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爱 春暖花开——西华15万避险安置群众全部安全回家走笔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王锦春 张劲松 张猛 张志新 张四海 段九君 文 梁照增 图
7月30日,艳阳高照。
上午8时许,和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嘹亮的歌声,西华县青华中英文学校紧急避险群众安置点洋溢着喜悦的气氛,该县红花集镇宁庄行政村在此避险的300多位村民马上要回家了。顿时,欢送声、感谢声,交织在一起;晶莹的泪珠、不舍的真情汇聚到一块。这些动人的场景,共同谱写成一曲撼人心魄的交响乐,荡漾在万里晴空,回响在中原大地。
截至当日12时30分,随着宁庄村民安全到家,该县因贾鲁河汛情而紧急避险转移的151186名群众全部安全回到自己家中。
“真没想到会待我们这么好”
“该回家了,我这心里正不是味儿哩,在这儿住十来天,这里的干部、志愿者每天帮我打饭,为我们打扫卫生,把我们的生活照顾得一切都很好。”西华县宁庄行政村的梁学兰老太太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给记者数落着安置点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是如何如何的能干、细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群众。她说,安置点每顿饭不重样,还有牛奶、面包、水果,在家也吃不这么好,“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真没想到会待我们这么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得到回家的信息后,宁庄村民一个个收拾好简单的行李,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在校园的甬路上。此时,一位拄着单拐的女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你这腿怎么了?”记者上前询问。“上段时间扭住了,伤住了骨头,不能走路,只好拄个拐杖。”询问得知,女士名叫李海锦,宁庄村人。“在这生活怎么样,吃饭各方面的还可以吧?”还没等记者把话说完,李海锦倒是先流出了眼泪,记者感到莫名其妙,难不成在这里受了什么委屈?“在这十来天里,都是这些志愿者把饭给我送到身边,帮我买药、敷药,有时背我上下楼,我对他们的感谢真得无法用语言表达。”李海锦告诉记者,她这会儿一直在找一个志愿者,这个志愿者每天细心照顾她,马上该走了,她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经过记者了解,志愿者名叫尹保争,前几天听说有受灾群众在此安置,她立即加入了志愿队伍,要为这些群众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心。“妹子,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也不知道咋感谢你才好,就是临走前不见你一面心里难受。”说话间,泪珠在李海锦眼里滴溜溜直转,终于如断线的珍珠落了下来,她猛地抱住了尹保争,久久不愿松开。还有,将要上大二的志愿者郭尚庆带她去医院看腿病,帮她买药,也让她感动不已。
“叔叔,我们在这儿还能看电影、电视,前几天还有来给我们唱戏的,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人群中,10岁的小朋友李奕主动和记者打上了招呼。“我们在这生活得很好,这一让我们走,还真有点儿留恋了!”已经上初中的学生李杰说,她在这里还能听到青华中英文学校的老师给她们讲红色故事,既让她接受了红色文化教育,也让她学会了勇敢,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感恩伟大祖国。青华中英文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孙巧玲介绍,为了对安置点的小朋友进行心理援助,安抚、稳定他们的情绪,学校特意为小学生们上一些活动课、艺术课等丰富多彩的课堂。
“解放前,遇到灾年,我逃过荒,要过饭,啥罪都受过,那时候,谁管你,渴死、饿死也活该。”现年82岁的老太太陈凤英耳不聋、眼不花,说话也响亮。说起在这安置的生活情况时,她说:“做梦也没想到会这么好,吃饭不要钱,还吃这么好,处处都有人照顾,现在的人呀,真是太有福了。”
随着大巴车启动,伴着全场《歌唱祖国》嘹亮的歌声,车下,干部、志愿者挥泪告别这些将要回家的群众;车上,群众也热烈地向车下挥手,他们眼含热泪,手好像僵硬了似的,久久不愿放下。
“‘红马甲’是最可爱的人”“大娘,小心点,来,让我扶着您上车。”
“把东西给我吧,大爷,我帮你拿到车上,就让我再最后帮您一次吧!”“不要哭,婶子,我们还有机会再见的,赶快带着孩子回家吧!”……
人生最是离别难。7月30日上午,在西华青华中英文学校群众安置点,当最后一批300多人的群众即将依次登车回家时,这里的志愿者没有丝毫放松和懈怠,依然在热情周到地帮助和鼓励他们。刹那间,当学校广播里响起动人的歌曲时,正在登车的群众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感动,纷纷走上前去和共同生活了十天九夜的志愿者相互拥抱,挥泪惜别。
“10天来,这些志愿者对我们照顾得非常好,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孝顺我们。”带着依依不舍之情,准备回家的红花集镇肖六村村民肖新建忍不住夸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志愿者喊一声苦、叫一声累,真是难为他们了。”青华中英文学校是此次防汛救灾中临时安置紧急避险群众最多的一个安置点,大约有2600多人。为了给转移来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他们的一切正常生活,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共有320多人,他们有来自各村主动请缨的年轻人,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有来自学校的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等,他们身着红马甲,每天穿梭于人群中间,忙前忙后。正如宁庄村民梁妞所说:“在这个安置点,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个安置点,有一位来自红花集镇纪庄的爱心志愿者,名叫张化雨,今年40岁。她是带着两个孩子前来紧急避险的。第一天,当政府号召各村年轻人主动站出来做志愿者时,张化雨将5岁的儿子交给了12岁的女儿来照看,勇敢地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时间飞快,这一做志愿者就是9天,张化雨从来没有想过要退出来,如今,皮肤也晒黑了,人也憔悴了。7月29日下午,当其他群众收拾衣物陆续返家时,张化雨的两个孩子非要嚷着让妈妈开着自家的三轮车离开这里。然而,这时还穿着志愿者服装的张化雨迟疑了,她一边帮着群众往车上拿包裹,一边说:“我还没有接到上面让各村志愿者回家的命令,我怎么能不吭不响回家呢?只要不脱下这身志愿者衣服,我就坚持到底!”
在这些志愿者中间,有一位初二女生李金叶,刚满13岁,她每天也不停地打扫卫生、装卸物资,为群众打饭、送饭,忙得不亦乐乎!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志愿者正常做的工作就是帮助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为大家送饭、送菜、打扫卫生、捡拾生活垃圾,有的志愿者马不停蹄地卸运爱心物资……无需安排,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据了解,在这次抗洪救灾中,西华县共设有60个安置点,共有3700多名志愿者坚守在服务群众的一线,担负着服务群众、装卸物资、心理疏导、卫生防疫等工作,他们为防汛救灾汇聚力量,为受灾群众奉献爱心,万众一心,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留下了一幕幕感人瞬间。15万紧急避险群众安全回家
7月30日12时30分,随着西华县红花集镇宁庄行政村紧急避险村民安全到家,该县因贾鲁河汛情而紧急避险转移的151186名群众全部安全回到自己家中。7月20日以来,西华县汛情愈发严峻,贾鲁河多处险工段告急!
汛情就是命令!7月21日7时,西华县果断决策,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全面调整加强应急管理指挥部和防汛指挥部领导力量,县委书记林鸿嘉任政委,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庆杰任指挥长,县四个班子成员和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全面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贾鲁河沿线群众的安危是当务之急。在这危急关头,西华县临危不乱、统筹部署,为以汛情最严重的贾鲁河为界,划分东西两个“战区”,西部“战区”由县委副书记郭峰任指挥长,东部“战区”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海涛任指挥长;由县委常委挂帅,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群众安全转移组、城区安全保障组织组、交通电力调度和卫生保障组;启动农村城区两条战线,在农村战线,把脱贫攻坚机制就地转变为防汛抗洪机制,114名扶贫第一书记、337名帮扶队长和近千名帮扶队员就地转变为抗洪和群众转移安置队员;在城区战线,把新冠疫情防疫机制就地转变为防汛机制,5个街道75个防疫网格就地转变为防汛网格,县直75个单位分包75个城市社区网格,负责社区居民和商铺的安全保障工作。
号角吹响,西华全县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按照保完成“无一人伤亡”的防汛金标准,两大“战区”迅速投入战时状态,处级干部每人分包一个村,把人员转移放在第一位,紧急转移14个乡镇街道的114个村的群众。东部“战区”群众全部转移到清水河以东安全地带,西部“战区”群众全部转移到双狼沟以西安全地带。这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战役!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安置这么多的转移群众,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7月218时许,西华县防汛工作全面启动。一时间,应急、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力量如兵从天降,300余辆各类车辆迅速集结,火速展开群众转移工作。当日11时30分许,西华在3.5小时内安全转移第一批10万余名群众。截至25日7时,该县共计完成紧急避险转移151186人。于此同时,由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组成后勤保障组、临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为60个集中安置点科学有序妥善安置转移群众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记者了解到,我市扶沟县262000名避险安置转移群众从7月29日起也在陆续返乡。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