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周口市委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三标”活动 积极实施“六增”行动 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主旋律的若干意见
(2021年9月30日)
为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接续再奋斗,奋力谱新篇,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开展“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活动,积极实施“以项目建设增势、以数字建设增能、以城乡建设增美、以改革开放增力、以环境建设增优、以守好底线增固”行动(以下简称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全面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主旋律,奋力建设中原崛起新高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周口。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锚定全省“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对标省委“十大战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牢牢坚持发展是最大政治、不发展是最大风险,以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主旋律为主题,以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为抓手,强化“阵地意识、高地意识、高峰意识”,弘扬“干事干净干练”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加压奋进、开拓创新,创造出彩业绩,交出满意答卷,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争当河南对接长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奋力建设中原崛起新高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周口,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体现周口担当、贡献周口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创新是第一要求、安全是第一责任、环境是第一品牌、党建是根本保障,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对标对表,规范提升。对标一流,拉高标杆,守阵地、争高地、冲高峰,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聚焦问题,规范标准,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以结果论英雄、看政绩用干部,把结果导向作为工作理念,用结果检验落实的程度、发展的质量。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实行非均衡发展,注重整体谋划,把握发展关键,抓大事、谋全局、促崛起,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整体跃升。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将各自工作与全市大局同频共振、无缝衔接,结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合理谋划差异化的落实方案,不搞“一刀切”,杜绝形式主义,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目标
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以实施“六增”为载体,全面开展“三标”活动,在三川大地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的主旋律,切实解决总体发展不足、质量效益偏低、群众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促进干部担当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成效标志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发展环境显著提升、城乡建设面貌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满意程度显著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实现“十四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缩小与全省人均水平的差距,努力在黄淮四市中率先突围、走到前列;到2035年,基本建成中原港城、全省发展新高地、区域性创新高地、经济强市、农业强市、职教强市、数字周口、文化周口、平安周口、幸福周口。
二、全面开展“三标”活动
锚定“两个确保”,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的主旋律,必须以结果来支撑、用作风来保障,全面开展“三标”活动。
(四)工作有标杆。坚持目标导向,努力创先争优,对准标杆定目标,瞄准目标抓落实,阶段性目标接续递进、梯次实现,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方向性。精准找坐标。坚持把本地本部门放在全领域全省全国范围内审视和把握,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明确工作所处的层次和差距,明确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准找到自身的坐标和定位。合理选标杆。坚持跳出周口、立足全省、放眼全国,科学选定对标标杆。全市上下强化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县(市、区)强化高地意识,从发展条件基础相似、发展经验全省全国领先的先进县(市、区)中选定标杆;行业部门强化高峰意识,从工作性质相近、工作成效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同行中选定标杆。认真学标杆。重点学习标杆单位的创新理念、工作思路、制度建设、落实执行、奖惩激励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因地制宜借鉴吸收,明确赶超标杆的方向和路径,明确突破提升的思路和举措。科学定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克服“小进即满”思想,自觉把本地本部门的发展目标与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与融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主动对标、与周口“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主动对标、与奋力建设中原崛起新高地主动对标,努力拉高工作目标、部门目标、行业目标、区域目标,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赶超目标。
(五)落实有标准。坚持问题导向,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发挥标准“兜底线、拉高线”的作用,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推动目标落实,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工作项目化。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标准,制定目标任务推进落实清单,细化措施内容、量化工作指标、明确完成时限、厘清责任单位责任人。通过日常评比、季度督查、年度考核等方式,倒逼目标任务落实。流程规范化。按照“于法有据、于事有效、于民有利”的原则,以国内先进水平为基准,深入总结工作规律和特点,全面规范优化工作流程,切实减少运转环节,缩短运转时长,从严控制自由裁量空间,提高行政效能。绘制流程图表,以直观的形式反映流程,推动各项工作各项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制度体系化。建立健全工作职责、行政管理、领导决策、选人用人、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系统完整高效有力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每个环节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严格制度执行落实,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行为。
(六)突破有标志。坚持结果导向,以结果论英雄、用实绩来检验、看政绩用干部,争先进位显担当,比学赶超开新局,切实增强工作的务实性和有效性。纵向有进步。与自身上阶段相比,在工作质效上有新进步。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政务服务明显改进,发展底线明显牢固,项目建设明显突破,经济指标明显拉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逐步缩小与标杆的差距。横向有进位。在全市、全省、全国同类型范围内,工作质效比上年度位次前移。县(市、区)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找准突破口、抓住发力点,通过不懈努力做到全省全国位次有提升,筑起发展的新高地。行业部门立足职能定位,担当尽责、积极作为,做出成绩、做成精品,力争在本行业本领域里争当第一、争当标杆。创新有品牌。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探索出一批实在管用的工作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挖掘提炼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有规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打造培育品牌,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可复制的周口品牌。
三、积极实施“六增”行动
开展“三标”活动,必须对标“十大战略”,抓好“六增”这一重要载体。坚持抓住重点关键,实施“六增”行动,强化思路举措,深入落实“三标”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的主旋律。
(七)以项目建设增势。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这一主体历史任务,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以项目建设大突破保持周口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明确主攻方向。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1358”发展规划,“1”就是一个战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3”就是坚持“三化”发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5”就是“五链”耦合,构建产业链、提升创新链、打造供应链、畅通要素链、完善制度链;“8”就是主攻8大产业,围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壮大。力争202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培育3个年营业收入超100亿的企业、10个上市企业。
实施十大工程。以十大工程为载体抓手,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实施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工程,构建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港城建设工程,推进“公铁水空”互联互通和多式联运,把周口打造成多式联运枢纽港;实施企业“三化”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实施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力争再形成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工程,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把周口打造成中原地区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实施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工程,以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为抓手,把周口打造成三链同构、三产融合的示范区;实施文旅文创产业提升工程,围绕伏羲、老子两大文化主题,叫响“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化旅游品牌;实施生态水系连通工程;实施交通绿廊建设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市)示范为抓手,把周口打造成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综合保障基地;实施“中原菜都”打造工程,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推动全市蔬菜基地化、绿色化、有机化、品牌化发展,叫响“中原菜都”品牌。
强化项目保障。落实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推进项目招商、开工、建设、投产清单化管理,统筹做好规划、审批、环评、用能、土地、融资、用人等要素保障工作,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面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和“月通报、季观摩、年考核”推进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重大项目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
(八)以数字建设增能。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总抓手,以产业互联网建设为重点,以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为关键,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努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城市。
建设数字政府。以党政事业单位移动办公为抓手,实施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建成周口数字政府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政务数据“一网通享”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拓展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围绕平安周口、信用周口、环境资源、防灾减灾、应急指挥等,加快数据汇聚、在线监测、事中监管与协同联动,完善平台功能,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打造24小时无休、无地域限制的政务服务体系。
建设数字社会。以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为关键,加快构建“一云一网一平台”基础框架体系,推进市域治理网格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全域化,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城市数字大脑”中枢平台建设工程,构建完整的“智慧城市运行图”,加快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消防、智慧社区等民生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创建20个省级、100个市级数字乡村,打造3个数字乡村示范县。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建设市级区块链产业园和10个以上县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培育“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基于5G的VR/AR在智能制造、工业和建筑设计、健康医疗、旅游体验、文化传播等领域应用,打造数字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以建立产业互联网为平台,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打造优势互补、特色突出、功能集聚的产业数字化集群。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数字转型企业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促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施“5G+工业互联网”行动,建立一批通用型、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产业竞争力。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九)以城乡建设增美。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乡镇建设美起来,推动城乡发展互融互促、相得益彰,让生活更美好。
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设计的现代感和城市色彩的和谐性,赋予文化内涵,形成鲜明的周口主基调和艺术风格。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优化市内交通布局,构建“半小时”通勤圈;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实施一批园林绿化项目,新建和改造一批街头游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地下综合管网建设,持续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打造韧性城市。加快产业发展,提升支撑能力。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枢纽经济、生态经济、高铁经济、临空经济,积极推进行政新区、高铁片区、中央商务区、休闲宜居区、航空港区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支撑能力,实现进圈入链。加快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提升集聚能力,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振兴行动,加大教育投入,抓好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建成市级医院改扩建项目,引进互联网医院,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以教育、医疗牵动,集聚人口、增强活力。加快融合发展,提升辐射能力。推动周淮一体化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商水撤县设区,建设周项工业经济长廊、周淮旅游文化长廊、周商现代服务业长廊、淮项对外开放长廊。
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坚持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有机联结、相互促进。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配套经济、专精特新经济,壮大产业支撑。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配套,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城带乡,充分发挥县城龙头带动作用,构建以县城中心带动,与近郊镇、中心镇、特色镇串珠成带的发展格局。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实施小城镇建设三年提质行动,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小城镇,使其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积极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建设,整体提升乡容村貌。
(十)以改革开放增力。大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持续改革开放创新,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大力培育改革亮点,切实发挥改革试点的探路作用和改革典型的示范作用,打造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周口改革典型。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推进地方金融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事业单位改革、民生领域改革等,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科学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推动各类开发区争先进位、提档升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树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周口样板,全力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周口高等职教园区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规模、打响品牌,打造特色教育名市。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坚持开放带动,着力推进制度性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创新开放新高地。做强开放平台。加快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立足打造“中国粮谷”总目标,融合三产、同构三链、振兴三农,建设小麦产业化精深加工园和玉米产业化精深加工园,擦亮周口优质高效农业名片。围绕“一县一省级开发区”,通过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打造成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加快推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支持周口经济开发区、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按照“一区两园”模式,“打捆”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做优开放通道。加快推进平漯周高速铁路、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周口民用运输支线机场建设,构建更加便捷顺畅的“公铁水空”四位一体交通体系,加快交通体系、物流枢纽与区域、城市、产业的互动融合,充分发挥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优势,积极进入长三角经济圈,努力融入长三角产业链,打造豫东南枢纽经济先行区。做好招商引资。围绕产业链图谱、企业链图谱、产品链图谱、研发机构图谱,拜访研发机构、专家人才、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开展精准招商;围绕超大人口规模优势,以市场换产业、换投资、换技术,开展市场招商;围绕整合风电资源和内河航运岸线资源,以资源换项目、以资源换产业,开展资源招商;围绕办好一年一度的周商大会、临港经济发展论坛等重大招商活动,开展节会招商。力争每年引进2~3个总投资超50亿元乃至100亿元以上的项目。
更加全面推进创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抢抓国家和省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在周口布局,支持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在周口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每个县市区力争培育引进3~5家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单项冠军、瞪羚企业。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里程碑式考核”等制度。培育创新生态。弘扬创新文化,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十一)以环境建设增优。坚持环境是第一品牌,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人人都是形象”的理念,以小环境带动大环境,以大环境保障大发展,营造思发展、谋发展、干发展、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周口高质量崛起的新标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市县同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改善投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
打造一流政治生态环境。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打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坚决高压惩治腐败,坚决强力正风肃纪,坚决刹住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诬告陷害,坚决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让干事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坚决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持续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一流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水系连通工程,以市域“三横两纵”的水网骨架和177条自然水系为基础、引调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在全省率先构建“供水水网、安澜水网、生态水网、环境水网、文化水网、智慧水网”六网合一的现代化水网;实施交通绿廊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132”交通圈(以中心城市为中心1小时、以县城为中心30分钟、以中心镇为中心20分钟)和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全域生态绿色廊道,打造“锦绣周口”。
打造一流人文环境。发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黄河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情感认同,汲取重商精神,涵养包容胸襟,做到开放开明,形成良好风尚,打造充满机遇、充满活力、充满温度、充满正能量城市环境,让更多人关心、热爱、支持和建设周口。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加快发展的思想共识,形成高质量崛起的强大合力。
(十二)以守好底线增固。坚持加强本质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扛牢安全责任,扎实做好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社会安全、食药品安全、生态安全、风险化解、疫情防控、灾后重建等工作,不触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全力维护政治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守好意识形态底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高度重视社会舆情,主动抓好舆论引导,确保不发生持续性舆情炒作。
守好安全生产底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聚焦重点地区、关键节点、薄弱环节,常态化排查安全隐患,全方位整改安全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守好社会稳定底线。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预警预防救治体系和重大疫情响应机制,维护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加快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周口。
守好生态安全底线。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成果落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守好风险防控底线。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定期排查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强化控新治旧,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做到综合研判精准到位、预案制定精准到位、处理处置精准到位,抓紧抓实抓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
四、组织保障
(十三)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责分工,制定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的具体方案,2021年10月底前分别报送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抓总、抓重、抓要上下功夫,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其他班子成员作为直接责任人,要抓好分管领域活动落实;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躬身入局,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良好格局。
(十四)强化能力作风。持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强化干部培训,加强多岗位锻炼、专项工作训练、重大斗争锤炼,提升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强化担当尽责,大力弘扬“干事干净干练”作风,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面开展“三标”活动,积极实施“六增”行动,拼搏竞进,奋勇争先。强化工作落实,深入调研、探索创新,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锚定目标、狠抓落实,实现工作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十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认识全面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的重要意义,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三标”活动、“六增”行动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广泛开展宣传,营造全市积极参与、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十六)强化量化评价。根据各级各部门工作性质,对“三标”活动、“六增”行动开展切合实际的量化管理,建立评价机制。发挥纪检、组织、督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豫快办”督办平台作用,分类进行督导,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日常监督指导机制。坚持守底线和看高线并重,把“三标”的落实情况作为兑现奖惩的标准,作为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