒山沟是一样的。”
• 一个守望儿子30多年,从小就机灵的儿子,你快回来,革命都胜利了,别人都回来了,你也会回来,30多来,我天天到村头等你,我要最先见到我的儿子。
• 一个守望丈夫 60多年,尽管你回来很少,夜深了,你该歇歇了。别写了,该饿了,饭不热了,吃点饭吧。我是你的妻子,到死我也和你在一起。
• 她把青丝等成白头
• 把顾盼明眸等成双目失明
• 把岁月等成了故事
• 这是一份对爱情的坚贞守望
• 更是一份对革命的坚定信仰
• 凝成一句话:他信革命我信他
• 两个普通女人,一对婆媳,也许不知道多么高深的理论,但是却用一双柔软的肩膀,支持儿子、丈夫的信仰。他信革命我信他!
“无名”烈士陈光瑞
解放战争时期,他来到郸城县丁村乡陶店村开展地下斗争。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面对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出卖同志。在敌人的铡刀下,他拒绝说出任何秘密。最终,怀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他悲壮地走了……
据村里老辈人讲,地下党员陈光瑞是河北人,也有人说他叫陈先瑞,是部队的一位财务长。1948年大军南下时,他因伤病留在后方,受上级党组织委派来到豫东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后到鹿邑一带寻找地下党组织,公开身份是牛贩子。因为他负责为党组织筹款筹粮,当地人都称他“陈财务长”。
陈光瑞受上级指示,到汲水、丁村一带侦察反动组织活动情况。为找个隐身安全处,陈光瑞来到离陶店村不远的后左楼村,以外地买牛人的身份与当地一位左姓农民相识,并结为干亲家。当时,国民党反动武装气势汹汹。陈光瑞白天躲在干亲家后院放草的一间屋里,夜里才能与地下党组织接头。
这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早晨,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以偷袭方式,包围了陈光瑞干亲家的院子。一群匪徒围上前去,抓捕了陈光瑞。
陈光瑞被绳子捆着,来到了陶店村村头,被绑到一棵树上。几个匪徒扒光了陈光瑞的上衣,又砍来几根带刺的荆条,劈头盖脸对陈光瑞打去。一荆条下去,血直往下流。面对敌人的拷打,他只承认自己是做买卖的,其他的一概不说。陈光瑞的牙被打掉了,血顺嘴直流。
恼羞成怒的敌人对陈光瑞上了大刑,让他坐“老虎凳”,百般折磨。这时,远处传来隐约的枪炮声,共产党领导的独立团从汲水正往这里打过来。
敌人慌了手脚,找来一个铡刀,放到离审讯地方不远处的一个庙台上。把陈光瑞拉到庙台上,按在铡口里。扶铡把的匪徒对陈光瑞大喊,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再不说,可就按铡了。
陈光瑞意志很坚定,坚决不说出党的秘密。气急败坏的敌人最终下了狠手。铡刀之下,陈光瑞壮烈牺牲。最后,敌人还向陈光瑞身上打了一枪,匆忙往南逃窜了。
这时,村里群众围了上去,有人把陈光瑞的遗体拉到了附近的一处乱葬岗,据说当天夜里被地下党偷偷掩埋了。
多年来,当地村民提起陈光瑞,啧啧称赞的同时,也不无遗憾。“陈财务长”身份一直很神秘,当时,敌我双方“拉锯战”很激烈,党组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陈光瑞的家庭详细地址至今还不清楚。或许,远方的亲人至今仍在翘首以盼他的消息。
如今,亲眼见证这一悲壮事件的人大多作古,了解这一事件的人也寥寥无几。
最近几年,有红色文化志愿者查阅鹿邑、郸城两地党史资料、烈士名录,也没有陈光瑞的一点信息。有村民说,听老辈人介绍,陈光瑞可能是河北保定人。
今年清明节前夕,周口日报《红色记忆》采访组专程赴陶店采访,几位村民亲眼目睹过陈光瑞就义的场景,流泪讲述了陈光瑞的英勇事迹。记述陈光瑞事迹的通讯《铡刀下的永生》在《周口日报》刊发后,引起了《保定日报》的重视,他们随即转发这篇文章,渴望找到陈光瑞的身份信息,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一点回音都没有。
陈光瑞,虽说有名,也同无名。我们仅仅知道这个名字。他家是哪里的?多大年龄?真实身份是什么?葬在何处?这些到现在还是个谜。
在周口,有档案可查的烈士4300多人。那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牺牲的无名英雄又有多少?
在全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300多万人。
烈士生前为国为民献身,根本没有想到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想要留下的是一个美好幸福的社会。
作为后来人,我们只有秉承烈士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唯此烈士才能活在后人心中。
《不掉队的红军团长》《水东四任书记壮烈殉国》《母亲最后的眼神》《是母亲更是英雄》《攒钱买爸》《父亲的模样》《婆媳相守》《无名的烈士》……这些红色故事里,有如磐的初心、如山的信仰,有精神的谱系、制胜的法宝,有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铁的纪律、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周口大地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宣传报道,这是我们媒体人义不容辞的担当。讲好周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用纸和笔,画面和声音,向革命英烈致敬!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