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纯:捐躯赴国难 为民谋幸福
□记者 王锦春 黄佳 张猛 文/图
初夏的天气早已骄阳似火,西华县烈士陵园内却是一片静谧幽凉。烈士陵园内高大的棕榈树和郁葱的万年青互相掩映,微风吹拂,竹林沙沙作响。烈士陵园西北一隅,李子纯烈士墓碑沉默矗立着。经年累月,墓碑背后的碑文看起来有些模糊难辨,但墓碑正面镌刻的“李子纯烈士永垂不朽”几个苍劲大字依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不约而同地走上前,怀着崇敬的心情深深鞠躬,向英雄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在西华县东夏镇杨树李村,记者辗转来到了李子纯烈士的孙子李九星的家。这是一座极为普通的院落,青砖瓦房坐北朝南,石榴花落英纷纷。堂屋正中央摆放着一张用玻璃和木框装裱的李子纯黑白照片,照片中的李子纯身穿翻领呢大衣,脸庞轮廓清晰,目光深邃,英气逼人。
“爷爷仅有的一个全身照片,和奶奶安葬在一起。太奶和奶奶一辈子都没有等回来爷爷。”67岁的李九星声音不大,话语中透着伤感和遗憾。在光线斑驳的卧室内,李九星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的两本记载有李子纯事迹的书,向记者讲起爷爷当年的故事。
关于爷爷,他大多是从父亲和村里的老人那里听来的。由于时间久远,他知道的并不是很多,然而,对于爷爷他有着无限的怀念与敬仰。
在他的讲述中,一段段沉淀在历史风烟中的故事愈加悲壮感人。
黑暗时代敢播火
时间倒回到1900年,当时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战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家陷入空前灾难之中。
就在这年,李子纯出生在西华县东夏镇杨树李村一个小地主家庭。这个有八口人、一顷良田的家庭,已经是五代单传了。家人视李子纯为掌上明珠,寄予无限希望,早早就让他读书识字。李子纯聪颖好学,擅长演讲,在西华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更是博览群书。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忠爱国、不屈不挠、敢于反抗压迫侵略的革命斗争精神影响着年少的李子纯,使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爱国进步青年。
1919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怒潮像惊蛰的春雷,打破了旧中国沉闷的局面。革命的烽火迅速燃遍神州,唤起亿万仁人志士拯救中华、抵御外辱、奋起抗争的民族责任感。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激情的鼓舞下,正在西华师范读书的李子纯,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挺身而出。
早期共产党人倡导的反帝反封建,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旧道德等先进思想,让李子纯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看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伟大力量。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敬告青年》《人与礼教》《狂人日记》等进步书籍和文章,从中领悟救国救民的真谛。他认识到“国要强盛,民要生存,就必须彻底砸烂这个吃人的旧世界”。他愤然而起,奔走相告,把周围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来,写文章、贴标语,成立宣传队、编写街头剧,运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破除迷信、争取民主和生存的革命真理。在李子纯等人的带动和影响下,革命道理深入人心,群众觉悟不断提高,古城西华从沉睡中慢慢醒来。
1924年,李子纯胸怀为国家固根本、为人生振气节的报国之志毅然离开西华,到开封东岳高中求学。当时的古城开封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党的地下组织异常活跃。李子纯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和其他进步青年一起,踊跃参加革命活动,经常为进步刊物撰稿,他创作的《四个元宵》一文,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中山大学校长拉拢、欺骗学生的反动阴谋。
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开封,李子纯和其他爱国青年积极声援,上街游行示威,组织援沪募捐,宣传抵制日货,走上街头演讲,声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经过革命风暴的锻炼和中共地下组织考察,李子纯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更加积极更加自觉地投身革命活动。
1926年春,李子纯接受党组织委派,返回西华,创办西华师范青年讲习所和妇女训练班。他以讲习所所长的身份秘密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群众疾苦,激发学生革命热情,讲习期间使许多群众对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有了初步认识,革命的火种在西华大地慢慢燎原。
期间,李子纯曾多次动员家庭把土地分给穷人,并教两个妹妹做鞋子,要求她们不要依赖家庭,要掌握一些本领自食其力,独立生活。
革命低潮砺初心
1927年3月至6月,李子纯受党组织派遣,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讲习所里,李子纯多次聆听党的卓越领导者毛泽东、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夏明翰系统讲授《共产党宣言》《农民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课程。通过学习,李子纯懂得了中国历史上无数次革命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革命就好像航行在大海里的一只船,如果没有罗盘,就会迷失方向。革命的罗盘就是中国共产党,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才有光明和希望。这时的李子纯,已经逐渐成为具有清醒政治头脑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自觉革命者。
这年,中国大地乌云骤变。继赣州惨案、安庆惨案、重庆“三·三一”惨案后,蒋介石又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 消息传到武昌,李子纯义愤填膺,连夜同师生们一起奔上街头游行示威,声讨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残暴罪行,强烈要求惩办罪魁元凶蒋介石,同时李子纯积极参加农民运动,捣毁地主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严正抗议反革命镇压。
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李子纯像一只矫健、勇敢的海燕,迎着阶级斗争的飓风险浪,与反革命势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李子纯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个立志救民于困厄中的勇士,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1927年6月,李子纯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当时中国大地战火纷飞,满目疮痍,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在白色恐怖中,李子纯不惧个人安危,按党组织要求回到河南,以省工会筹备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公开身份机智勇敢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他辗转开封、焦作、西华、周口等地,领导工人、农民、青年运动。他与共产党员苗洪轩、马锡山等人一起,秘密建立中共西华县委员会,暗中发展和积蓄革命力量。
期间,李子纯曾打入国民党周口市党部,任组织部部长,暗中支持、组织工人和手工业者开展革命活动。
周口系豫东重镇,水陆码头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商店铺子和手工作坊数以百计。对于这样一个工人、商店集中又繁华的小镇,反动势力控制甚严。李子纯根据广大工人、店员收入低微、生活无法保障、不满现状等实际情况,暗中组织、支持他们闹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增加福利,向反动势力进行有理、有力、有利的合法斗争。在此基础上,他还计划组织工人和手工业者举行暴动,捣毁国民党市党部。可惜由于机密泄露,引起敌人怀疑,上级党组织及时安排他转移到密县山区的一所职工学校隐蔽,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这里,他成功组织和领导了道(口)清(华)铁路工人罢工。
一腔碧血洒楚天
1930年3月,李子纯按照党的指示,利用与吉鸿昌的同乡关系,打入吉鸿昌率领的十一师担任政训处上校秘书,实际上是该师地下党的负责人。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吉鸿昌对才华超群的李子纯十分赏识,遂把李子纯视为知己。
李子纯在十一师稳定后,首先统一了该师的地下党组织,接着帮助吉鸿昌创办进步刊物《铁军》杂志,并为吉鸿昌代笔写了《农民计划》等文章,编写士兵课本,教育和团结中下级官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
1930年9月,蒋介石为达收编、瓦解吉鸿昌部队的目的,将十一师改编,委任吉鸿昌到河南省潢川县任二十二路军总指挥,令他率领部队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李子纯与地下党员燕鸿甲一起找到吉鸿昌,随后又及时与党组织联系,安排吉鸿昌到上海与党的负责人面谈。
通过说服,吉鸿昌逐渐倾向联共反蒋。自此,吉鸿昌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态度发生了从围剿到“佯攻暗助”质的改变。
在这一时期,李子纯不仅出色完成了党赋予他的特殊使命,同时还为党提供大量的军事情报,组织向苏区运送给养和枪支弹药,营救被俘的红军指战员。
1931年9月,吉鸿昌被蒋介石排挤出国,李子纯仍留在该部做党的秘密工作。虽收入颇丰,但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甘于清贫的崇高品格,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交给党组织做活动经费。他仗义疏财,通过适当的方式联络、团结某些国民党官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正在国民党吉鸿昌部做军运工作的李子纯,为激发广大官兵的抗日情绪,以“北望满洲”为题,填写《满江红》词一首。词中写到:一九三一,九一八,怎敢忘却!沈阳城,日本强盗,铁蹄溅血。东北三省颜色变,千万同胞遭浩劫。奈当局,下令不抵抗,空悲嗟! 通俗易懂、深沉悲壮的歌声,极大激发了士兵抗日反蒋的情绪。
1932年初,吉鸿昌从欧美考察回国,秘密策动旧部进行抗日反蒋起义。他派人秘密前往湖北黄陂一带,找到李子纯,约其抗日反蒋。
此时,李子纯任十一师改编后的三十军军部中校秘书兼八十八旅副旅长,随后任三十军秘书长。得知吉鸿昌要率部起义,李子纯立即积极策应,他在该军组建一个约200人具有抗日反蒋思想基础的中、下级军官教导团,一方面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的地下组织,一方面通过地下党组织安排胡道孔、陈化愚同志到教导团,分别担任政治、国语教官,还组建了一个士兵群众团体“反帝大同盟”,作为党的外围组织,有力加强了起义的领导力量。
这年8月,李子纯得到吉鸿昌要到黄陂的消息后,心情难以平静,然重任在肩,身居虎穴,又必须万分谨慎。为避免引起敌人注意,他布置教导团提前结业,为武装起义做准备。在结业大会上,李子纯壮怀激烈:“现在日本鬼子践踏我祖国山河,一切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尤其是我们爱国军人,都负有神圣的抗日使命。”学员们听后心潮澎湃。
不久,吉鸿昌秘密抵达黄陂,派人与李子纯联络,约定同时起义。此时,国民党在汉口刚刚成立“豫鄂皖剿匪司令部”,蒋介石亲自兼任总司令,到武汉坐镇指挥。当他接到吉鸿昌策动旧部起义的密告后,立即派人诱捕吉鸿昌。
由于重兵围击,吉鸿昌起义失败。李子纯获悉后,预感到敌人必然要在内部进行血腥镇压和清洗,他身居虎狼之地,处惊不乱,果断组织部队中的已经暴露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迅速隐蔽疏散,自己却冒着随时遇害的危险继续坚持秘密工作。
果不其然,敌人扑灭起义,暂收军心之后,立即在内部开始了疯狂镇压,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黄陂惨案”。
1933年夏,由于一个叛徒出卖,李子纯身份暴露,在生死攸关之际,李子纯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特别通行证让给了其他两位同志,自己不幸被捕。国民党特务以高官厚禄诱降,李子纯怒斥:“想用小恩小惠让我叛变革命,休想!”敌人恼羞成怒,遂用严刑拷打逼问,李子纯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为全人类谋生存的。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 ”
李子纯被捕4天后的一个晚上,凶残的敌人偷偷把李子纯挟持到在湖北省黄陂县(现武汉黄陂区)宋埠南门外的河滩上。李子纯豪无惧色,视死如归,放声大笑,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4岁。
几代亲人痴守望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革命胜利有你回头,老妹等你又长相守,老妹等你又到白头……” 柔肠百转的歌声中唱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妻子对参加革命的丈夫的不舍与支持,也是李九星的奶奶李绍梅对丈夫李子纯深情守望的写照。
“爷爷很少回家,由于革命工作的保密性,即使是回家也很少提及工作。”李九星说,爷爷牺牲,奶奶和太奶到去世都不知道,她们一直坚信着爷爷有一天会回来。
李九星回忆,解放后,人们都沉浸在欢天喜地的气氛中,奶奶天天盼着爷爷回来。邻村去参军的也陆续有人回来了,奶奶总是第一时间前去打听爷爷的消息。然而,每次都是失望而回。
太奶年龄越来越大,腿脚和眼睛愈发不好使,到后来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无论阴晴圆缺,太奶雷打不动每天到家门口的那条马路上张望又张望,望眼欲穿的背后,是对儿子深深的牵挂与思念。再后来,她只要看到有年轻人走来就会上前问:“你可是我家留(李子纯乳名)吗?”1960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太奶念叨着儿子的名字走了。
太奶走后,奶奶李绍梅独自扛起养育5个孩子的重担。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年代,独自养育5个孩子是何等的困难与煎熬。然而,奶奶从未忘记过爷爷,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杳无音信,奶奶一直倔强地等待着。她就这样等啊等,漫长的岁月长河,承载着思念的重量。
“奶,这些都是破烂,别拾了,扔掉吧。”“可不管,那是你爷爷的文件,我得给他保管好。”
“奶,那是我爷的照片,他不会吃饭。”“不,你爷他写字累了,该吃饭了。”
李久星的爱人王慧芳讲述,奶奶晚年的最后岁月,几乎每天重复着捡纸片儿,给爷爷照片喂饭。只有他们明白,奶奶等爷爷等得苦啊!奶奶从满头青丝等到白发苍苍,从桃李年华等到耄耋之年,这一等就是60年!在1993年的一个冬天,奶奶念叨着“你爷快回来了”闭上了眼睛,她心心念念的爷爷终于没有看上一眼,安葬奶奶那天,家人将爷爷唯一的全身照与奶奶放在一起。
参加革命,为国赴难,带着对亲情的依依不舍,盼望革命成功归来的重聚,然而,就像很多人一样,李子纯再也没有回来。“爷爷不惧牺牲、顾全大局的英雄主义,奶奶牺牲小家为革命的精神早已融入到这个家中。”李九星满是自豪地说,爷爷是为革命而牺牲的,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我们没有让爷爷失望,家中有6人是党员,红色革命精神的血脉,一直在延续。
亮堂的堂屋内,李九星早已眼含热泪,他捧起爷爷珍贵的遗像,轻轻擦拂:“爷爷牺牲前,有好多人都劝爷爷,干革命是要掉脑袋的事,爷爷说,既然干革命,躺在柏木棺和躺在荒山沟是一样的。”①2
(本文采写中参考了《周口革命老区》)
采访札记—— 初心使命与信仰丰碑
西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涌现了李子纯等一大批革命烈士。采访中,那些离我们看似久远却直击心灵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平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只有在真正踏上红色热土那一刻,采访生死与共、守望相助的故事中,你才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才会明白,无数共产党人、革命烈士的初心使命和信仰丰碑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为大多人谋幸福。”革命烈士李子纯就义前高呼。他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为大多数人谋幸福,无惧牺牲,死而无憾。英雄虽已故去87年,但他从未离开我们,他的身躯早已经化为碧水青山,深情地守护着我们,他的信仰与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砥砺前行。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