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金代白釉黑花梅瓶:作陪古人的“慢生活”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21-07-20

金代白釉黑花梅瓶

□记者 吕冰汝 文/图

在宋金时期,河南周口这片大地上水运发达,这里是江南地区通往东京(今河南开封)的水运咽喉要道。一艘艘帆船,满载着希望和收获,南来北往,帆影点点,川流不息。熙攘之余,不禁让人遐想,在古时动辄经年累月的漫漫航程里,客商、官漕是如何度过那单调的船上时光,如何打发掉一个个清寂的夜晚呢?

2013年8月24日,在周口市港口物流园区港二路的建筑工地上,挖土机的铲斗中掉落了这样一件器物:金代白釉黑花梅瓶。它出土的地方,恰是一条位于现在地面1.5米以下的古河道,村民称其为“运粮河”。它的出现,仿佛从古人航行的慢生活里流淌出的一抹诗意,清幽了岁月,恬静了年华。如今,它被陈列于周口市博物馆三楼西侧的展厅,见证着周口历史上那段悠悠的漕运时光。

身材:丰腴,不失修长

梅瓶,号称“天下第一器型”,是古陶瓷中的一种常见瓶式。其形小口、短颈、丰肩、胫部渐内收、浅圈足,以口小只能容插梅枝瘦骨而得名。尽管梅瓶的造型在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时胖时瘦,时高时矮,但这主要体现在肩部线条和弧度的微调,其大体形制却始终如一。如果拿出纸笔,让你画出脑海中“瓷器”的模样,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画出上宽下窄、近似梅瓶的形状,这就是梅瓶的经典之处。

周口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金代白釉黑花梅瓶,属于梅瓶中的一种独特器型。细观这件梅瓶,唇口,短颈,溜肩,上部丰满,腹部以下渐敛,宽圈足,颇像当今女性中的“苹果型”身材。它“身高”38.5厘米、“胸围”18厘米,而最上部口径只有4厘米,下部底径稍窄,有10.3厘米,这种“苹果型”身材往往具有丰满的肩腹部,给人一种圆润敦实、丰韵含蓄的观感,但上下收敛的“头”和“脚”,又弱化了其“笨重感”,通过一收一放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柔和的曲线姿态,让整个瓶身的造型瞬间灵动起来。

也许是延续了宋代审美观中清瘦俏丽的风格,这件金代白釉黑花梅瓶丰腴而不失修长,挺秀又不失端庄,给人一种卓尔不群的感觉。

气质:拙朴,抑或高冷

除了造型别致,这件金代白釉黑花梅瓶最吸引眼球的,也许就是它通体的黑白色调。与五彩斗艳的其他瓶器不同,它脱掉了“庸脂俗粉”,别具水墨雅韵,这与它的出身——磁州窑系有关。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因其古属磁州而得名,影响范围较广,北方各地纷纷效仿,形成了庞大繁杂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由宋、辽、金延续至元、明、清。磁州窑系以白地黑彩瓷器著称于世,做工精致巧妙,器型端庄工整,黑白对比强烈,图案鲜明醒目,简练生动,形成了磁州窑系特有的纹饰风格。磁州窑系的梅瓶,整体纹饰繁而不乱、典雅秀美,更是磁州窑系瓷器中之上品佳作,也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名贵品种。

这件金代白釉黑花梅瓶,承袭了磁州窑系产品一贯的纹饰风格,身以白地黑花为饰,肩上绘图案形覆莲瓣纹一周,上腹部饰卷枝纹一周,下腹部绘缠枝花卉纹,下部绘图案形仰莲瓣纹,每组纹饰间及瓶身下部均隔以粗细线纹数道。素底间施白釉,唇口和圈足外沿稍有残缺。

统观这件瓶器,因其色阶变化单一,主黑白二调,而略显高冷,又因其线条简约,只寥寥数笔,而稍显拙朴。无论高冷,还是拙朴,都阻挡不了它浑身盈具的那种清冷雅致、典雅不群的气质,演绎着黑白艺术的永恒魅力。

身世:酒器,亦是花瓶

梅瓶原称“经瓶”,最原始的用途与贮酒有关,后来则逐渐演变成一种陈设用品,用于插花与观赏。这一历史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在出土的一对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上发现了“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的诗句,可见当时的梅瓶确实被作为盛酒用器,其腹大口小的造型,的确方便盛酒与倒酒。明代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梅瓶的观赏价值,其优雅造型,也符合皇家敦厚宏阔的美学标准,又可以为酒桌宴饮增添不少风雅。因此,梅瓶的储酒功能被逐渐弱化以致遗忘,明清传世或出土的梅瓶,大多是以陈设器、观赏器而存在。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的浪漫生活,或许正是这件金代白釉黑花梅瓶的原本使命。而出土于周口一条古河道的它,又不禁让人对它的身世浮想联翩。

回望周口漕运史,悠悠水波,承载了多少南来北往的清梦和佳话?船行缓慢,无数漫长的航程,又烦扰了多少心神,滋生了多少愁绪?这件梅瓶,或许就是船上的人为解长途漫漫无聊之闷,喝完酒后随手丢进了河道中;或许是瓶中之花凋零后,瓶子也成了弃物……它的主人或许是个官吏,或许是个商人,或许是个酷爱喝酒的诗人,又或许是繁荣的周家口吸引了远方客商携美眷定居……它在古河道中沉睡千年,怀着古人慢生活中的一抹诗意,一觉醒来,抹一下惺忪的睡眼,不觉已换了人间。浮沉千年,它幸与世人见面,无论如何,到了周口市博物馆,请一定要去与它打个照面。③2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