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道客户端
2021-07-20
图1:1976年南充市五星花园全貌。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余中华 摄
图2:南充市川东北金融中心。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村铭 摄
图3: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范吉涛 摄
图4:张思德纪念馆。范吉涛 摄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方雄
“朱总司令当年回老家仪陇县的时候,就是在这个院坝里跟父老乡亲们一起摆‘龙门阵’,当时我就站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说话者朱贤书是朱德元帅堂侄,85岁的他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正在朱德旧居给游客们当义务解说员。
7月10日,正值周末,记者现场看到,前来朱德故里景区追寻伟人足迹、缅怀伟人功绩的党员与游客络绎不绝。
南充,一片光耀史册的红色沃土,从这里走出了开国元勋朱德、民主革命家张澜、共和国大将罗瑞卿、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
(小标题)朱老总家乡的新变化
1960年3月8日,74岁的朱德和夫人康克清一起从重庆坐飞机到了南充。这也是他自1909年离家千里投考云南讲武堂,整整51年后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3月9日傍晚时分,朱总司令在朱家大湾下了车,当时全村老百姓几乎都到村口去迎接,总司令热情地跟包括我在内的乡亲们握手,康克清同志还怜爱地将我妹妹抱在了怀里。”朱贤书动情地回忆道。次日清晨,在朱家老宅院坝里,朱德与堂兄弟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拉着家常,一边询问家乡的发展情况。“朱老总以前在给我父亲朱代良的书信中,就多次提及家乡应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蚕桑产业,当天他又再次提及此事。”朱贤书一直将这些话牢记在心中,并在1962年担任琳琅村党支部书记后,用了近20年时间在村里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建设蚕桑基地,让村民们的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起来。
如今的琳琅农村社区依托红色旅游产业,村民们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省级“四好村”、“最美古村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小标题)张思德精神的新传人
在南充市仪陇县,活跃着这样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帮助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照顾留守儿童……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张思德电力党员志愿服务队”。
出生于仪陇县的张思德在山中烧木炭时窑洞坍塌,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后,自己却被埋在窑洞里,牺牲时年仅29岁。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让我们从此记住了张思德这个光辉的名字。如今,在张思德故里仪陇县,还办起了张思德干部培训学院,让张思德精神代代相传。
“刘师傅,我家的电视又打不开了,你来帮我看一下吧。”7月7日,刘勇正冒着酷暑在思德乡检查供电设施,经常帮助的孤寡老人何大爷给他打来了电话。刘勇知道,老人家就是不太会用遥控器,这次得把遥控器上的按钮用纸条标注出来,老人家用起来就方便了。刘勇收拾好工具就往何大爷家赶去。
作为“张思德电力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十几年来,刘勇早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把它镌刻成整个服务队的精神追求。
(小标题)红色力量的新动能
在南充这片土地上,红色的故事还有很多:1926年,在南充爆发的泸顺起义,打响了巴蜀革命第一枪,被誉为“南昌起义的光辉预演”。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南充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充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姜华介绍,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5万多名儿女参加红军,3.8万多人血洒疆场,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穿越历史烟云,历经风雨洗礼,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到南充儿女的血脉中,赋予南充强大动能与无限活力,推动南充从革命老区到成渝重镇的完美蝶变:
——以吉利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南充,阆中古城、朱德故里被评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省级南充临江新区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四条铁路交汇南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四川省地级市第一,全面进入“高速时代”“高铁时代”“空港时代”“航运时代”。今年4月,南充成功上榜“中国十大舒适之城”。
“将帅故里”南充,正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阔步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
短评: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在百年奋斗中铸就了特有的精神高地,推动南充实现了从革命老区到成渝重镇的精彩蝶变。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是其工作要求之一。何谓学史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奋进新时代,我们要善于从红色南充中汲取前行伟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书写出更精彩的新时代答卷。(冯方雄)②13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