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访黄泛区抗美援朝老战士朱德银
记者 王锦春 张志新 文/图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时隔多年后,在周口经济开发区黄泛区中心医院家属院一个幽静的小院落里,当86岁的朱德银调整气息,铿锵有力地再次唱起这首为抗美援朝而生的雄壮激昂歌曲时,往事一幕一幕又涌上他的心头。
若非民族和国家需要,谁又想轻易踏足战火!
1951年1月,朝鲜战争已爆发半年之久,当祖国深陷苦难深情召唤时,年仅17岁的有志青年朱德银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视死决心,从老家南阳淅川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
从此,朱德银的个人命运便和民族、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也没有分开过。
10月9日,在国庆假期刚刚过后的一个灿烂秋日里,记者一行来到黄泛区,见到了这位年过八旬且身体十分硬朗的耄耋老人,从他清晰且难忘的记忆里,领略了一位不畏生死、对党忠诚、热忱爱国、悬壶济世的抗美援朝老兵的光辉形象。
一抹泪痕 只为中弹倒在身旁的战友而痛流
秋又至,硕果挂满枝头。
时间被拉回到半个世纪前。1951年6月25日下午,在经过几个月的集训后,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的朱德银随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大桥,入朝参战了。
战火无情。朱德银所在部队乘火车刚刚渡过鸭绿江,就迎来美军飞机的轰炸。他们只能下火车顺着铁路往前走,直到天亮才赶到第一个战区——朝鲜定州“关海洞”。稍作休整后,朱德银便和战友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
此时,朝鲜战争局势紧张,愈打愈烈,伤员不断增多,给救护带来了很多困难。为增加救护力量,朱德银所在部队的师部办了一个卫训队,由于朱德银上过小学有学问,便被连队推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
通过半年的集训,朱德银回到营部连队做了一名战地卫生员。1952年夏季,朱德银第一次亲临战场,便参加了著名的艾岛战役,也就是这场战役,成为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痛。
朱德银回忆说,当时他们驻扎在朝鲜西海岸,距离他们对面10公里的海上有一座孤岛,名叫艾岛,敌人特工云集于此,主要负责搜集我军情报,指挥敌机轰炸我们的运输线。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决定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就这样,攻岛任务交给了朱德银所在的部队。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朱德银所在部队事先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
朱德银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10月20日一个清冷的夜晚,艾岛战役打响了。
每班12名战士,乘坐一艘小艇,每艘小艇上配备一挺机关枪,其余战士均配发一支七九式步枪、70颗子弹、8枚手榴弹。
一声令下,朱德银作为第一批登岛人员,随着数百艘小艇向艾岛驶去,经过20多分钟的航行成功抵达敌岸后,便踏着50米长的泥浆路进入了阵地。
这时,战斗正式打响了,我军炮兵率先对敌发起了攻击,一时炮火声响彻夜空。我军一鼓作气,一下子摧毁了敌军部署的多个碉堡、暗堡、障碍物等,并引爆了敌人事先埋好的许多地雷。
炮击后的进攻并非十分顺利,狡猾的敌人在岸边铺设了很多河石,朱德银和战友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攻击时,因路面打滑,攻击多次受阻,为此牺牲了很多战士。
而朱德银的亲密战友曾合玉就是在这时牺牲的。
敌人居高临下,同朱德银一起交替掩护向前攻击的“搭档”曾合玉突然被敌人子弹击中,直接倒在了地上。朱德银赶紧抢救曾合玉,发现子弹从他胸部直接贯穿而过,鲜血直流,人已经不行了,最终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当朱德银回想起战友曾合玉悲壮牺牲的这一幕时,顿时情绪激动,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面庞和嘴唇也跟着颤抖起来,一时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能任凭自己抽泣。
稍停片刻,朱德银才从回忆中走出,用一只手摸了摸湿润的双眼,继续讲述接下来的战斗。
朱德银说,在朝鲜战场,由于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美军从心理上是非常害怕志愿军的,也很害怕跟志愿军打仗。
他们这次战斗的口号就是,只能前进不准后退,也就是说,第一批登岛人员失败后,接着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直至胜利。
后来,经过我军一次又一次地猛烈炮火攻击,终于将敌人的一个个火力点拔掉,成功占领了敌人阵地。
心有余悸 押送6名战俘途中发现步枪坏掉
占领敌人阵地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军俘虏了不少敌人。就在这时,朱德银给记者讲起了一件至今想起都令他后怕的事。
当时,他们班把从阵地上俘虏的6名战俘全部交给了朱德银,让他独自一人押送6名战俘送到岛上的一所战俘关押点。
这6名战俘中有美军、韩军,尤其是几名美军身穿皮大衣、皮鞋,虽然已经是俘虏,却不把扛着步枪、衣衫褴褛的志愿军战士放在眼里,走起路来依然趾高气扬。
朱德银端着步枪,走在他们一侧,指着方向押送他们往前走。这时才刚刚走出100米远,朱德银突然想起手中步枪的撞针在刚才激烈的战斗中已经坏掉,心中顿时紧张起来。
如果这6名战俘突然向他夺枪反抗怎么办?
朱德银越想越觉得害怕,但是他仍然故作镇定,立即在心里思忖应对之策。
“如果这6名俘虏真向我夺枪反抗的话,我就先用刺刀搏斗;如果实在不行,我就引爆身上剩下的两颗手榴弹,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朱德银讲起当时的应对办法时,一边用手拍着腰间,一边心有余悸地说。
令人惊奇的是,在长达15分钟的路程中,朱德银凭借镇定自若的神情和胸有成竹的防备,将6名战俘顺利押送至目的地,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6名俘虏高大魁梧,而且都没有举起双手,如果真夺我枪的话,我一定会和敌人血拼到底的。”朱德银认为,在抗美援朝的岁月里,这还不算是最危险的事,后来,还发生了比这更为惊险的事。
险象环生 晚走一刻即被哑弹突爆炸死
艾岛战役结束后,为了近距离反击美军飞机轰炸,朱德银所在部队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就是在朝鲜顺川修建一座新的机场。
那时已是1952年11月中旬,朱德银和战友一起来到顺川开始修建机场,但是敌机见到运输汽车、行军部队、宿营地等目标都会轰炸,因敌机的干扰,白天往往不能正常施工。
有一天夜晚,朱德银所在的班收工后正在吃晚饭,突然听到空中轰鸣的敌机声,不时还有炸弹落地后的响声。
有一颗哑弹落在了朱德银正在修建的机场内,由于是夜晚,没有人及时发现。第二天一大早,朱德银所在的班因有任务,便早早地起来到河边集合,他们刚刚走到河边,突然听到机场传来一阵爆炸声。
当他们赶到飞机场内看到,已经修建好的飞机场作业面一片狼藉,宿营地早已灰飞烟灭,就连混杂在水泥中的钢板都被炸开了花,散落的到处都是。
朱德银想起这件险象环生的事说:“我们班要是晚走一会儿,整个班的人都会被炸死。”
朱德银感慨道:“我能在朝鲜战争中存活下来,真是幸运啊!这就是战争,个人生死不能掌控,结局让人无法预料……”
记者在采访朱德银之际,还亲眼见到了朱德银珍藏的数十张抗美援朝时期战友赠与的照片。其中,有张照片的背后写着这样一句话:赠给朱德银同志,用我们的战斗献(鲜)血结成我们亲密战友,1954年4月30日,战友张潭水。
记者注意到,照片上一个个年轻战士脸上洋溢着无比灿烂的青春与芳华,似乎与其身后灰白色战争场景毫不相称。
“今天,看到儿女和大家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里,过着温饱、幸福的生活,这不就是当年我们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所希望看到的日子吗?”朱德银动情地说,他现在想一想,就算那时候有再多的牺牲,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的。
发挥余热 外出依然携带听诊器为群众义诊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举行。后来,朱德银又在朝鲜待了一年才回到祖国。
由于朱德银是一名战地卫生员,便被继续留在了部队。
1958年,朱德银积极响应王震将军的号召,与沈阳军区的10万转业官兵一同进驻北大荒开垦戍边,在冰天雪地的东北一待就是20多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解其滋味。
1985年,朱德银来到河南西华黄泛区中心医院传染病科工作。
在黄泛区中心医院退休后,朱德银闲不住,发挥余热,不间断在一家诊所义务坐诊10余年,从来不讲报酬。
就是在今天,朱德银在门口广场游玩时,也会随身携带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器材,只要有人需要,他都会义不容辞地为群众义诊。
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事传染病多年的朱德银更觉得要做些什么,便自掏腰包,印制了几百份传染病防治宣传单,免费向群众发放。
“我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再到一名医护人员,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朱德银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觉得十分满足和欣慰,他希望世界永远和平下去,不要再有残酷的战争。
现在,朱德银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看一看,找找曾经战友的名字,并当场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