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建设增势
本报评论员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项目则是支撑发展的“动力源”“千斤顶”。今天的大项目纷纷落地,明天的大发展才能势头强劲、势能大增、势如破竹。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常委、周口市委书记安伟同志强调,要找准载体抓手,全面推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落细落地。要立足周口实际,以全面开展“三标”活动、积极实施“六增”行动为总抓手,奋力实现“五个转变”。“三标”活动、“六增”行动是我们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方法论和实践载体,其在工作统筹层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六增”行动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以项目建设增势”。“以项目建设增势”之于周口发展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
项目是工作的抓手、发展的载体、转型的“生命线”,没有项目就没有效益,没有项目就没有希望,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在重点项目谋划、推动、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生产需求持续回升、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市场活力加快释放、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面对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严峻形势,空前汛情和新一轮疫情叠加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全市上下绝地反击、全力突围,取得了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双战双赢,实现了“三季度拉平”的阶段性目标,正在加力冲刺“决战四季度、实现全年胜”。
“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新发展阶段,而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迎来了不少新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要接受新挑战。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动能不够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只有在项目建设上增强韧性、取得成效,我们才能“站稳脚跟、挺直脊梁”,提升舍我其谁的区域竞争力,奋力建成中原崛起新高地。我们要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这一主体历史任务,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迅速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高潮,以项目建设大突破保持周口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项目的落地实施是结合实际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结果,不能不切实际、强势嫁接,不能信马由缰、乱拍脑袋。要想让项目建设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主攻方向。要立足周口实际,发挥周口优势,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推进“1358”发展规划,坚定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8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壮大。
规划是宏观的,但落实必须是具体的。我们要以“十大工程”为载体抓手,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实施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工程,构建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港城建设工程,推进“公铁水空”互联互通和多式联运,把周口打造成多式联运枢纽港;实施企业“三化”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实施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力争再形成2个至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工程,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把周口打造成中原地区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实施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工程,以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为抓手,把周口打造成三链同构、三产融合的示范区;实施文旅文创产业提升工程,围绕伏羲、老子两大文化主题,叫响“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化旅游品牌;实施生态水系连通工程;实施交通绿廊建设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市)示范为抓手,把周口打造成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综合保障基地;实施“中原菜都”打造工程,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推动全市蔬菜基地化、绿色化、有机化、品牌化发展,叫响“中原菜都”品牌。
项目建设成绩是发展成效的直观报告,项目建设效能是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我们要统筹做好规划、审批、环评、用能、土地、融资、用人等要素保障工作,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确保重大项目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不断用项目建设的新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①7