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切实做好畜牧业灾后生产恢复及动物疫情防控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侯国防
近期,我市部分地区遭遇特大暴雨,部分县市出现严重洪涝灾害,畜禽养殖圈舍严重损毁,灾后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明显增大,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切实做好灾后动物防疫,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确保畜牧业生产有序恢复,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各县(市、区)切实抓好畜牧业灾后生产恢复及疫情防控工作。
加强灾后疫情防控。强化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养殖者主体责任,对受灾、内涝区域等重点场所、养殖场加大排查力度,增加排查频次,对死亡动物及时打捞,使用装尸袋进行收集、专用车辆运输死亡动物尸体,并对收集死亡动物进行登记造册,对养殖场户受损情况进行评估。严格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规范处理,优先采用高温化制等专业处理方法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置,尽量避免采用深埋法处理受灾死亡动物。强化清洗消毒和媒介消杀。对畜禽圈舍、屠宰加工场所、畜禽交易市场、运输车辆、用具等,全面开展预防性消毒,增加消毒频次。每周对养殖圈舍(可带畜禽)消毒3~4次,每周至少开展两次环境消毒,保证消毒效果。对死亡畜禽发现、收集、处理等场所和运输工具,科学规范开展清洗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强化监测预警。一是加强重点区域监测。重点监测受灾地区、疫源地等高风险区的畜禽,增加监测频次。对死亡畜禽采样送检,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二是加强重点病种监测。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炭疽、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受灾地区动物疫病发生和发展态势。强化紧急免疫。对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根据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及养殖场周边疫情情况,及时强化免疫。对其他畜禽传染病,要根据疫情动态,做好预防免疫接种。
积极组织生产恢复。做好养殖场区清理。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场周围环境、污物、杂物等,疏通场区排水通道,排出场内积水。修复加固破损畜禽圈舍,不能及时修复的,应尽快将畜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强化养殖区水、电及各类设施设备清理检修,保证生产安全。加强养殖场畜禽粪污管理,避免畜禽粪污溢流。加强畜禽饲养管理。保持养殖场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做好圈舍通风。保证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清洁饮水供给,可在饮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增强畜禽抵抗力。饲料储存间要通风换气,防止霉变。商品畜禽达到出栏体重标准的,要尽快出栏,合理降低饲养密度。对应激情况下容易发生的细菌性疾病,可进行药物预防。有序恢复生产。指导受灾畜禽养殖场户制订恢复生产方案,加强技术指导,适时对现有畜禽进行优化,做好灾后补栏增养,积极调整存栏结构,引进优良品种,淘汰弱、病、残畜禽,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畜禽及其产品检疫。规范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限制畜禽移动和产品流通,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严格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输车辆备案情况,防止染疫或疑似染疫的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强化执法监管。严把屠宰和无害化处理关口,严厉打击收购、加工、运输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维护畜禽产品质量安全。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