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寻访关帝庙古建筑之美 延续周口历史精髓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1-08-08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王晨 通讯员 李全立 王丽亚 唐涛

在风雨飘摇中已走过数百年的周口关帝庙,以其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画、铁艺等闻名遐迩,饮誉中原。近三个世纪过去了,周口关帝庙静静矗立在沙颍河北岸,成了周口的地标。

穿过斑驳的树影,置身于周口关帝庙的古建之中,时光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穿梭,凝望馆内精美的木雕,感受这如幻的光影承托的厚重历史文化,是历尽沧桑后的沉淀,更是繁华过后的安然。

探访位于周口中心城区沙颍河北岸的古建筑群——周口关帝庙,在古老的建筑和连廊中转了一圈,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一草一木间都蕴藏着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形象逼真的雕刻中都闪烁着周口大地上豪情仗义的商贾故事。

又称山陕会馆的关帝庙

周口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次扩建、重修,咸丰二年(1852年)全部建成,共用了160年的时间。是山西、陕西旅居周口商人集资修建的一座大型商业会馆。

在周家口全盛时期,因三川交汇,在南北漕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家口作为该航道上的重要中转站,转渡业长期兴盛,工商业也因此一度极为繁荣。前来贸易的商贾中尤以山西、陕西籍居多。晋陕两地经商风气历史悠久,加之豫陕晋在地理空间上山水相连,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在丹江水运兴起以前,河南是晋陕商人经营中西部贸易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晋陕商帮为了维护在客地权益,实现联乡谊、协商事、定行规、结同盟、安故旅等目的,在全国几乎所有重要商埠都集资兴建有山陕会馆。周口关帝庙就是山陕会馆之一。南来北往的商贾,不仅通过周家口转运、集散将各地商品通达天下,同时也将本地文化带到了河南,带到了周家口。尤其到了清乾隆年间,周家口成为豫东南的“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周家口与朱仙镇、道口镇、赊店镇并称河南四大商业名镇,有“小武汉”之称,足以见证昔日周家口的繁华程度。

“由于耗资巨大,周口关帝庙不是一次建成的,所以庙内有不同年代的建筑。庙是山陕商人以集资的方式完成的。”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馆长王丽亚介绍,集资的方式分为两种:坐贾布施,行商抽厘,也正因为这样的筹资方式,才有了周口关帝庙这一独具风格的古建筑。整个庙宇坐北面南,三进院落,占地面积36000多平方米,现存楼廊殿阁140余间,是河南省最大的关帝庙,也是仅次于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关羽老家山西解州关帝庙。

整个古建筑群为仿宫殿式,山门、铁旗杆、石牌坊、碑亭、飨殿、大殿、河伯殿、炎帝殿、戏楼、拜殿、春秋阁由南向北,建于中轴线上,药王殿、灶君殿和东廊房,财神殿、酒仙殿及西廊房在前院左右,东西看楼、东西配殿建在中院两侧,老君殿、马王殿、瘟神殿为东偏房,客房僧舍位于西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

引人入胜的古建筑之美

周口关帝庙现存建筑均为清代建筑,主要集中布局于前院和中院。整个建筑群在平面布局上整齐对称,在空间安排上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殿堂巍峨壮观,主殿、配殿搭配疏密有序、相得益彰,青墙碧瓦,庄严、内敛、和谐。铁旗杆、石牌坊、碑亭等小体量建筑穿插其间,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建筑形制、做法上看,周口关帝庙都与清代的官式建筑有所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与地方风格。

周口关帝庙整个建筑群看上去宛若宫殿,布局严谨,巍峨壮观,装饰富丽,工艺精湛。山门、铁旗杆、石牌坊、碑亭、飨殿、大殿、河伯殿、炎帝殿、戏楼、拜殿、春秋阁由南向北,依次建于中轴线上;药王殿、灶君殿并列东廊房;财神殿、酒仙殿并列西廊房;东西看楼、东西配殿建于中院两侧;老君殿、马王殿、瘟神殿居于东院,客舍、工作房则位于西院。

周口关帝庙是仿宫殿式建筑,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其选址、平面布局、空间序列、建筑装饰等都例证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主要特点:一是中轴对称,主体突出,二是前朝后寝,三是左祖右社。而周口关帝庙建筑作为仿宫殿式建筑的最明显特点便是中轴对称,中轴对称就是沿中轴线从南向北,左右配殿,互相对称。《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古代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并且指出“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中轴线也就成为了中国古建筑群显著特点。

周口关帝庙建筑群的中轴线建筑屋面装饰有别于清代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做法,正脊、垂脊之上装饰不同的仙人、动物、走兽等装饰手法在清代官式建筑上是见不到的,无论悬山还是歇山,正脊、垂脊脊身和端首置相应的吻兽龙凤等具有显著的地方特征,避开了官式建筑干篇一律、呆板僵化的流弊,营造了格调高迈、个性洋溢、生动质朴的美学底蕴做法和视觉享受。

在建筑构件上巧妙地运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铁艺和彩画等工艺,融合了圆雕、高浮雕、镂雕、阴刻等不同技法,传达了维护社会伦理、祈祷吉祥平安,向往幸福生活等思想情感。

——五种宫殿式建筑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讲究,而且其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周口关帝庙古建筑修缮设计实施方案负责人赵刚介绍,周口关帝庙中有五种常见宫殿式建筑的屋顶,分别是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卷棚式、攒尖式。

歇山建筑,称为“九脊殿”。在封建等级制度中,是次于庑殿建筑的一个等级,由于它不像庑殿那样严肃,具有造型优美活泼,姿态表现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园林建筑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建筑之一。歇山建筑是具有前后坡面、左右半坡的四坡形屋面,一个正脊、四个垂脊、四个戗脊的建筑。

卷棚建筑,没有中脊之屋顶,也就是说卷棚式屋顶的“正脊”是弧形,与普通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端的正脊。卷棚式屋顶也可以处理成硬山、悬山、歇山等多种形式,整体来说,卷棚式屋顶形象非常优美,线条柔顺,大多出现于园林建筑中,更加增添园林建筑的优雅韵味。

悬山建筑是与硬山建筑相同性质的建筑,它的特点是屋顶两端向外伸出山墙之外而悬挑着的屋顶,以此遮挡雨水不直接淋湿山墙。

硬山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里是属于最次等的普通建筑,它与悬山建筑很像,但是它的特点是两端山墙直接与屋顶相交,屋顶端部几乎是与山墙处在同一垂面上。

攒尖建筑分为多角形和圆形,多角形由一个尖脊顶、若干三角形坡面及其若干垂脊所组成;圆形由一个尖脊顶和凹锥形坡屋面所组成,可用于作为观赏性殿堂楼阁和凉亭建筑。

——最具地方特色的“斗拱”

周口关帝庙主要建筑结构体系均采用北方常用的抬梁式,而且在檩条以下用素枋垫托,并存在有隔架科的做法,这些都与清代官式建筑的“一檩三件”做法有所不同。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它既是较大建筑物柱与屋顶过渡的重要构件,又是显示建筑等级的重要标志。

清代官式建筑对斗拱的形制有着严格的规定,所以各间平身科斗拱的距离是否相等,就成了鉴别明代与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河南境内“地方手法”的明清建筑则不受此限制,而且,与河南毗邻的山东、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和江苏等省地区或一部分地区的明清地方建筑手法,与河南同时期地方建筑手法相同或相近。

周口关帝庙虽然是晋陕商帮出资建设的山陕会馆,但在营造时必然会受到河南地方文化、建筑特色的影响,尤其在斗拱方面呈现出了显著的河南地方手法,可以说,斗拱的做法最能体现河南明清商业会馆建筑的地方特色。

赵刚介绍,周口关帝庙斗拱的做法并没有呆板地遵循官式制度,而是与清代官式做法有着显著不同,首先是建筑不分等级高低,在中轴线建筑上均用五踩,两处看楼以外都为三踩。其次是平身科多为“米”字形,昂与耍头多雕刻为动物图案,翘做成云状纹或是龙首形,柱头科与平身科斗口大小相同。三是斗拱均未设置正心檩或压槽坊。进一步研究则可发现,与清代官式建筑做法相比较,周口关帝庙的斗拱,从斗、拱、昂、枋到耍头等,彰显了独特的地方色彩。

独具匠心的雕刻艺术

——周口关帝庙的木雕之韵

中国古代匠人在木雕领域积淀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明清时代是木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期,从皇家建筑到民用建筑,对这种建筑装饰元素均有广泛而成熟的运用。

周口关帝庙建筑中的木雕构件主要使用在梁架和檐部的斗拱、雀替等处,在部分门窗上也有使用。周口关帝庙的木雕构件在材质上多用榆木、椴木等,在技法上多用圆雕、透雕等,题材内容方面丰富多彩,主要有花鸟鱼虫、戏曲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吉祥图案等,并采用比喻、谐音等手段表达美好愿景。

提起周口关帝庙的木雕之美,就不得不提拜殿上的木雕,正檐下透雕“双龙戏蛛”“凤凰牡丹”,刀法秀美,技艺精湛。“双龙戏蛛”则是在两条神龙中间雕刻一只猴面蜘蛛,寓意商人生意网罗天下,表达了商人对事业的美好祈愿。

拜殿檐下施五彩斗拱,龙、凤、猴、象等,均雕刻精细,彩绘艳丽。木雕上的牡丹花栩栩如生,且造型巨大,凤凰反而隐藏在盛开的牡丹花丛之间。据介绍,这些独特的木雕造型与寓意均起源于山陕地区,在中原地区颇为少见。

拜殿上被称作“镇馆之宝”的透雕雀替(原为一对,由于时代变迁,历经抗日战争、文革等特殊时期,现仅存左边一件,右边不复存在),以长达近2米的独木镂空雕刻而成,花式繁杂,制作精巧别致,也体现了清代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国家文物局原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中国著名古典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泰斗级人物,建筑大师梁思成唯一亲传弟子),1996年周口关帝庙晋升国保单位前期,带队一行前来周口关帝庙实地评估验收时看到雀替曾赞誉:这件雀替全国仅有,是中国古建筑构件之精品,这才是真正的国宝(保),是周口关帝庙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周口关帝庙的石雕之美

周口关帝庙的石雕装饰构件主要用于建筑的柱础、栏板、望柱、牌坊、石柱础等部位,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使用较多且雕工精美,飨殿、戏楼、拜殿、春秋阁的柱础,春秋阁回廊的石柱,以及石牌坊,其上均有精美绝伦的石雕遗存。在技法上,周口关帝庙的石雕构件灵活运用了圆雕、透、高浮雕浅浮雕、线雕、减地平级法等多种手段。  

在题材内容上多为吉祥纹饰、历史故事和戏曲故事。特别是其柱础很少用单纯的覆盆式或圆鼓式,而是多为两种或多种式样的组合,增强了该构件的艺术装饰效果,赋予了建筑较强的美学情趣和人文色彩,同时也彰显了浓郁的民族气派和地方特色。

走进周口关帝庙,宛若走进石雕艺术的碑廊,如工匠创作出石刻《知足常乐》——最前面一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持马鞭,洋洋得意,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中间一人则跨坐在一头毛驴上,神情自若,悠然自得;而最后是一位肩负雨伞和行囊的旅人,他正大步流星向前急行。这教育人们要满足现状,保持良好心态,知足常乐。这种对形象事物的转借,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周口关帝庙铸铁构件之俊丽

过山门,突现在眼前的是一对铁旗杆。铁旗杆高22米、重3万余斤,且杆身铸有铭文图案、山水花卉、龙凤鸟兽。

周口关帝庙建筑群现存具有装饰功能的铸铁构件不太多,比较著名的有两处:一是前院的铁旗杆,杆身分五节浇铸而成,其上装饰有蟠龙、飞凤、万字、寿字、钱币等纹饰,顶端铸有透空匾牌,分别铸“大义”“参天”等文字。二是悬鱼。悬鱼的实用功能是保护悬挑、裸露的檀条端头,同时具有装饰之效果,亦有警示之寓意。悬鱼线条简练、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周口关帝庙彩画之俏

古建筑的彩画起到保护建筑木构件免受冷热潮腐、风化剥蚀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彩画艺术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有彰显建筑等级、昭示建筑功能的作用。

彩画是建筑实用价值和装饰美学的完美结合,周口关帝庙的飨殿、大殿、炎帝殿、河伯殿、拜殿、春秋阁、东西看楼、东西掖门等建筑遗存有彩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花戏楼屋面覆绿色琉璃瓦件脊饰,屋顶是重檐歇山顶,中置狮子绣球宝瓶。五踩斗拱,平板枋下锒蓝底金字“声震灵霄”匾,匾下精雕龙凤牡丹及戏剧人物故事。该楼玲珑精巧,装饰艳丽,旧时为演戏用的舞台。

一座周口关帝庙,就是一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周口关帝庙内现存精美的木雕、石雕千余件,保存较为完好。其建筑本身及精妙绝伦的建筑装饰有着丰富、深邃的审美内涵、艺术价值和学术地位,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体现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和艺术水准。

如今,每逢庙会、节庆之际,周口关帝庙都会商贾云集,香客游人川流不息。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社会的浮华、喧嚣、得意、失意需要我们以平常心待之,一路上的花开花谢、草木荣枯都使你无暇顾及。而此时,何不稍做停歇,独步周口关帝庙,重拾被忽略的风景,聆听石雕的故事,品赏彩画的美韵,释放压力,同时给周口关帝庙增添一份活泼与热闹,将这一古迹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那曾经在周口关帝庙古建筑群中绽放异彩的前戏楼和照壁,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恢复重建对外开放,届时一座更加完整完美的古建筑群融于到现代城市元素中,为周口增辉添彩。②5

关帝庙外景

关帝庙内景及铁旗杆

关帝庙内的木雕——雀替

关帝庙内的石雕

关帝庙内景及铁旗杆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