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一线“铁娘子”——记西华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红霞
赵红霞在一线指挥调配防汛物资
□记者 韦伟 文/图
西华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红霞,是一名共产党员,自我市拉响抗洪救灾警报以来,她带领西华县红十字会全体人员坚守岗位,日夜操劳,忘我工作,把全部身心都倾注在抗洪救灾上,充分利用红十字会平台资源,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及时向社会发布抗洪救灾募捐公告,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她与上级红十字会、全国爱心捐赠人士积极对接,募集大批抗洪救灾急需物资。同时,她积极号召、引导组建了抗洪救灾志愿者服务队,不仅将募捐到的物品进行及时卸载,还根据需求将这些物资分类装车由县抗洪救灾指挥部统筹分配到各安置点及受灾群众手中,为全县抗洪救灾工作贡献力量。
西华县红十字会人手少,但面对严峻的泄洪形势和源源不断送来的捐赠物资,他们咬牙坚持,每天早晨6点钟就来到单位,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从没有人喊过苦叫过累。因为他们知道,灾情就是命令,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受灾群众提供物资保障责无旁贷。
特大洪灾时刻牵挂着她的心
郑州遭遇特大洪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赵红霞的心。赵红霞及时与上级红十字会对接,并在市红十字会的统一策划下进行募捐。但仅仅过了一天,贾鲁河泄洪分流来自郑州、开封等地区的洪水,以减轻对郑州等地压力。西华县决定紧急动员数十万群众迁移到临时安置点,以应对即将来临的洪水。7月20日,正式泄洪,一时间西华县也成了灾区,临时安置点的群众急需水、面包等生活用品和食物。于是赵红霞立即安排有关人员利用红十字会平台,通过微信、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全国进行募捐。
募捐活动很快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21日西华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得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与县红十字会进行联系,捐赠了200件面包、100件桶装方便面、50件纯净水。
“现在临时安置点及抗洪一线最需要什么?”赵红霞及时通过抗洪救灾微信群了解抗洪一线的所需和困难,并及时通过有关平台向外界发布。
“食品、水、凉席……”临时安置点群众的基本生活急需解决,赵红霞第一时间向外界发出救助信息。
“橡皮艇、冲锋舟、编织袋……”随着洪水越来越大,需求的物资也越来越多,赵红霞带领县红十字会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汇总整理有关需求并及时向外发布。
河南洪水灾情受到全国人民关注,西华、扶沟也成泄洪区,广大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纷纷致电西华县红十字会表示愿为抢洪救灾尽绵薄之力。一时间捐款捐物不断从四面八方向西华、扶沟汇拢。
忙着累着坚持着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捐赠物资源源不断地由全国各地向西华汇聚,县红十字会工作量猛增。在县抗洪抢险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县红十字会全体人员分工协作:汇总、统计、记录、分配、派送……人手不够,赵红霞的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有捐赠的、有询问捐赠事宜的,还有全县各安置点需求之事,捐赠车辆一批一批地来,需要大量人员来装卸……
所有信息、所有事情短时间内向赵红霞涌来,一下子把她整懵了。怎么办?赵红霞经过冷静分析,及时向县抗洪抢险指挥部进行汇报请示,在全县范围内发起征集志愿者活动,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一时间西华县红十字会需要志愿者的信息,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我每天不到6点钟就起床了,6点半来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赵红霞说,县红十字会的全体人员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单位,一是因为有外地捐赠车辆有可能早早到来,不能让从各地赶来的车辆因红十字会的工作而拖延;二是各安置点有可能随时需要帮助;三是也许会有临时增加的安置点需要物资配送。
其实县红十字会自全市拉响抗洪救灾警报以来,就采取了24小时值班制度,科学合理安排人员进行轮值,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捐赠及接收工作正常运转。
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名志愿者都特别疲惫,但从来没有人喊一声苦,他们总是互相鼓励,接续战斗。
自21日接收第一批捐赠物资开始,西华县红十字会每天接收各种物资达30余万件,向各安置点派装震灾物资达20余万件。
自21日以来,赵红霞每天平均接收、拨打电话达6000多次。每天的状态都是脑袋嗡嗡地响、眼睛特别干涩,沙哑着嗓子仍然不停地迎来送往,部署着各项工作。
被凡人善举 伟大的抗洪救灾精神感动着
“这几天,我最深的感受是感动。”赵红霞说,自抗洪救灾开始以来,她一直被那些素未谋面的爱心人士感动着,被身边的凡人善举感动着,被伟大的抗洪精神感动着……
“从媒体上看到郑州遭遇洪灾时人们互相救助的画面、看到外地的救援队赶赴郑州救援的镜头,就不停地流泪。”赵红霞说,看到洪灾中大家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己内心无比激动,也被深深地感动,觉得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是那样幸福、温暖。
就在赵红霞被感动着,准备着募捐物资支援郑州时,这种感人至深的事情却在她身边发生了,让她猝不及防。
最初令赵红霞感动的是西华便民健身活动中心的老板,他不仅第一时间向红十字会捐赠物品,还将自己的职工、学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并亲自带队到红十字会进行装卸物资。
“这些孩子只有十几岁,装卸物资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还冒着酷暑和雨水。”赵红霞说,她看到孩子们这么劳累心里很不是滋味。
赵红霞告诉记者,这种经历是孩子们难得的人生财富,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将对孩子们成长及未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志愿者征集活动开始后,一个又一个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被家长送到这里来,当起了志愿者,他们组成临时小组,有序进行装卸工作,没有人偷懒、没有人懈怠,他们喊着口号鼓励自己,稚嫩的脸庞充满了自信和坚强。
“作为一位母亲,我看着就心痛,我感觉到了他们家长的伟大。”赵红霞眼里满是泪水。他们是家中的宝贝,在抗洪一线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赵红霞告诉记者,还有许多成年人和小孩子也加入到了志愿者行列,最大年龄已超过60岁,最小的才8岁,有的一家四口都是志愿者。他们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起,从白天一直工作到凌晨。
令赵红霞感动的还有那些素昧平生的捐赠者,他们主动打进电话,询问物资需求,并及时筹备物资组织车辆送到西华。
“我的手机一直不停,得点空就得充电。”赵红霞说,“来电大部分都是陌生号码,他们主要是向西华捐赠物资的爱心人士。”
赵红霞说,捐赠者很多,有河南的、山东的、湖北的、湖南的……捐赠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响起,捐赠的物资一车接着一车,赵红霞的心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
感动赵红霞的还有一个又一个货车司机,他们自备水和食物,急匆匆地来又悄悄地离去,将各地的爱心留在了西华。
……
赵红霞说,是这些无私精神、伟大的抗洪救灾精神感动着她、支撑着她,让她义无反顾地战斗在抗洪救灾一线,不取得胜利决不休息。
是啊,这些孩子 ,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和并不强壮的肩膀,扛起社会责任,担当作为,怎么不令人感动呢?
是啊,这些社会精英,致富不忘人民,亲力亲为,怎么不令人感动呢?
是啊,一个又一个素昧平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积极捐款捐物,无私支援灾区,他们的行为怎么不令人感动呢?
是啊,一个又一个货车司机,日夜兼程,不远万里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不喝灾区一口水、不吃灾区一口饭,不愿给灾区添麻烦,这样的行为怎么不令人感动呢?
感动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是抗洪英雄。
感动无处不在,必将激励着西华人民夺取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